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凡
思辨,作為一種求真的思維品質,越來越受到語文教學的推崇。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性思維,讓他們的文字具有邏輯的力量、理性的光輝?下面我將通過一道作文題,具體闡述思辨性作文的四個升格之道。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尼采說:“所謂高貴的靈魂,即對自己懷有敬畏之心。”
這句話給了你哪些啟發(fā)和思考?讓你產(chǎn)生了哪些聯(lián)想?請你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選好角度,確定立意;②明確文體,自擬標題;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到學生作文中來看,我覺得也非常合適:優(yōu)秀的作文都是相似的,不優(yōu)秀的作文各有各的問題。優(yōu)秀作文的相似點是什么呢?
一是理解準確。尼采說:“所謂高貴的靈魂,即對自己懷有敬畏之心?!逼綍r我們所說的人要有敬畏之心,一般是指敬畏外在的規(guī)則、規(guī)律或權威??赡岵烧f的是要敬畏自己。那為何要敬畏自己呢?為何敬畏自己就能成就高貴的靈魂呢?這是理解的難點?!熬次纷约骸边@句話有針對性,它直指人對自身重視不夠、珍視不夠,因而常常墮落,淪為卑賤的靈魂。比如:失去自我、自暴自棄、丟棄信仰、失去良知等。人要獲得高貴的靈魂,那路在哪里?在外部嗎?不是的,只有反求諸己,珍視自我,敬畏自我,從而實現(xiàn)自我,才能成就高貴的靈魂。
二是見解深刻。作者能深刻地理解人與自我的關系,能從這句名言中得到深刻的啟發(fā)和思考,產(chǎn)生廣泛的聯(lián)想。
不優(yōu)秀的作文又有哪些問題呢?粗略來看,就是對文題的理解不準確,對自我的認識不深刻。具體
我們來看看下面三位同學的文字:
1.敬畏自己,通俗地說大概就是自律。
2.尼采說過:“所謂高貴的靈魂,即對自己懷有敬畏之心?!本次罚@是一個很難得的詞。敬畏自己,是需要我們去實現(xiàn)的。
3.何為敬畏?敬畏又如何顯示高貴?問題的答案有千百種,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定義。于我,生而為人,我們要有自己的底線,要有做人的原則。我們只是在為自己活著,而不是為了他人。尊重自己的選擇,遵從本心,才能凸顯高貴。
理解“敬畏”與“高貴”這兩個詞語,是理解尼采這句名言的鑰匙,也是完成這道作文題的關鍵。關鍵詞需要有清晰的概念闡釋。第一位同學錯誤地理解“敬畏”,把它和“自律”混為一談;第二位同學語焉不詳,糊弄過去了;第三位同學試圖界定“敬畏”,可是卻沒能敏銳地捕捉到“敬畏”與“尊重”的差別,以至于無法對自己進行更深的靈魂叩問,文章自然也無法走向深入。
升格之道:厘清概念,避免思維的粗糙———要辨析
就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一樣,人性總有那么兩面,一面是神性,一面是獸性。這也是所謂的一念善一念惡。正因為善惡交雜在一起,才混合成了獨特的生命。而尼采所說的敬畏自己,我認為就是要敬仰、尊重自己的神性,畏懼、克制自己的獸性。
———廣東省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高二李伯揚
高貴不是說心靈完全的純粹,我們都有私欲。完全舍棄私欲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尊重自己的。高貴應該是盡力從陽光下的陰影中跨越出來,勇于正視自己,悅納自己,無論自己貧窮還是富貴,無論自己性格是否有缺陷,直面自己的弱點。
———廣東省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高二康沁
剛開始我不理解,人怎么做到“敬畏”自己呢?但重新審視這個詞,才發(fā)現(xiàn)它分為“敬”與“畏”兩部分。我們敬偉人,敬長輩,我們更要敬內心的真善美、世間高尚的道德標準。我們敬它們,不僅僅是尊崇、尊敬,更要將其作為自己行動的準則、心中的堅守。我們同時又要有畏,畏懼我們內心的魔鬼,畏懼“另一個自己”的卑賤貪婪、自私自利,抑制它、克制它。敬畏自己,抑制自己灰暗的一面,堅守自己真善美的一面,才能擁有尼采所說的“高貴的靈魂”?!案哔F的靈魂”的高貴,不是貴族的高貴,不是圣人的高貴,而是我們平凡人心中對真善美的堅守,對真善美的熱愛與向往。關心他人、社會與國家,實現(xiàn)平凡人的偉大價值,這才是真正高貴的靈魂。
———廣東省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高二胡玎琳
這三位同學的文字,對材料中的關鍵詞“敬畏”和“高貴”進行了具體深入的概念闡釋。第一位同學,能一分為二地看待自我、理解“敬畏”;第二位同學,能理性地看待“高貴”,理解“高貴”對普通人的意義;第三位同學,更是通過對比,對自己的靈魂進行了細致剖析,對“敬畏”和“高貴”的概念進行了精準定義。
概念是思維的細胞,是思想的基點。在議論文寫作中,如果概念模糊,文章往往顯得粗疏。所以,我們必須要強化概念意識,要辨析概念、深入理解概念。概念把握精準,議論才能鞭辟入里。厘清了概念,才能提高思維的精確度。
我們來看這段文字:
在沒有困擾的日子里,做到敬畏自己并不難。雖然并不是人人都同尼采一樣,在“每一個日子里起舞”,但要守住良知的底線還是可以做到的。從遠古流傳下來的美好品德如同春雨一樣,悄無聲息地浸潤在多數(shù)人的生活里。比如那些奮斗在抗疫前線的醫(yī)護人員,那些為疫區(qū)群眾籌集物資的志愿者,我們當然會贊揚他們的奉獻精神,認為他們具有高貴的心靈。
該段文字全篇沒有“我”的體驗,也缺少現(xiàn)實關聯(lián)。為什么說那些醫(yī)護人員和志愿者是“敬畏”自己呢?簡單“粘貼”一個現(xiàn)實生活的例子,就算聯(lián)系現(xiàn)實了嗎?沒有鞭辟入里地剖析現(xiàn)實生活中的這個論據(jù)與論點的關系,論證就沒有說服力,更遑論議論的針對性。
升格之道:觀照現(xiàn)實,避免思維空洞———要剖析
高貴的靈魂來自對自我的敬畏。敬畏自己,遇事不忘叩問自己的內心,忠于內心的選擇。就如疫情來襲,無數(shù)逆行武漢的醫(yī)護人員,無數(shù)默默在平凡崗位奉獻的從業(yè)者,他們無不知道前路的未知與風險,可他們依然選擇了勇敢,選擇了敬畏自己內心的那份責任與擔當。
———廣東省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高一胡欣揚
怎樣才能提高文章的針對性?有兩個原則:一要找準對象,二要一針見血。很多同學都知道寫議論文要“引議聯(lián)結”,要聯(lián)系現(xiàn)實;也能隱約知道某個現(xiàn)實事件與論點的關聯(lián)性,做到了“對準”,卻不能做到“一針見血”。
怎樣才能“一針見血”?除了要看到那個要“扎針”的個體,還要看到那根隱藏在皮膚下的血管。為什么說抗疫一線的醫(yī)護人員敬畏自己?他們敬畏自己的什么呢?胡欣揚同學說是敬畏自己“內心的那份責任與擔當”,這就是那根隱藏在皮膚下的血管。當他把這層含義揭示出來時,議論才能切中要害。所以,提高文章的針對性,需要我們精準地找到要剖析的個體,并且仔細地剖析它與現(xiàn)實之間的關聯(lián)。
當然,對于這種關于“人與自我”主題的文章,現(xiàn)實的針對性不能只體現(xiàn)在通過對生活中他人與他事的思考來比照自己,更應該有反求諸己的自我靈魂拷問,比如:
敬畏自我,首先要尊重自我真實的情感和想法,傾聽自己靈魂深處的聲音,看到那個本真的我。何為靈魂深處?何為本真的我?我想,便是在權衡利弊、世俗算計之前,內心先發(fā)出的聲音。在路上想攙扶摔倒的老人時,先擔憂被訛,心中又有不忍;父母為我們操勞、擔心時,先是不耐煩地拒絕,胸中又涌起感動……這都是本真的自我。但很可惜,我們經(jīng)常忽略它。也許第一次,真我與那個現(xiàn)實中的“我”一番劇烈爭斗后慘敗,但是第二次,第三次……信奉精致利己主義的我們一次次趨利避害,靈魂深處的聲音越來越小,而我們,也漸趨麻木。
———廣東省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高二林麗純
敬畏自己,讓我們擁有反省的機會。我們正處于青春期,很多時候會犯錯,會因為魯莽沖動搞砸一些事情。我們需要不斷地反省,思考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過失,完善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讓自己變得更好。在不斷地犯錯和反省中,我們會慢慢成長,不斷地遇見全新的自己。
敬畏自己,怎么就會擁有“反省的機會”呢?“犯錯”“反省”與“成長”和“敬畏自己”又有怎樣的邏輯關系呢?這段看似很正確的話,并沒有表達清楚“敬畏自己”的意義。
升格之道:打破慣性思維,避免思維的粗淺———要追問
尼采說:“所謂高貴的靈魂,即對自己懷有敬畏之心。”敬畏,何來敬畏?如何敬畏?是尊重自己與自愛嗎?是順從內心的想法嗎?我想,不是。對于“敬畏”,我想用“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來解釋。泰戈爾也曾有這樣的疑惑:“我只身來到神的面前??墒?,那里已經(jīng)站著另一個我。那個暗黑中的我,究竟是誰呢?為了避開他,我躲進岔道兒,但是我無法擺脫他。”
在懵懂的年紀,我也為此很困惑,為什么一個人做著納粹的暴行,卻還能因為教堂唱詩班圣潔的歌聲哭泣。人的內心總有一只猛虎,它氣宇軒昂、勇敢,又充滿力量。但同時它也孤獨地在黑暗中前行,散發(fā)著卑賤貪婪、自私自利的氣息。在內心的原野上,又開滿了沁人心脾的薔薇花。它們漂亮、善良又慈悲,但同時也會被風雨掀倒,低下高貴的花冠,懦弱又悲哀。人們的心中總是惡念與善意共存。
———廣東省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高二胡玎琳
作者三層追問:敬畏是什么?泰戈爾為什么會疑惑?“我”為什么會困惑?通過層層深入的追問,讀者終于理解了人心的復雜,理解了為什么要敬畏自己。
作文中,我們常常會寫很多道德正確、思想高尚的話,這是一種思維慣性,或者說,是一種思維惰性。這些道德正確的話,他人不好辯駁,似乎一質疑,就顯出他人思想境界不高??墒?,“高大上”的觀點,如果沒有充分的邏輯論證,就會讓人感到“假大空”。事實上,真理是不怕推敲的。我們論證的過程,就是一個求真的過程,需要不斷追問自我、追問真相。這樣得出的結論才能揭示本質,成為深刻的洞見。這樣的結論也才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作文導寫課上,老師引導大家:什么是“敬畏”?
“敬”,尊敬,對“真善美”、對道德律令的堅守;“畏”,害怕,對自我“灰暗”一面的抑制、克制。
你是否深以為然?你是否再進一步思考?很多同學對“敬畏”一詞的理解也就止步于此了。
升格之道:理解人性與世界的復雜深邃,避免思維的固化———要拓展
因為向往高貴,當意識到自己內心存在著卑劣的臆想和陰暗的邪念時,我們往往不堪忍受。我們受到的教育讓我們認為黑暗的獸性是可怕的,所以近乎瘋狂地害怕自己有無法調控好這些邪念的那一天。當恐懼深入內心、成為精神上的自我傷害時,我們離真正的高貴也越來越遠。
然而,無論在什么時代,人類內心藏有混亂與黑暗都是事實。長期強行壓制內心邪念的火苗,成為完美的老好人,無疑會形成自我認知的空虛。背負著這個日益巨大的內心空洞,有人會逐漸失去自我,甚至誤入歧途。
尼采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承認事實,接受事實,敬畏自己內心的一切。有光必定有影,耀眼的光芒背后必定有濃烈的黑暗。光和影是我們的兩面。往前走,是正義、善良、信任與關懷;往后走,是野心、控制欲、殘酷利己、冷漠無情。怎樣才能擁有強大的力量支撐我們去協(xié)調這些因素,成就不完美但完整的、高貴的自我?敬畏自己,不輕易動搖,不妄自菲薄,不懷著懲戒自身的惡意去揣摩自己的心理。
唯有敬畏自己,調和好內心的矛盾,認可自己的心理需求,才能一往無前。我們應該鞭撻但愛護自己,關懷但不等待、不依靠他人,保留思考力,反求諸己,走向任何一條可能實現(xiàn)超越自我的道路。這條路上可能沒有永恒的光芒,路邊的牽?;ㄒ矔貜椭律c衰敗。但這是一條光榮的荊棘路。
———廣東省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高一唐卓
唐卓同學認為“畏”不應該是打壓、克制。對待自己內心的陰暗面,人們不應該恐懼、壓制,這對自己是一種傷害,表面上是高尚的,心底卻成為一片血淋淋的戰(zhàn)場。所以,“畏”不等于恐懼,“畏”是在“敬”的基礎上對自己的審視,是一種與心底的深淵共存的勇氣。
世界是復雜的,人性是深邃的,思想的后花園也應該是不拘一格、百花齊放的。正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同學間的交流、老師的引導,是寶貴的資源,可以成為啟迪我們智慧的源泉。多元的世界需要我們擁有開放性的思維,所以,無論寫作還是生活,無論對待自己還是看待世界,我們都不能被固有的觀念束縛,不要讓自己的思想固化。
解決這四大問題的過程,其實也是提升思辨能力的過程。思辨,即慎思明辨。它是一種求真的思維。它有四個特性:精確性、針對性、深刻性、開放性。怎樣提升思辨能力?增強精確性就要厘清概念,避免思維的粗糙需要我們仔細辨析,這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提高針對性就要觀照現(xiàn)實,避免思維的空洞需要我們深入剖析,這是一個去粗取精的過程;具備深刻性就要挑戰(zhàn)思維慣性,避免思維的粗淺需要我們步步追問,這是一個由表及里的過程;擁有開放性需要我們理解事物的多元性,避免思維的固化需要我們拓展發(fā)散,這是一個由此及彼的過程。我們以如下表格來呈現(xiàn):
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是了解了思辨性思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升格訓練,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表達深刻、理性。希望學生們能從比較中看到差距,用思辨思維提高文章的說服力,讓文章閃耀理性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