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濟南市歷城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100
胸痹心痛,是指以胸部悶痛,甚則以胸痛徹背,氣短、喘息不得臥為主的一種病證。輕者僅感胸悶如窒,呼吸不暢,嚴重者出現(xiàn)心痛劇烈,持續(xù)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節(jié)、脈細微或結代等危重證候,甚至會危及患者生命。現(xiàn)代醫(yī)學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多屬本病范疇。其發(fā)病與寒邪內侵、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年老體弱有關。病證以虛實夾雜,或以虛證為主,或以實證為主。病機多為心陽不足,心血虛少,或陰寒凝滯,或痰濁瘀血等痹阻胸陽、脈絡,使心陽不展,心脈不通,不通則痛而發(fā)為胸痹。減少或避免急性心肌梗塞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辨證施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本院從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收治了121例胸痹心痛患者,其中男75例,女46例;年齡53~83歲。其中寒凝血瘀證46例,痰阻血瘀證58例,氣滯血瘀證 8例,氣陰兩虛證9例;治愈和好轉98例,病情加重10例,反復發(fā)作8例,死亡5例。
2.1一般護理 生活起居保持病房安靜、整潔,避免噪聲刺激,溫濕度適宜?;颊呷朐汉?,病情輕者可輕微下床活動,重者應絕對臥床休息2周,氣短、喘息不能平臥者取半臥位,一切日常生活均需家屬和醫(yī)務人員協(xié)助。緩解期適當鍛煉,如快步走、打太極拳等,以不感疲勞為度。指導患者定時大便,訓練在床上大小便,克服心理障礙。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腹部按摩:順時針按摩,每次15~20分鐘,每日2~3次;穴位貼敷:可用醋調大黃粉、吳茱萸粉或一捻金貼敷神闕穴;穴位按摩:虛寒性便秘,取穴天樞、上巨虛等穴位;實熱性便秘取穴足三里、支溝、上髎、次髎等穴位;晨起飲溫水一杯約200~300ml(消渴患者除外),15分鐘內分次頻飲;虛秘者服用蓯蓉通便口服液;熱秘者口服黃連上清丸或麻仁丸;熱毒血瘀者遵醫(yī)囑大黃煎劑200ml灌腸。
2.2病情觀察護理 我們應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中醫(yī)護理原則?;颊呷朐簳r,護理人員應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發(fā)病誘因及經(jīng)過,發(fā)病特點,以便進行有效的預防措施。胸痹發(fā)病急,變化快,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心律、尿量及排便情況。若發(fā)現(xiàn)患者有胸痛、咳嗽、氣喘、心率失常、面色蒼白、汗出肢冷等癥狀,則應立即報告醫(yī)生,并協(xié)助采取搶救措施。急性期給予心電監(jiān)護,持續(xù)吸氧,流量3~4L/min,疼痛減輕或消失后可將氧流量減少到1~2L/min,維持1~7d。遵醫(yī)囑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觀察療效。寒凝血瘀、氣虛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選取心俞、隔俞、膻中、氣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可取穴選用艾條灸,取穴足三里、內關等穴位。
2.3情志護理 胸痹病人常存在心前區(qū)疼痛及胸悶等癥狀,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多有焦慮、自卑及恐懼等不良情緒。中醫(yī)學認為七情通于五臟,太過或不及均可成為致病因素,精神內守則真氣從之,邪不可干若心懷慕戀,志結憂惶,則病從內生而致陰陽失調,經(jīng)絡阻塞。另外,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交流時語言應和藹,對病人提出的問題給予耐心細致的解答,以取得病人的信任。鼓勵患者表達內心感受,針對性給予心理支持。指導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緒的方法,如音樂療法、談心釋放法、轉移法。
2.4飲食護理 祖國醫(yī)學很早就提出“三分治療,七分調理”,調理不外飲食、情志、起居等方面,而胸痹病人的飲食護理就更為重要。胸痹病人一般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宜,忌食辛辣、生冷及油膩的食物,忌過飽,忌暴飲暴食,應多食青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之飲食,以防便秘。適當食用酸味、甘味的食物以益心補心,提倡戒煙限酒。因飲食不節(jié)或由于飲食不節(jié)而引起的大便秘結,常誘發(fā)猝死。所以病人的合理飲食,對本病的轉歸和預后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1寒凝血瘀證 遇冷則疼痛發(fā)作,或悶痛,舌淡暗、苔白膩,脈滑澀。寒凝血瘀者,宜食溫陽散寒、活血通絡之品,如龍眼肉、羊肉、韭菜、荔枝、山楂、桃仁、薤白、干姜、大蒜等;少食苦瓜等生冷、寒涼之品。食療方:薤白粥等。
3.2痰阻血瘀證 胸脘痞悶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氣短,肢體沉重,形體肥胖痰多,納呆惡心,舌暗苔濁膩,脈弦滑。痰阻血瘀者,宜食通陽泄?jié)?,活血化瘀之品,如海參、海蜇、薏苡仁、荸薺、冬瓜、海帶、白蘿卜、蘑菇、百合、扁豆、桃仁、柚子等。食療方:薏苡仁桃仁粥等。
3.3氣滯血瘀證 胸悶胸痛,時痛時止,竄行左右,疼痛多與情緒因素有關,伴有脅脹,喜嘆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脈弦。氣滯血瘀者,宜食行氣活血之品,如山藥、山楂、桃仁、木耳、白蘿卜等;少食紅薯、豆?jié){等壅阻氣機之品。食療方:陳皮桃仁粥等。
3.4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證 胸悶隱痛,時作時止,心悸氣短,倦怠懶言,面色少華,頭暈目眩,遇勞則甚,舌暗紅少津,脈細弱或結代。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者,宜食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之品,如甲魚、鴨肉、海參、木耳、香菇、山藥、荸薺、甘蔗、百合、蓮子、藕汁等。食療方:山藥粥、百合蓮子羹等。
中醫(yī)學以陰陽概括自然、人體之間以及各組成部分的根本屬性。在陰陽平衡的基礎上,自然是和諧的,人體是健康的,故《素問,天氣通天論》說:“陰平陽秘,精神乃至”。中醫(yī)護理是以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為理念的護理,在生活起居護理、情志護理、臨證護理、飲食護理等方面有著豐富的內容和寶貴的經(jīng)驗。對胸痹患者來說,除了辨證施護以外,還應注意調攝精神,避免情緒波動,注意生活起居,寒溫適宜,飲食有節(jié),勞逸結合??傊?,有效的辨證施護對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能十分有效地促進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