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燕平
肺癌是臨床發(fā)病率最高的癌癥,嚴重影響著患者生理、心理及社會健康[1]。隨著醫(yī)療水平的發(fā)展,傳統(tǒng)護理干預可能無法滿足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的護理需求。Peplau人際關系理論以人際關系為其護理核心,互動為其基本理論的新型護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口腔疾病等均有應用,具有較好效果[2]。本研究以100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Peplau人際關系理論在該疾病的應用效果,以期改善肺癌患者綜合能力及生活質量?,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本醫(yī)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符合《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3]、肺癌實驗室診斷專家共識[4]等標準的肺癌患者100例,按Peplau人際關系理論應用前后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觀察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48~72歲,平均年齡(53.51±1.75)歲;病程2~10個月,平均病程(5.06±0.81)月;腺癌20例、鱗癌23例、小細胞癌7例。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53.44±1.68)歲;病程2~10個月,平均病程(5.13±0.77)月;腺癌22例、鱗癌22例、小細胞癌6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由參與本研究的醫(yī)務人員告知研究內容,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病房環(huán)境介紹、醫(yī)護人員情況介紹,按醫(yī)囑為患者提供常規(guī)用藥等。
1.2.2 觀察組 在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采用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護理,即:①認識期: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及其家屬加強肺癌的科普教育,并讓其熟悉病房周圍環(huán)境,及時了解患者所需,做好心理疏導,讓患者樹立治療信心。②確認期:動態(tài)掌握患者疾病信息,與其一同制定適合患者自身的護理計劃,詳細講解肺癌、肺癌手術、并發(fā)癥等相關護理知識,讓患者及其家屬更加了解該疾病。③開拓期:加強與患者交流,詳細介紹疾病及其治療相關知識,做好圍手術期護理指導,隨時解答患者及其家屬有關問題,并制定患者詳細的日程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強護理有效性。④解決期:在前期努力基礎上,患者及其家屬均對肺癌護理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需求已得到滿足。對于病情好轉的患者,可囑其出院帶藥,做好日常護理,一旦出現(xiàn)病情變化,需立即就醫(yī)。對于病情尚無好轉或進一步惡化的患者,要做好心理疏導,樹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1.3 觀察指標
1.3.1 護理滿意度 采用本醫(yī)院自行制定的護理滿意度評價表進行評價,該評價表主要包括關愛患者、心理支持、健康宣教、服務態(tài)度及技術水平等方面,總評分為100分,分為3個等級,即:非常滿意:得分≥80分;滿意:得分≥60分;不滿意:得分<60分??倽M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35×100%。
1.3.2 綜合能力評分 主要包括用藥規(guī)范評分、疼痛管理評分、生活飲食結構安排評分,總分均為10分,得分越高表明該方面越好。
1.3.3 生活質量評分 采用EORTCQLQ-C30量表[5]進行評價,主要包括認知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5部分,總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該功能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采用t檢驗分析計量資料差異;采用χ2檢驗分析護理滿意度等計數資料的構成比的差異程度,采用LSD-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綜合能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等變化情況,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綜合能力評分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用藥規(guī)范評分、疼痛管理評分、生活飲食結構安排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生活飲食結構安排評分、用藥規(guī)范評分、疼痛管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綜合能力評分情況比較(x±s,分)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認知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認知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x±s,分)
近年來,肺癌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增長趨勢,已成為癌癥發(fā)病率最高的疾病,占腫瘤死因第一位。目前,對于肺癌的護理常使用常規(guī)護理、舒適護理、綜合護理、健康教育等,均有較好效果,但存在護患之間未深入交流的缺陷。Peplau人際關系理論最早出現(xiàn)在Hildegard Peplau的《護理中人際關系》一書中,其以人際關系為核心,積極開展護患互動,將護理工作從精湛技術轉化為護患深入交流,進而疏導患者不良心理,樹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質量[6]。
本研究采用Peplau人際關系理論,從患者對病房環(huán)境熟悉、疾病認知、自我管理能力、健康教育、心理、出院指導等方面入手開展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護理滿意度、用藥規(guī)范評分、疼痛管理評分、生活飲食結構安排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能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綜合能力及生活質量,可能與其強化護患和諧關系,患者心理負性情緒得到及時疏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有關。Peplau人際關系理論通過病房環(huán)境介紹、心理疏導等方式,及時疏導患者負性情緒[7],讓患者更加熟悉病房環(huán)境,更為適應即將到來的生活,使自身更為放松地融入患者中,積極、主動參與治療及康復過程,進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8]。通過制定詳細日程表方式,嚴格督促患者按日程表完成服藥、飲食安排等相關內容,使患者每天進行有規(guī)律的服藥、飲食等活動,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進而提升患者自身綜合能力。通過個性化、連續(xù)性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屬對肺癌的認識不斷加深,使患者及其家屬更為理解醫(yī)護人員對其實施的治療和護理,同時患者家屬可及時糾正患者生活中相關不良行為,對疾病康復具有積極作用。另外,應用Peplau人際關系理論使患者參與到護理過程中,與護理人員深入溝通,增進信任,進而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和依從性,利于疾病的康復。
綜上所述,Peplau人際關系理論應用可提高肺癌患者綜合能力,改善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