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9)
水墨畫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中的一種,是由水和墨以不同的數量比例調配成不同深淺的墨色創(chuàng)作而成的繪畫作品,它也是中國國畫的代表。基礎形式的水墨畫只有黑白兩色,通過控制水的多少來控制顏色的深淺進而體現出繪畫作品的層次關系;進階形式的水墨畫在色彩上則是繽紛多樣,也被稱為彩墨畫。水墨畫在藝術形式上更善于表達意境之美,通過墨汁和紙張的相互滲透來概括似像似非的物象,這種表達手法能使觀者產生出一系列的聯想,它也因此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具象繪畫是相對于抽象繪畫而言的,它是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在西方抽象藝術盛行的社會背景中,由一些藝術家倡導的全新概念,他們企圖借著此類技法來表現出作品最本質的真實。具象水墨畫則是以傳統(tǒng)水墨畫的工具,以被創(chuàng)作對象的具體形象為基礎通過具象的繪畫手法創(chuàng)作而成的,這是一種與寫意繪畫相對立的藝術表現手法[1]。
奧斯卡導演亞歷山大·埃斯皮加雷斯執(zhí)導的動畫電影《白牙》的其中一張水墨版海報中就運用了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元素,以具象寫實的手法刻畫出白牙的形象,白牙的毛發(fā)軀體根根分明,這是典型的具象創(chuàng)作手法。海報的整體層次被水墨元素刻畫的十分明確清晰,白牙與下方的人物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這使得觀者引發(fā)出無限的遐想。海報整體畫風配色簡潔靈動,具有濃郁的東方意蘊。如此一幅充滿意境的海報,對于影片的劇情鋪墊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畫都無疑是錦上添花。
寫意水墨畫屬于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的另外一種繪畫表現形式,水墨寫意畫在作畫時重意而不重形,筆斷意連,以神寫意,不會單純地拘泥于物體的外觀、造型或是結構,而重在意韻的表達,是極具意境美的一種繪畫表現手法[2]。這種表現手法可以與現代的海報設計手法進行適當的結合,進而增加海報設計作品的意韻以及文化內涵。
由王家衛(wèi)監(jiān)制,張嘉佳執(zhí)導的電影《擺渡人》的一款書法字體的海報就是一款極具意境的海報。在大氣磅礴的書法字體上,三位主演的剪影分別佇立在筆鋒之間,與水墨風光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在筆觸倒影的映襯之下更顯“擺渡人”的獨特意韻。“渡”字延伸出的一捺,有著豐富的韻味,它既可以看作漢字的一筆,又可以看做漂浮于河海中的一葉孤舟,主角站在船尾,凝望著某個方向,意味深長,這使得觀者在看到這幅海報時可以引發(fā)出更多的情節(jié)想象,這看似簡單的一捺,卻極為巧妙滴呼應了電影的主題,可以稱得上是寫意水墨手法與現代海報設計的一次完美結合。
工筆水墨畫,或稱細筆水墨畫,亦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技法當中的一種,工筆畫在繪畫技法上講究精致細膩,注重細節(jié),手法寫實,通過“取神得形,以線立形,以形達意”來獲取神態(tài)與形體的完美結合。這種工筆技法在清初之際隨著西方的繪畫技法傳入中國,對當時中國傳統(tǒng)繪畫產生了較為深刻的影響。中國的工筆畫主要引入了西方的造型表達技法,尤其是人物畫,因此當時的工筆畫的最大特點即它既有細膩的筆法描繪,又有立體感的油畫效果。除此之外,當代工筆畫畫家郭金棟,任嘉陵等人在當代工筆畫的繪畫創(chuàng)新上,進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和實踐。
我國著名的電影海報設計師黃海以明代的“邊景昭竹鶴圖軸”為背景為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設計了其中一款宣傳海報,該海報將修復師的剪影縮小并置于畫軸的裂紋內,寓意“大歷史,小工匠,擇一事,終一生”的工匠精神和哲學內涵,重新讓傳統(tǒng)的工筆畫作品進入到普通大眾的視野當中,讓我們能夠再一次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魅力。
潑墨水墨畫也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技法當中的一種,它主要是用水墨潑灑在紙或者絹上,觀察其形狀走勢,之后再根據其水墨走勢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這類作品一般筆勢較為豪放,同時這種繪畫手法對于畫家的基本功底要求較為嚴苛,它要求創(chuàng)作者具有深厚的繪畫功底的同時也要擁有天馬行空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潑墨畫的創(chuàng)作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古代文人墨客那種放達于山林,不拘于形式的精神追求,也是我們追求理想的浪漫,向往精神自由的一種體現[3]。
張藝謀導演執(zhí)導的電影《影》的一款黑白海報中以黑色和白色或其他純色為主體顏色,其創(chuàng)作手法上借鑒了傳統(tǒng)的潑墨畫,洋洋灑灑的毛筆筆觸將大氣磅礴之勢表現得淋漓盡致。墨跡看似混亂不堪,仔細看來便能發(fā)現其筆觸正是“影”字。海報黑白對比明顯強烈,黑白交融,一時間難以辨別前景和背景,與此同時,設計師還巧妙地將角色人物完美融入到書法筆觸當中。透過海報,設計師將其意蘊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觀者有一瞬間仿佛置身于海報當中所描繪的亂世殘局、江湖恩怨當中。海報以極強的視覺沖擊力沖擊著觀者的眼球,撼動著觀者的內心。作為一部電影的海報,這無疑是成功的,作為傳統(tǒng)技法與現代技術的一次融合,它無疑也是成功的。
再例如電影《黃金時代》的一款潑墨風格的海報,該海報的設計師在上文有所提及,即《我在故宮修文物》的海報設計師黃海。這張海報是潑墨的寫意表現手法與人物寫實照片的一次創(chuàng)新性結合,通過電腦圖像處理技術使二者完美地結合到了一起。女主角頑強佇立于紙上,放眼望去,一位小女子置身于大時代的斑駁之中,海報似乎預示了她這一生處于亂世之中動蕩。設計師為這部電影設計了多款海報,但這款潑墨風格可以說是極具中國風意蘊和視覺沖擊的,海報中女主角身著便衣,站在以水墨點跡為主的斑駁場景之下,人物身后的墨跡排布仿佛雜亂無章,然而卻暗藏玄機,它從某種程度上映射了女主角復雜的內心世界,而這也是故事劇情中人物生活的真實寫照。這張海報也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海報在吸引觀者注意力的同時也博得了觀者情感上的共鳴。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如今的海報作品大多是依靠計算機去完成的,而如何將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精髓融合到現代設計的當中,使中華文化形成一個視覺符號,這是值得當下的我們去摸索和探尋的。簡單來說,中國傳統(tǒng)水墨元素與現代設計的融合,主要通過技術手法和精神層面兩個方面來完成。
中國最初的水墨畫僅用黑白二色就可將繪畫中的造型、層次等關系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這也是其他繪畫手法無法做到的。黑與白的交融不但為畫作增添了清雅和寧靜的氣息,還體現出了中國人特有的深沉和內斂的性格特點。因此,可以考慮將水墨元素中的勾、皺、點、潑、擦等技法與幾何圖形、照片插畫等元素進行適當的融合,在提升視覺沖擊力的同時還融入了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這種創(chuàng)新性的藝術表達或許能使水墨風成為中國設計的獨特符號。
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畫本身就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許多水墨畫作品都有獨特的意境表達。水墨畫將人們對自然的感受上升到了精神層面,使觀者在欣賞畫作的同時獲得一種精神上的超脫。當下的海報設計也愈來愈注重作品精神內涵的表達,因此,在進行海報設計時,我們也要適當認識和了解一些中國傳統(tǒng)的設計美學思想如道家的大巧若拙,儒家的文質彬彬,墨子的大匠造物,顧愷之的以形寫神等諸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設計思想,找尋他們與現代設計的交叉點,并將其巧妙地結合到一起,融入到現代的海報設計當中,以此來展現東方文化的獨特之美[4]。
綜上所述,中國的傳統(tǒng)水墨元素在現代海報設計上擁有非常廣泛的發(fā)展空間,結合以上的海報設計案例,我們可以認識到一幅優(yōu)秀的“中國風”海報需要高超的繪圖技術的同時還要對中國傳統(tǒng)的設計思想有一定的了解。水墨元素作為最具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代表性的藝術表達手法之一,其發(fā)展前景是相當廣闊的。我們在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時要反復審視本民族的藝術文化,從中汲取養(yǎng)分,順應時代潮流,將其融會貫通,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現代的海報設計勾勒出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