肖雁萍,徐慰凱,孫蕊容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zhàn)隊醫(yī)院顱腦外科,廣東 潮州 521000)
顱腦損傷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意識障礙、頭痛、嘔吐、瞳孔改變等[1]。對其進行治療的主要目標(biāo)是降低其殘疾率和病死率、促進其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fù)。重型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患者受傷后會處于昏迷狀態(tài)。盡快促進其意識的恢復(fù)是對其進行治護時的首要目標(biāo)[2]。相關(guān)的研究指出,對重型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呼喚式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GCS 評分,促進其意識的恢復(fù)。本文對解放軍海軍陸戰(zhàn)隊醫(yī)院收治的80 例重型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對重型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呼喚式護理的效果。
將解放軍海軍陸戰(zhàn)隊醫(yī)院2018 年7 月至2019 年10 月收治的80 例重型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將其均分為呼喚組和比較組。呼喚組40 例患者中有男19 例,女21 例;其年齡為22.3 ~73.5 歲,平均年齡(47.5±6.7)歲;其中有腦挫裂傷患者11 例,顱骨骨折患者12 例,顱內(nèi)血腫患者8 例,硬膜外血腫患者6 例,硬膜下血腫患者3 例。比較組40 例患者中有男18 例,女22 例;其年齡為23 ~72.8 歲,平均年齡(46.9±7.4)歲;其中有腦挫裂傷患者12 例,顱骨骨折患者11 例,顱內(nèi)血腫患者7 例,硬膜外血腫患者5 例,硬膜下血腫患者5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
對比較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對其進行用藥護理、營養(yǎng)支持、身體按摩等。在此基礎(chǔ)上,對呼喚組患者進行呼喚式護理。方法是:1)語言呼喚。護理人員每天與患者進行交流。在與患者進行交流時,將其視為處于清醒狀態(tài)的正常人。在進行日常護理時,詳細地向患者解釋護理操作的作用。多使用正向語言鼓勵患者,向其傳遞積極向上的信息。2)親情呼喚。鼓勵患者的家屬及朋友對其進行呼喚式護理。指導(dǎo)他們向患者講述生活中的趣事和令患者印象深刻的往事。告知他們講解的過程中可撫觸患者的身體。3)音樂呼喚。每天選取固定的時間為患者播放其受傷前所喜歡的音樂。播放前,使患者取舒適的體位,為其佩戴好耳機,調(diào)節(jié)好音量(40 dB 左右)。每天播放2 ~3 次,每次播放30 min。4)視頻呼喚。定時為患者播放其喜歡的影視劇,播放的時間可安排在10:00 ~11:00 或15:00 ~16:00。完成播放后,為患者講解劇情內(nèi)容,以加深刺激。
1)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對兩組患者的昏迷程度進行評價。評分越低,說明患者的昏迷程度越嚴(yán)重。2)采用自制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價。該量表的評價項目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功能和認知功能。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越好。3)采用自制的滿意度評分表評價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分別為非常滿意(評分為80 ~100 分)、比較滿意(評分為60 ~79 分)和不滿意(評分為0 ~59 分)。滿意率=(總例數(shù)-不滿意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19.0 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xué)分析,患者的GCS 評分、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等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biāo)準(zhǔn)差(±s)表示,采用t 檢驗,對護理的滿意率等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的GCS 評分相比,P >0.05。接受護理2 周后和接受護理4 周后,兩組患者的GCS 評分均較護理前明顯升高,且呼喚組患者的GCS 評分均高于比較組患者,P <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GCS 評分(分,±s)
表1 對比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GCS 評分(分,±s)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前 護理2 周后 護理4 周后呼喚組 40 5.18±1.27 8.65±2.19 13.32±2.10比較組 40 5.24±1.29 6.17±1.95 7.68±2.69 t 值 0.289 4.014 8.359 P 值 >0.05 <0.05 <0.05
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身體健康的評分、心理健康的評分、社會功能的評分、認知功能的評分相比,P >0.05。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身體健康的評分、心理健康的評分、社會功能的評分、認知功能的評分均較護理前明顯升高,且呼喚組患者身體健康的評分、心理健康的評分、社會功能的評分、認知功能的評分均高于比較組患者,P <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評分(分,±s)
表2 對比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評分(分,±s)
心理健康的評分組別 時間 身體健康的評分社會功能的評分認知功能的評分比較組 護理前 51.20±6.05 37.33±4.27 48.29±7.44 50.29±8.44護理后 59.21±8.64 43.74±5.48 55.42±9.14 65.42±10.14 t 值 3.106 3.483 3.514 5.214 P 值 <0.05 <0.05 <0.05 <0.05呼喚組 護理前 52.39±6.71 36.01±6.12 49.21±7.15 51.21±9.15護理后 70.34±9.62 56.48±9.17 65.42±11.02 70.42±12.02 t 值 9.087 10.382 8.172 9.172 P 值 <0.05 <0.05 <0.05 <0.05
呼喚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97.5%)高于比較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85%),P <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
顱腦損傷可分為輕型顱腦損傷、中型顱腦損傷、重型顱腦損傷和特重型顱腦損傷。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可出現(xiàn)傷后持續(xù)性植物生存狀態(tài)、傷后遷延性昏迷、顱神經(jīng)損傷等一系列的并發(fā)癥和后遺癥[3]。相關(guān)的研究指出,對重型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呼喚式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GCS 評分,促進其意識的恢復(fù),改善其脾胃、腎、肢體功能異常、營養(yǎng)不良、肺部感染、水電解質(zhì)紊亂、高熱的情況[4-5]。為了進一步探討對重型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呼喚式護理的效果,筆者對解放軍海軍陸戰(zhàn)隊醫(yī)院收治的80 例重型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研究結(jié)果顯示,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的GCS 評分相比,P >0.05。接受護理2 周后和接受護理4 周后,兩組患者的GCS 評分均較護理前明顯升高,且呼喚組患者的GCS 評分均高于比較組患者,P <0.05。這表明,對重型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呼喚式護理可有效地促進其意識的恢復(fù)。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身體健康的評分、心理健康的評分、社會功能的評分、認知功能的評分相比,P >0.05。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身體健康的評分、心理健康的評分、社會功能的評分、認知功能的評分均較護理前明顯升高,且呼喚組患者身體健康的評分、心理健康的評分、社會功能的評分、認知功能的評分均高于比較組患者,P <0.05。這表明,對重型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呼喚式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促進其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的恢復(fù)。呼喚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高于比較組患者,P <0.05。這表明,對重型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呼喚式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率。這與王意[6]、顧彩萍等[7]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重型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呼喚式護理的效果顯著。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