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秀溪
扎著馬尾辮,戴著金邊眼鏡,身穿酒紅色連衣裙,臉上總是掛著和藹的笑容,給人一種親切而干練的感覺。這是李海芬老師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李海芬,現(xiàn)為玉林市興業(yè)縣石南鎮(zhèn)環(huán)江小學副校長、興業(yè)縣小學語文教研員,2004年大學畢業(yè)后便走上教育崗位。從教至今,她從普通教師成長為教研員,當記者問到有何經驗時,她總結道:“不斷前行,總在路上?!?/p>
勤于思索
興業(yè)縣洛陽鎮(zhèn)初級中學是李海芬教育生涯的“第一站”。
剛到洛陽鎮(zhèn)初級中學任教的前幾年,細心的李海芬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不少學生在小學升初中的考試中,語文學科成績不錯,但進入初中后,語文就漸漸成了“薄弱學科”。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較差;二是學生閱讀量少。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李海芬一方面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一方面大量閱讀學科專業(yè)雜志和著作?!巴ㄟ^一段時間的學習,我不僅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體會。我認為,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這樣才能給學生更多更好的東西?!彼f。
課外閱讀課程化,是李海芬增加學生閱讀量、提高學生閱讀和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所謂課外閱讀課程化,就是在完成教材教學的基礎上,開設專門的課外閱讀課程,安排固定的教學課時、設計豐富的教學內容、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閱讀指導和訓練。
具體教學中,李海芬采用興業(yè)縣倡導的“學講導結”教學模式。學,即教給學生靜心閱讀、想象閱讀、入境閱讀、帶著問題閱讀等方法,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的閱讀策略;講,即先由學生代表在小組內或班級中講述自己的理解,然后由其他學生進行糾錯、質疑、補充;結,即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所學的閱讀方法、理解方法、答題方法等,做到“一課一得”;導,即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做好導讀、導解、導結工作。
“我以前不是很愛閱讀,但經過李老師的訓練,我愛上了閱讀,現(xiàn)在幾乎每天晚上睡前都堅持閱讀1個小時?!崩詈7医踢^的學生黃雨欣對記者說。
2010年,是李海芬教育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一年,她調到興業(yè)縣葵陽鎮(zhèn)葵安小學,從初中語文教師變?yōu)樾W語文教師。雖然所教學科沒有改變,但全新的學生、全新的問題、全新的教學環(huán)境,對她而言還是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皠傞_始的時候,我覺得應該很容易,但我錯了。小學生活潑好動,光是組織好課堂就是一大難題。而且,小學生思維和初中生有很大不同,這也給我?guī)硪恍╇y題?!崩詈7姨寡浴?/p>
找到問題癥結所在后,她開始細讀語文課程標準,熟悉各學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同時認真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教學技巧,并邀請校領導、鎮(zhèn)語文輔導員現(xiàn)場診斷。工作之余,她則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花在了研讀學科專業(yè)雜志、研究名師課堂上。
轉益多師,讓李海芬迅速成長起來,不僅很快適應了小學階段的教學工作,還多次在縣級、市級、自治區(qū)級教學比賽中獲得一等獎,2019年,她執(zhí)教《變形記》獲首屆全國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優(yōu)質課提名。
熱衷教研
2015年,李海芬迎來事業(yè)的又一個“拐點”——成為興業(yè)縣教育局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這意味著,她需要站在新的高度、用新的視角看待語文學科?!拔乙优Φ貙W習,做更深入的研究,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教師們。”李海芬說。
以教研促發(fā)展,是李海芬堅持的教研理念。在她看來,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具備兩種能力,一是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二是較強的教育研究能力,在這兩種能力中,教研能力為基礎,教育教學能力為目標。也就是說,一名教師要想獲得成長,首先要努力鍛造自己的研究能力,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
那么,教師應該如何提升教研能力?李海芬認為,除了要不斷學習,還應做到如下兩點:首先,要善于觀察、記錄,即分析自己每一天的教學活動、學生每一天的表現(xiàn),將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詳細記錄下來,作為研究素材;其次,要善于思考、總結,即經常思考自己的教學行為,發(fā)現(xiàn)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辦法,同時進行周期性總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
“教師還要養(yǎng)成微觀看問題、宏觀想問題的習慣,時刻關注教育前沿問題,要有大局觀,這樣才能站得高、看得遠,研究才能夠更深入、更全面。這也是我要不斷努力的方向?!崩詈7已a充道。
正因堅持和努力,李海芬取得了較為突出的研究成果,不僅有多篇論文在省級、國家級核心專業(yè)期刊上發(fā)表,還多次在自治區(qū)級、國家級論文評比活動中獲一等獎、二等獎,如2017年撰寫的教案《竊讀記》獲全國一等獎,2018年《借力微課,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一文獲前沿課堂全國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評比二等獎。
成為教研員后,李海芬為了引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組織策劃了“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使用研討”“小學識字教學研討會”“整本書閱讀研討會”“單元教學研討會”等教研活動,有效地提升了興業(yè)縣小學語文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素養(yǎng)。2017年,她將研究的目光放在了推動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上,與教師們共同努力,探索出一種適合興業(yè)縣各學校使用的“學講導結”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從李老師身上,我不僅認識到了教研的重要性,還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一點是,李老師那種鉆研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迸d業(yè)縣石南鎮(zhèn)七團小學教師劉紹娣說。
初心依舊
2020年9月,李海芬做了一個決定:在任教研員的同時,申請到學校任教。
事實上,從2015年成為教研員至今,李海芬并未脫離教學一線,常常以兼職教師的身份到學校上課,但這次正式申請與以往的兼職不同?!斑^去是兼職,沒有太明確的教學任務,有時太忙就不去了。現(xiàn)在是申請回學校正式任教,有固定的教學任務,這就成了一份責任了?!彼f。
每周上5—6節(jié)課,是李海芬回校任教后的工作量,白天不是在學校上課,就是在教研室里處理各種事務,晚上則常常備課到凌晨兩三點,“煎熬”是她當時真切的心理感受。
但為何李海芬仍然堅持這樣的選擇?她的回答很簡單:只有身處教學一線,才能真切知道學生需要什么、教師缺乏什么、我們的教育應該往哪兒走。在正式回校任教之前,她雖然也在學校兼任教師,但她還是覺得自己離教學較遠。李海芬認為,教研員如果不熟悉教學,不了解縣域內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學生的新變化,就很難對教師進行針對性、建設性的指導,自己的研究思路、視野也會受到束縛。
李海芬申請回校任教的另一個目的,是想將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學方法分享給一線教師。在任教研員期間,她發(fā)現(xiàn)有部分教師的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這些教師常以自己能力不足、沒人親手指導不懂如何操作等為理由,不愿學習新理念、實踐新方法?;貙W校任教后,李海芬便進行常態(tài)化、持續(xù)性的教學實踐和示范,將一些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生動地呈現(xiàn)給其他教師,以此不斷激發(fā)教師們的學習熱情。
工作十七年來,李海芬始終“捧著一顆心”教育學生、對待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教育教學成績,先后獲評為玉林市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先進個人、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個人以及自治區(qū)小學語文教學先進個人、優(yōu)秀坊主、優(yōu)秀教研員。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未來,我將繼續(xù)學習、不斷探索,努力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shù)膬?yōu)秀教研員?!崩詈7覉远ǖ卣f。
(責編 莫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