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中華 勵 平
(1.安徽省南陵縣許鎮(zhèn)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安徽 南陵 241306;2.安徽省南陵袁禾農業(yè)生產(chǎn)專業(yè)合作社,安徽 南陵 241306)
為進一步推進水稻產(chǎn)業(yè)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的必然需求,經(jīng)過2019 年品種示范篩選和優(yōu)質秈稻品種綠色優(yōu)質高效技術集成種植示范。2020 年在南陵示范縣示范基地許鎮(zhèn)鎮(zhèn)龍?zhí)墩故緟^(qū),開展了1000 多畝優(yōu)質秈稻品種綠色優(yōu)質高效技術集成種植示范和優(yōu)質秈稻新品種篩選及優(yōu)質秈稻新品種示范試驗,充分展示優(yōu)質秈稻品種產(chǎn)量水平。通過品種篩選示范試驗,鑒定評價生產(chǎn)上主導優(yōu)質秈稻新品種和新近審定的優(yōu)質秈品種的豐產(chǎn)性、米質、抗性、適應性及其它重要特征特性表現(xiàn),為體系示范推廣品種和水稻產(chǎn)業(yè)技術提供依據(jù)。
(1)品種選擇
深兩優(yōu)867、喜兩優(yōu)絲苗;畝用種量1.5 公斤/畝。
(2)示范面積
780 畝, 540 畝 深兩優(yōu)867,240 畝深兩優(yōu)600。
(3)栽培方式
單季秈稻連片分田實施,每品種示范運作一個大田面積,在同等實施條件下進行生產(chǎn)比較,采用等行距水稻機插秧側深施肥同步機械化育插,播種機育時間為5月21日,機插時間為6 月8 日,畝定量機插秧苗數(shù)25 盤,每穴2-4棵,機插密度17×25 ㎝,大田密度1.6 萬穴/畝,基礎運作肥力水平按畝產(chǎn)700 公斤測算。
(4)肥料應用
基肥用茂施緩釋肥(27-9-15, CN12%),35 公斤/畝,分蘗肥(尿素)5-7.5 公斤/畝,追肥10-15 公斤/畝。
(5)農藥應用
使用阿維·氯苯酰,戊唑·嘧菌酯,烯啶·吡蚜酮生物低毒農藥,采用擔架式植保機和無人機防治,80-90 元/畝。
(6)生產(chǎn)用工
按示范生產(chǎn)任務安排用工量1.5 工/畝。
(7)農機作業(yè)費用安排
機械耕作65 元/畝,機械育插秧150 元/畝,機械防治:60 元/畝。
(8)關鍵技術
水稻標準化機育機插及全程機械化技術、使用綠色生物農藥采用無人機植保進行病蟲害統(tǒng)防統(tǒng)治和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水稻水肥精準管理技術、有機無機復混肥使用技術、水稻秸稈粉碎還田技術、農藥肥料減量生產(chǎn)應用技術。
1.2.1 品種選擇
展示組合30 個,有兩優(yōu)5119、徽兩優(yōu)8824、深兩優(yōu)華166、徽兩優(yōu)8966、兩優(yōu)5074、兩優(yōu)6143、兩優(yōu)7002、兩優(yōu)6176、荃廣優(yōu)銀泰香占、荃優(yōu)銀泰香占、荃優(yōu)1606、泰優(yōu)959、泰優(yōu)532、荃優(yōu)粵農絲苗、徽兩優(yōu)粵農絲苗、貢兩優(yōu)粵農絲苗、T 兩優(yōu)862、T 兩優(yōu)866、長兩優(yōu)88、豐兩優(yōu)7 號、富兩優(yōu)2 號、深兩優(yōu)7248、未兩優(yōu)1 號、喜兩優(yōu)超占、喜兩優(yōu)絲苗、隆兩優(yōu)534、隆兩優(yōu)1206、和兩優(yōu)713、兩優(yōu)1318、Y 兩優(yōu)1577。
1.2.2 示范面積:4 畝;
1.2.3 栽培技術
采取人工插秧栽培方式,5 月21 日播種,6 月16 日移栽,每個品種示范一個田塊面積;畝插1.57 萬穴,行株距為17 ㎝×25 ㎝,穴插1-2 粒苗。采用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水稻水肥精準管理技術等配套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展示組合15 個,有美香占2 號、深兩優(yōu)600、徽兩優(yōu)香絲苗、桃兩優(yōu)1 號、廣8 優(yōu)165、恒豐優(yōu)粵香絲苗、深兩優(yōu)985、深兩優(yōu)3117、深兩優(yōu)686、荃優(yōu)822、荃兩優(yōu)2118、徽兩優(yōu)280、Y 兩優(yōu)17、Y 兩優(yōu)957。
(2)示范面積:20 畝;
(3)栽培技術
采取機育機插栽培方式,5 月21 日播種,6 月12 日移栽,連片分田實施,每個品種示范一個田塊面積;畝定量機插機育秧苗數(shù)25 盤,機插密度17 ㎝×25 ㎝,大田密度1.6 萬穴/畝。采用等行距水稻機插秧側深施肥同步機育插、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水稻水肥精準管理技術等配套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深兩優(yōu)867
(2)示范面積
水稻插噴同步封閉除草示范20 畝
水稻寬窄行側深施肥同步機插秧示范20 畝
水稻等行側深施肥同步機插秧示范20 畝
(1)品種選擇:深兩優(yōu)867
(2)試驗面積:8 畝
(3)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8 個大區(qū)比較方式進行,每個大區(qū)面積在450 平方米左右,肥料采用51%(26-10-15)茂施控釋肥-稻堅強(其中控釋氮可以按要求調節(jié))以及常規(guī)對照肥料46%尿素45%(15-15-15)復合肥。
(4)栽培技術
5 月21 日播種,6 月11 日插秧,畝插1.6 萬穴,行株距為17 ㎝×25 ㎝,采用等行距水稻機插秧側深施肥同步機育插、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水稻水肥精準管理技術等配套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深兩優(yōu)867
(2)試驗面積:8 畝
(3)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8 個大區(qū)比較方式進行,每個大區(qū)面積在450 平方米左右,肥料是目前市場上主要新型肥料以及常規(guī)對照肥料46%尿素和45%(15-15-15)復合肥。
(4)栽培技術
5 月21 日播種,6 月11 日插秧,畝插1.6 萬穴,行株距為17 ㎝×25 ㎝,采用等行距水稻機插秧側深施肥同步機育插、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水稻水肥精準管理技術等配套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深兩優(yōu)867
(2)試驗面積:6 畝
(3)試驗方法
施肥模式1:面積2 畝,配方肥(15-15-15)24kg/畝,尿素4 kg/畝,氯化鉀2.7 kg/畝,整地前作基肥施用,蘗肥5-7 天尿素7.3kg/畝,穗肥尿素4.8 kg/畝。氮肥運籌方式5 ∶3 ∶2。
施肥模式2:面積2 畝,茂施配方肥(28-9-13,控N)40kg/畝,整地前作基肥施用,插秧后5-7 天“蘗力多”5kg/畝(拌除草劑)。
施肥模式3:面積2 畝,為化肥減施30%+2000kg/hm2生物有機肥,總養(yǎng)分氮肥(N)用量12 kg/畝,氮肥運籌基肥、蘗肥、穗肥比例為5:3:2。磷肥(P2O5)用量4 kg/畝,鉀肥(K2O)用量6 kg/畝。
施用量(kg/667m2)
基肥 蘗肥 穗肥復合肥茂施配方肥尿素有機肥過磷酸鈣氯化鉀對照 0 0 0 0 0 0 0 0化肥 25.0 5.0 1.3 7.9 5.3一次性施肥35.0 5.0 4.9 150.0 15.5 4.4 7.9 5.3有機替代
(4)栽培技術:5 月21 日播種,6 月11 日施肥插秧,畝插1.6 萬穴,行株距為17 ㎝×25 ㎝,采用等行距水稻機插秧側深施肥同步機育插、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水稻水肥精準管理技術等配套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深兩優(yōu)867
(2)試驗面積:3 畝
(3)試驗方法:
處理1 對照(CK):不施肥。
處理2 為推薦施肥(CF):氮肥(N)用量180kg.hm-2,氮肥運籌基肥、蘗肥、穗肥比例為5:3:2。磷肥(P2O5)用量82.5kg/hm2,鉀肥(K2O)用量90kg/hm2。
處理3 為化肥減施25%+1500kg/hm2生物有機肥,與處理2 等養(yǎng)分(FRY1),各施肥處理分別扣除有機肥N、P、K 含量后用尿素、過磷酸鈣和氯化鉀,氮肥運籌基肥、穗肥比例為5:3:2。
處理4 為化肥減施50%+3000kg/hm2生物有機肥,處理2 等養(yǎng)分(FRY2),各施肥處理分別扣除有機肥N、P、K 含量后用尿素、過磷酸鈣和氯化鉀,氮肥運籌基肥、穗肥比例為5:3:2。
處理5 為化肥減施75%+有機肥5000kg/hm2;各施肥處理分別扣除有機肥N、P、K 含量后用尿素、過磷酸鈣和氯化鉀,氮肥運籌基肥、穗肥比例為5:3:2。
處理6 為有機肥7000kg/hm2。
小區(qū)施用量(g/20m2)
總養(yǎng)分處理基肥 蘗肥 穗肥化肥有機肥總N P2O5 K2O 尿素 普鈣 氯化鉀 尿素 尿素0 0 0 0 0 0 0 0 0 0 0%M 180 90 105 391 1500 350 0 235 157 25%M 180 90 105 196 1125 275 3571 235 157 50%M 180 90 105 0 750 200 7143 235 157 75%M 180 90 105 0 375 125 10714 39 157 100%M 180 90 105 0 0 50 14286 0 0
有機肥為商品有機肥, N、P2O5和 K2O 含量分別為2.52%、1.53%和 1.26%。
(1)品種選擇:喜兩優(yōu)絲苗
(2)試驗面積:3 畝
(3)試驗設計
確定試驗田一塊,分別按照5 月15 日、5 月21 日、5 月28 日三期播種,分別按照6 月5 日、6 月12 日、6月18 日三期機育機插秧,每期種植供試面積1 畝。試驗地要求環(huán)境良好、土壤肥沃、水質清潔、排灌方便,便于試驗開展和田間管理。
(4)栽培技術
畝插1.6 萬穴,行株距為17 ㎝×25 ㎝,采用等行距水稻機插秧側深施肥同步機育插、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水稻水肥精準管理技術等配套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選擇已經(jīng)審定及進入2020 年生產(chǎn)試驗的優(yōu)質中秈稻品種4 個,深兩優(yōu)828、深兩優(yōu)600、徽兩優(yōu)絲苗、徽兩優(yōu)348。
(2)示范面積:80 畝
深兩優(yōu)828 品種示范20 畝
深兩優(yōu)600 品種示范20 畝
徽兩優(yōu)絲苗品種示范20 畝
徽兩優(yōu)348 品種示范20 畝
(3)栽培技術
采取機育機插栽培方式,5 月21 日播種,6 月12 日移栽,連片分田實施,每個品種示范一個田塊面積;畝定量機插機育秧苗數(shù)25 盤,機插密度17 ㎝×25 ㎝,大田密度1.6 萬穴/畝。采用等行距水稻機插秧側深施肥同步機育插、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水稻水肥精準管理技術等配套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