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民 張建新
山東省陽信縣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陽信 251800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于2016年1月-2019年3月之前收治的80例根尖周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兩組:研究組、對照組,各40例。研究組中,男、女人數(shù)分別22例、18例,年齡在21~55歲間,平均(41.2±7.8)歲,共58顆患牙,其中26顆為下頜牙,32顆為上頜牙。對照組中,男、女分別為23例、17例,年齡在23~57歲間,平均(40.3±7.9)歲,共54顆患牙,中24顆為下頜牙,30顆為上頜牙。所有患者入組前經(jīng)X線檢查后均確診為患牙有根尖周炎,不能保留,給予拔除,即刻或后期骨愈合后并行種植牙術,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意義(P>0.05)[1]。
1.2方法 拔牙前,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牙周治療,如抗炎、潔治等。研究組采用拔牙同期即刻種植治療法。其中,拔牙方法為:拔牙前對牙周圍進行局部麻醉處理,然后再將患牙微創(chuàng)拔出,對牙周袋內(nèi)壁以及牙槽窩內(nèi)炎性肉芽等病變組織進行徹底清理,生理鹽水徹底反復清洗。植牙方法種植體植入牙槽窩底部骨質應至少3毫米,保持種植體初期穩(wěn)定性,偏腭側種植,更放寬徑愈合基臺。對植體周圍骨缺損部位使用引導骨再生膜技術(GBR),使用賽普頓骨粉進行填充,覆蓋海奧膠原膜。將牙齦瓣松懈后,對牙齦進行冠向復位處理,并對切口處使用5-0號線嚴密縫合,確保術后切口快速愈合。種植體與左右兩側牙齒之間間隔保持在2毫米以上,植牙結束后,對患者連續(xù)1周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拔牙后3個月-6個月?lián)衿谥惭溃窝婪椒ê椭惭婪椒ňc研究組相同。
1.3觀察指標 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植牙1年后植牙成功率以及植體直徑、長度以及骨吸收水平。
2.1兩組患者種植牙成功率比較 對照組中,種植牙成功、基本成功以及失敗例數(shù)及占比分別為18例(45.0%)、17例(42.5%)、6例(12.5%),研究組中種植牙成功、基本成功、失敗例數(shù)及占比分別為22例(40.0%)、13例(32.5%)、5例(12.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
2.2兩組種植體直徑、長度以及骨吸收水平比較 對照組中,種植體長度、種植體直徑、骨吸收分別為(11.28±1.55)mm、(3.42±0.81)mm、(1.41±0.44)mm,研究組中,種植體長度、種植體直徑、骨吸收分別為(14.86±1.62)mm、(4.58±0.48)mm、(0.72±0.36)mm。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
根尖周炎屬于發(fā)病率較高的一類炎癥疾病,炎癥主要發(fā)生于根尖周圍組織部位,據(jù)了解引起該炎癥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牙髓壞死、根尖組織遭到撞擊、醫(yī)源性感染等。對于部分久治不愈或殘根殘冠的患者,臨床上處理辦法是直接將患牙拔除。
相關研究表明,根尖周炎的根尖牙膠和牙骨表面處有大量生物膜存在,而這些生物膜是造成根尖周炎難以治愈的重要因素之一。傳統(tǒng)治療中,是在拔牙后3到6個月開始植牙,但拔牙后患者的牙槽骨發(fā)生生理性吸收現(xiàn)象,進而導致患處牙槽骨骨高度、寬度均下降,最終會損傷到牙槽骨骨愈合,使種植牙系統(tǒng)冠根比發(fā)生改變,植體直徑、長度變小,甚至影響植體的骨結合。以至于植牙難度進一步加大,成功率降低。
另外,選擇拔牙與植牙選擇同期進行可降低對牙槽骨的吸收,可有效防止種植區(qū)骨量減少,從而使得牙槽骨的高度和寬度能夠保留下來。牙種植體的生物相容性除決定于種植材料的生物學特性以外,材料表面對組織較強的親和性將有利于體內(nèi)各種細胞因子、生物大分子以及細胞在種植體表面的貼附,進而有利于成骨過程[2-3]。新拔牙后出現(xiàn)的牙窩可以為種植體構建理想的位置環(huán)境,有利于保證周圍組織與新植入牙的組織關系。新鮮的拔牙窩成為種植牙的帳篷樣結構,通過采用帳篷結構結合GBR術,既可有效隔絕植骨區(qū)所受到的來自軟組織等外界壓力對成骨的影響,又有利于輔助構建和維持穩(wěn)定的三維成骨空間。
骨結合的良好性是保證種植體正常使用的前提,骨結合一般分兩個等級:第一,周圍骨組織與早期種植體之間發(fā)生機械性結合。第二,骨組織通過再生和改建后出現(xiàn)繼發(fā)性結合。因此,選擇拔牙同期進行種植牙植體植入,可使得植入后的種植體穩(wěn)定性有效提高。研究發(fā)現(xiàn),手術期間通過對患者實施口腔修復膜、人工骨粉填充術以及骨再生引導術等,可對骨再生治療效果起到明顯改善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采用拔牙同期即刻種植的研究組患者較采用拔牙擇期植牙的對照組患者,患牙種植體直徑、種植體長度均明顯更大,且骨吸收量則明顯更少,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這樣更有利于種植牙的負重功能以及長期保存。另外,研究組較對照組患者植牙成功率無明顯差異,但明顯縮短患者的治療病程,減少患者牙列缺損的時間,減少二次創(chuàng)傷,因此研究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就更高,從而提高患者治療滿意度。
根尖周炎患者拔牙同期即刻種植治療法能夠取得良好的成功率,并能夠縮短治療周期及提高患者配合性,具有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