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荷
前不久,央視辟謠食物相克,提到“拋開劑量談毒性,只能是危言聳聽”,再次將食物相克推上“熱搜”。有人表示,都論證多少次了,居然還有人相信?但也有人表示不服:沒有相克為啥吃完真的不舒服?首都保健營養(yǎng)美食學會會長王旭峰說:食物相克論僅僅是傳說,理論上沒有解釋,生活中沒有證實,看似有道理,實際上沒有科學依據(jù),所以不必相信!吃完不舒服,可能純屬巧合。
實驗結(jié)果打臉食物相克
享受美食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但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就出現(xiàn)了誰和誰不能同食的傳言。王旭峰說:我經(jīng)常被問到,老師,這個和那個能不能一起吃???我同時吃了這個和那個會不會中毒啊……這都是被謠言所誤導的。事實上,早在1935年,我國營養(yǎng)學家鄭集教授,在民間傳言較廣的184對所謂“相克食物”中,選擇了當時最為流行的14組食物,包括蜂蜜和蔥、牛肉和板栗、花生和黃瓜,還有螃蟹和柿子等,用小鼠、猴子、狗進行實驗研究,7組由研究者做人體試食試驗,結(jié)果無論人還是動物,一切正常,連拉肚子的都不曾有過,這也是首次通過科學實驗直接駁斥食物相克一說。
吃完難受可能只是巧合
既然沒有食物相克一說,但為啥有時我們吃完兩種以上食物真的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呢?王旭峰表示,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巧合。比如吃的東西中本身就有對這種食物過敏或不耐受,你不和其他東西同吃一樣會不舒服,但你自己不知道,又恰巧和其他同吃,再加上外面的謠傳,就認定了相克。
一般吃完兩種以上東西出現(xiàn)不舒服的原因可能有:食物本身不干凈,加熱又不徹底,比如豆角沒煮熟,就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等情況;本身對某種食物過敏或不耐受,比如乳糖不耐癥,對海鮮、牛肉、堅果過敏等等;自身消化系統(tǒng)有問題,常見的是腸易激綜合征,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這類人群吃任何東西都有可能產(chǎn)生不適;食物營養(yǎng)素之間的拮抗作用,如菠菜中的草酸和豆腐中的鈣。
膳食搭配全面、均衡、適度就好
王旭峰表示,食物相克論現(xiàn)在流傳程度甚至超過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甚至還有被印刷出來的食物相克表,真是太害人了。建議遇到食物相克的說法后多思考,多分析,很多人可能也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tài),越傳越兇,其實有些傳言相克的食物我們已經(jīng)吃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一點事都沒有,怎么現(xiàn)在就相克了呢?
不過有一點要提醒,雖然沒有食物相克之說,但是任何食物過猶不及,所以建議膳食搭配全面、均衡、適度就好,不隨意也不要太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