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東麗區(qū)東麗醫(yī)院產科 (天津 300300)
內容提要: 目的:分析產鉗助產術對產后出血量的影響。方法:從2017年10月~2020年3月擇取53例產鉗助產術產婦,對其產后出血量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對照60例自然分娩產婦產后出血量、50例經陰道分娩行會陰側切術產婦產后出血量,并針對產鉗助產術的不同病因,與自然分娩產后出血量進行對照分析。結果:產鉗助產術產婦產后出血量為(454±184)mL,自然分娩產婦產后出血量為(158±56)mL,產鉗助產術產婦產后出血量多于自然分娩產婦,P<0.05;會陰側切產婦產后出血量為(245±46)mL,產鉗助產術產婦產后出血量高于會陰側切產婦,P<0.05;因胎位不正使用產鉗助產術產婦產后出血量為(456±89)mL,因第二產程延長使用產鉗助產術產婦產后出血量為(517±128)mL,因胎兒宮內窘迫使用產鉗助產術產婦產后出血量為(335±60)mL,產鉗助產術中不同病因產婦的產后出血量均高于自然分娩產婦,P<0.05;產鉗助產術產婦第三產程時間與自然分娩產婦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在產婦生產過程中,產鉗助產術的應用會增加產后出血量,主要是因手術本身或使用原因會使產后出血量增加,但在困難分娩中,產鉗助產術的應用優(yōu)勢明顯。
臨床中,產鉗助產術作為一種助產技術,將產鉗雙葉置于顳部兩側,利用產鉗將胎兒頭部夾住,均勻用力,對其進行牽引,直至娩出,此種方式在困難分娩中應用廣泛[1]。現階段,這一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已經非常成熟,但需要充分掌握適應證,對產婦骨盆與胎兒雙頂徑以及體重進行評估,具有較高的安全性[2]。出口產鉗以及低位產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剖宮產,使剖宮產率降低[3]。但其對產后出血量的影響少有報告。本文分析產鉗助產術對產后出血量的影響,現作如下報告。
擇取53例產鉗助產術產婦,均為足月妊娠,產婦擇取年齡范圍為20~40歲,平均(27.46±3.85)歲,其中胎位不正22例,第二產程延長7例,胎兒宮內窘迫24例,對其產后出血量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對照60例自然分娩產婦產后出血量、50例經陰道分娩行會陰側切術產婦產后出血量,均為一胎足月妊娠,自然分娩產婦年齡擇取范圍為19~41歲,平均(28.46±4.12)歲,會陰側切術產婦年齡擇取范圍為21~40歲,平均(27.78±3.89)歲,研究對象選取時間范圍為2017年10月~2020年3月,對照分析一般資料,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可以作對比。
通過以下兩種方法對所選產婦產后出血量進行計算。①容積法:產婦娩出胎兒之后,待羊水流盡,在產婦臀下放置積血盆,至產后2h,通過量杯計算積血量。②紗布稱重法:對創(chuàng)面滲血量進行計算,對帶血紗布進行稱重,再將干紗布重量去除,結果除以1.05,再進行換算。最后將以上兩種方法所得結果相加,再加出胎盤時,胎膜內包含血量,可以得到產后2h出血量,即產后出血量。
①對照分析產鉗助產術產婦和自然分娩產婦的產后出血量;②對照分析產鉗助產術產婦與會陰側切產婦產后出血量;③對照分析不同病因產鉗助產術產婦與自然分娩產婦的產后出血量;④對照分析產鉗助產術產婦、自然分娩產婦第三產程時間。
研究所得數據均經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分析,涉及到計量、計數兩種資料,分別以±s、%兩種不同方式予以表達,另外經t值χ2兩種不同方式予以檢驗,如果檢驗所得結果P<0.05,則表示有意義。
產鉗助產術產婦產后出血量為(454±184)mL,自然分娩產婦產后出血量為(158±56)mL,產鉗助產術產婦產后出血量多于自然分娩產婦,P<0.05。
產鉗助產術產婦產后出血量為(454±184)mL,會陰側切產婦產后出血量為(245±46)mL,產鉗助產術產婦產后出血量高于會陰側切產婦,P<0.05。
因胎位不正使用產鉗助產術產婦產后出血量為(456±89)mL,因第二產程延長使用產鉗助產術產婦產后出血量為(517±128)mL,因胎兒宮內窘迫使用產鉗助產術產婦產后出血量為(335±60)mL,自然分娩產婦產后出血量為(158±56)mL,產鉗助產術中不同病因產婦的產后出血量均高于自然分娩產婦,P<0.05。
產鉗助產術產婦第三產程時間為(6.09±3.22)min,自然分娩產婦第三產程時間為(5.89±5.12)min,產鉗助產術產婦第三產程時間與自然分娩產婦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臨床中,對于分娩困難產婦,產鉗助產術是常用且有效的助產方式,通過使用產鉗助產術,可以讓產婦在緊急狀態(tài)下的產程縮短,對母嬰生命安全有保護作用,可以使剖宮產率降低。但產鉗助產術中,因產鉗體積相對較大,所以會占據一定的產道空間,進而損傷產婦及胎兒[4]。對于產婦來說,產鉗使用過程中會損傷會陰部位,還會損傷陰道,甚至導致宮頸撕裂傷,造成會陰嚴重裂傷。同時對于胎兒,產鉗的應用可能導致窒息以及顱內出血現象,甚至導致死亡。
本文通過分析產鉗助產術對產后出血量的影響,結果顯示,相比于自然分娩產婦,產鉗助產術的應用會增加產后出血量。據相關研究指出,產生此種的原因包括很多種,可能是因子宮收縮乏力導致,也可能是因軟產道裂傷導致,還可能因產婦凝血功能障礙導致等[5]。本次研究顯示,因胎位不正、第二產程延長、胎兒宮內窘迫而使用產鉗助產術的產婦產后出血量明顯多于自然分娩產婦,這主要是因胎頭下降停滯以及第二產程延長等通常伴隨宮縮乏力癥狀,因此會使產鉗助產術產婦的產后出血量增加。同時產鉗助產術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產道,可能會因軟產道裂傷而增加產后出血量[6]。為將產鉗助產前會陰側切的影響排除,本文對照分析了產鉗助產術產婦產后出血量和陰道分娩會陰側切產婦的產后出血量,發(fā)現產鉗助產術產婦產后出血量明顯比會陰側切產婦多。胎兒宮內窘迫情況比較緊急,因此及時開展產鉗助產術,容易損傷軟產道,由此可見胎兒宮內窘迫不一定伴隨宮縮乏力癥狀,但因使用產鉗助產術,因此產婦產后出血量明顯比自然分娩產婦多[7]。
據相關研究指出,若產婦第三產程時間延長將會使產后出血量增加,因此對第三產程進行有效干預,使第三產程時間縮短,可以使產后出血量減少。本次研究中,產鉗助產術產婦、自然分娩產婦第三產程時間對比無顯著差異,可見產鉗助產術會增加產后出血量,但對第三產程時間無顯著影響。
在產婦生產過程中,產鉗助產術的應用會增加產后出血量,主要是因手術本身或使用原因會使產后出血量增加,但在困難分娩中,產鉗助產術的應用優(yōu)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