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會
易縣婦幼保健院,河北 保定 074200
自然分娩是指新生兒通過陰道自然娩出,自然分娩的孕婦創(chuàng)傷少、出血少、感染風險小、術后恢復時間短[1]。胎兒在出生過程中吸進羊水幾率少,不會引起胎兒肺炎、肺出血等,經產道擠壓,促進胎兒發(fā)育,相對于剖宮產再次妊娠風險小[2]。但是由于產婦生產經驗少,容易發(fā)生陰道撕裂等情況,需要進行保護。本研究探討分析在自然分娩使用改良式低位產鉗術結合無保護會陰助產技術的效果。
1.1基本資料 從2019年1月開始進行病例收集,一直到2020年5月結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自然分娩產婦62例,對這些產婦進行編號,然后對編號進行隨機抽取,分為2組,研究組31例,初產婦22例,經產婦9例,年齡22-38歲,平均(31.05±3.16)歲;對照組31例,初產婦20例,經產婦11例,年齡21-38歲,平均(31.37±3.27)歲。兩組的產婦在產次、年齡上可比(P>0.05),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符合自然分娩的標準,并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標準:無法進行自然分娩,精神性疾病,心臟疾病,惡性腫瘤,妊娠并發(fā)癥,造血、凝血功能障礙,無法配合本次研究。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為改良式低位產鉗術:產婦取截石位,確認宮口全開,對會陰進行麻醉,對會陰進行側切,放置產鉗后對位置進行確認,沿產婦骨盆方向緩慢牽拉,待胎頭著冠后松開鎖扣。
研究組為改良式低位產鉗術結合無保護會陰助產技術:改良式低位產鉗術與對照組一致。當宮縮發(fā)生,頭部開始拉出時,助產士會在宮縮過程中指導女性快速吸氣,間歇時向下屏氣,并緩慢擴張女性陰道。胎兒頭部外露時,在產婦會陰涂上石蠟潤滑劑,用食指輕輕按壓胎兒枕部,在不保護會陰的情況下控制頭部緩慢下降,使胎兒頭部自然緩慢地從陰道口冒出。直到寶寶出生時雙肩并肩,助產士會輕輕地抱著寶寶的頭、脖子和身體,沒有任何力量,直到寶寶自然出來。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的產后并發(fā)癥(感染,產后出血,會陰損傷,會陰疼痛、宮頸損傷),新生兒窒息率進行對比。
2.1兩組產后并發(fā)癥比較
研究組感染0例(0%),產后出血0例(0%),會陰損傷1例(3.23%),會陰疼痛0例(0%)、宮頸損傷0例(0%),對照組感染1例(3.23%),產后出血2例(6.45%),會陰損傷2例(6.45%),會陰疼痛1例(3.23%)、宮頸損傷1例(3.23%)。研究組產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1例(3.23%)比對照組7例(22.58%)要低(P<0.05,χ2=5.1667)。
2.2兩組新生兒窒息率的比較
研究組新生兒窒息率0例(0%)比對照組4例(12.90%)低(P<0.05,χ2=4.2759)。
自然陰道分娩是指在胎兒發(fā)育正常,孕婦骨盆發(fā)育也正常,孕婦身體狀況良好,同時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通常不加以人工干預手段,讓胎兒經陰道娩出的分娩方式[3]。自然分娩對產婦來說好處是產程短,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對孩子來說好處是提升心肺功能,增強免疫力。自然分娩對胎兒和產婦均存在許多優(yōu)點,但是在進行自然分娩時會由于胎兒頭位等原因導致生產困難,而胎兒長期無法分娩就會導致窒息,引起胎兒死亡。因此就需要人工協(xié)助產婦進行分娩。
本研究用改良式低位產鉗術結合無保護會陰助產技術,感染,產后出血,會陰損傷,會陰疼痛、宮頸損傷等產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3.23%,新生兒窒息率0%。證明改良式低位產鉗術結合無保護會陰助產技術可以降低產后并發(fā)癥,減少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產鉗術是指使用產鉗作為牽引力或旋轉力,幫助糾正胎頭方位、協(xié)助胎頭下降及胎兒娩出的產科手術[4]。改良式低位產鉗術,在常規(guī)的產鉗術技術上進行改良,具有縮短第二產程的優(yōu)點。但是該方法仍然屬于有創(chuàng)手術,術后還會出現(xiàn)并發(fā)癥,因此需要再配合無保護會陰助產技術。無保護會陰助產技術主要是通過減少人為干預,是胎兒自然和緩慢的從陰道娩出,減少對陰道的撕裂[5],進而減少感染,產后出血,會陰損傷,會陰疼痛、宮頸損傷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在自然分娩使用改良式低位產鉗術結合無保護會陰助產技術,有效提高產婦自然分娩質量,降低產后并發(fā)癥,并且降低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