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權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上一種高發(fā)精神類疾病?;颊甙Y狀表現(xiàn)出差異性,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行為異常、情感和思維障礙等,對患者的正常生活產生嚴重的影響,給患者的家庭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和經濟負擔[1]。在許多國內研究中,在伴激越癥狀精神分裂癥的治療中,奧氮平和利培酮的療效無顯著差異。在國外的相關研究中,利培酮的疾病控制效果顯著高于奧氮平,然而奧氮平的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利培酮[2]。奧氮平和利培酮是目前被廣泛應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藥物,2種藥物都是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藥。研究人員通常對上述2種藥物的治療效果存在不同的觀點[3]。本研究對奧氮平和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伴激越癥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臨床對照研究進行了Meta分析,對比分析了這2種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臨床治療精神分裂癥伴激越癥狀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1.1 資料來源 檢索知網、萬方、維普等中英文數據庫文獻,檢索詞為:奧氮平、利培酮、精神分裂癥、激越癥狀等,年限為建庫至2021年1月,搜集奧氮平和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伴激越癥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相關研究。限制語種為中英文,均為臨床試驗研究。
1.2 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原始文獻需是公開發(fā)表的中英文文獻;(2)納入文獻均為隨機臨床對照試驗;(3)研究對象均為精神分裂癥伴激越癥狀的患者;(4)治療方法為觀察組采用奧氮平治療,對照組采用利培酮治療。排除標準:(1)綜述、動物實驗、個案、學術理論等非隨機臨床對照試驗類文獻;(2)重復發(fā)表的文獻;(3)檢索時無法獲取完整原始資料的文獻。
1.3 文獻質量評估 采用Cochrance協(xié)作網提供的RevMan 5.3軟件將納入的每一篇文獻進行偏倚風險評估,其具體內容包括:(1)足夠序列生成;(2)分配隱藏;(3)解決不完整的結果數據;(4)沒有選擇性報告;(5)沒有其他偏見。針對上述5項選擇“Yes”(是)、“No”(否)、“Unclear”(不清楚)進行評估。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RevMan 5.3軟件對納入文獻的數據行Meta分析。所選計數數據用比值比(OR)表示,計算其95%置信區(qū)間,計量數據采用危險度比(RR)表示,計算其95%CI,做森林圖,展示研究結果的差異。通過卡方檢驗各項臨床試驗的異質性,如I2≥50%,選擇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如I2<50%,則選擇固定效應模型行Meta分析。制作漏斗圖,比較分析漏斗圖的對稱性,判斷是否存在發(fā)表偏倚,若對稱則不存在發(fā)表偏倚,反之則存在發(fā)表偏倚。
2.1 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 檢索共獲得文獻196篇,根據文獻的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最終共納入了7篇文獻,共575例患者[1-7]。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見表1。
表1 所納入文獻基本特征
2.2 納入文獻質量評價 圖1中由左至右分別表示足夠序列生成、分配隱藏、解決不完整的結果數據、沒有選擇性報告、沒有其他偏見,其中所有的文獻都包括處理不完整的結果數據、無選擇性報告、無其他偏見;而其中5篇文獻有足夠序列生成[1,3,4,5,6];2篇文獻無足夠序列生成[2,7];有1篇文獻存在分配隱藏[3];4篇文獻分配隱藏不清楚[1,4,5,6],2篇文獻無分配隱藏[2,7]。
2.3 奧氮平和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伴激越癥狀的有效性Meta分析 共納入7個研究[1-7]。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異質性較小(I2=0%),進行固定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奧氮平和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伴激越癥狀的臨床療效方面,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OR=1.29,95%CI(0.79,2.12),P=0.31],說明奧氮平和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伴激越癥狀的臨床療效相當,森林圖見圖2,漏斗圖見圖3。
圖1 納入文獻質量評價圖
圖2 奧氮平和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伴激越癥狀的有效性Meta分析森林圖
圖3 奧氮平和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伴激越癥狀的有效性Meta分析漏斗圖
圖4 奧氮平和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伴激越癥狀的安全性Meta分析森林圖
2.4 奧氮平和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伴激越癥狀的安全性Meta分析 納入6個研究[1,3-7]。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異質性較小(I2=58%),進行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奧氮平和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伴激越癥狀的不良反應方面,2組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0.22,95%CI(0.13,0.38),P<0.00001],說明奧氮平相比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伴激越癥狀的安全性較高,森林圖見圖4,漏斗圖見圖5。
圖5 奧氮平和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伴激越癥狀的安全性Meta分析漏斗圖
徐聯(lián)州[4]的研究表明,奧氮平和利培酮可有效治療伴激越癥狀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起效迅速,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安全性較高。且利培酮口服液無顏色無味道,便于使用;其可以混入食物中,對拒絕服用藥物的患者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其為急性期的精神分裂癥治療提供了很多選擇。急性期的精神分裂癥伴激越癥狀十分常見。以往,高效價的抗精神病藥是控制激越癥狀的首選藥物,然而這些藥物常有常見的錐體外系癥狀不良反應,并且還可誘發(fā)藥物引起的激越癥狀,因此目前已不再是治療激越癥狀的首選藥物[5]。張仕欣[6]的研究結果顯示,奧氮平和利培酮在臨床療效和激越癥狀治療方面效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易正輝等[7]認為,國產奧氮平與利培酮治療伴激越癥狀的精神分裂癥,均可緩解急性期的激越癥狀。另外有一篇未納入研究的文獻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所取得的總有效率(94.3%)高于對照組(77.1%),且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0.0%)低于對照組(42.9%)(P<0.05)[8]。該結果表明,奧氮平用于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患者,具有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相對較少,故更適用于臨床的治療,與其他納入研究的文獻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
在對7篇文獻進行奧氮平和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伴激越癥狀有效性的Meta分析中,表明奧氮平的臨床療效與利培酮相當;對6篇文獻進行奧氮平和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伴激越癥狀安全性的Meta分析中,表明奧氮平和利培酮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薈萃分析可能受多種因素的干擾,其中包括采用的是隨機效應模型還是固定效應模型、文獻的納入和排除標準、療程、患者年齡及藥物劑量等。本文使用漏斗圖來分析發(fā)表偏倚。結果表明有效性的漏斗圖是對稱的,初步判定無發(fā)表偏倚。但是,安全性的漏斗圖是不對稱的,存在發(fā)表偏倚。但使用漏斗圖判定是否存在發(fā)表偏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如僅是進行定性分析,并且在所納入的文獻較少時,漏斗圖對稱與否很難判定是否存在發(fā)表偏倚。因此,該研究是否存在發(fā)表偏倚仍需深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