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彥萌 時國松 龐建榮
(滄州交通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0)
近幾年,城鎮(zhèn)化建設進度加快,建筑工程數(shù)量增加,加之頻繁的暴雨天氣,導致城市地表徑流增加,“看海”現(xiàn)象頻發(fā),危害人們的生命安全。此背景下,海綿城市理論提出,使城市具有“海綿”的吸水、蓄水等特性,減少城市洪災,循環(huán)利用水資源。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出海綿城市的作用,需要強化市政道路工程的設計和施工,在確保道路正常通行的基礎上,實現(xiàn)立體排水。
所謂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在面對雨水帶來的災害,適應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等方面所具備的良好“彈性”。因此,海綿城市又被稱為“水彈性城市”。具體來講,就是利用各種措施,使城市在雨季吸收、存儲雨水,在城市缺水時將其釋放出來,從而緩解城市的內澇問題。海綿城市理論隸屬于科學理論,涉及自然、環(huán)保等學科,將其用于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設中,可以修復生態(tài)環(huán)境,增強城市的抗旱、抗?jié)衬芰1]。
以滄州市城區(qū)的排澇設施為例,僅建有1個污水處理廠,每天的污水處理能力為10萬m3,無法滿足強降雨下的雨水、污水處理需求;城區(qū)內排水管道系統(tǒng)串聯(lián),增加排水難度;滄州地勢平坦,但隨著城市的擴張,明渠和個別管段淤積嚴重,導致排水不暢,甚至在汛期高峰出現(xiàn)雨污水倒流的情況,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诖耍枰侠響煤>d城市理論,結合具體情況,科學布設排水設施和管道,防止城市內澇的發(fā)生。
基于海綿城市理論下,對市政道路工程進行設計時,使用透水材料鋪裝道路,比如透水瀝青混凝土、透水磚等,其中,人行道使用透水磚施工,機動車道使用透水水泥或瀝青混凝土施工。現(xiàn)階段,道路的透水設計有很多形式,且施工方便,可以結合工程的具體情況進行設計,比如路況條件、載重情況等。而對于透水材料的使用,需要提高警惕,因為這些材料鋪裝時易出現(xiàn)堵塞情況,影響使用效果,增加維護成本[2]。
和以往的城市道路不同,海綿城市道路的設計要注意優(yōu)化橫斷面,完善道路的雨水收集,使土壤中的水分飽和,然后將多余的水分排入雨水管道。對此,可以在主管道中設計滲井,確保雨水進入地下深層,以此來補充地下水[3]。
現(xiàn)階段,生物滯留設施主要包括這樣幾種:雨水花園、生態(tài)樹池等,地勢低洼,借助植物、微生物等存儲和凈化雨水,應用范圍廣,種類多,維護成本低。應注意,在土壤滲透性差、地勢低等區(qū)域進行生物滯留設施的建設時,需要采用換土、增設防護裝置等方式,來防止災害的發(fā)生[4]。
海綿城市理論應用期間,要注意道路的邊坡支護設計。傳統(tǒng)的邊坡支護方式為護面墻、植草防護等,無法滿足海綿城市理論的需求。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推進,海綿城市備受社會各界的認可,因此在確保邊坡支護安全、穩(wěn)固的同時,要進行生態(tài)護坡。當前,生態(tài)護坡已廣泛用于城市道路的建設中,常見形式為植樹、植草溝等,同時還要將這些和排水系統(tǒng)相連,便于更好的收集道路雨水。對于石質邊坡,應結合巖層的走向和性質,明確邊坡坡比,放緩坡率,并在坡腳設置植草溝,在溝底設置盲溝,和排水道路相連,以便有效處理雨水的滲流[5]。
在海綿城市理論下進行市政道路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應遵循這樣幾個原則:在城市的開發(fā)建設中,應盡可能減少地表的不透水率;禁止圍湖造田,盡最大的力量保護自然的生態(tài)水系;借助雨水的滲透作用,增加雨水的徑流時間,減少因地塊開發(fā)給周圍生態(tài)水系帶來的不良影響;結合城市的景觀,在解決雨水問題的基礎上,改善和美化城市的景觀工程。具體施工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應用海綿城市理論。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應用海綿城市理論,最為首要的任務就是強化對綠化帶的布設,這樣可以在城市出現(xiàn)暴雨時,減少雨水的聚集,防止城市內澇的發(fā)生。綠化帶設計過程中,必須要保證綠化面積足夠,使其成為天然的儲水場地。同時,對綠化帶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比如種植一些和當?shù)貧夂蛳噙m應的植被,提高綠化效果,防止水資源流失。另一方面,科學設計下部的土壤結構,使其具備過濾雨水的效能,然后有效收集雨水,使綠化帶以天然雨水收集器的形式存在。
基于海綿城市理論下的道路材料的選用,必須能夠滿足海綿城市的需求。一般來講,選擇路面施工材料時,不能只重視雨水的滲透效果,還要結合道路的交通功能,確保工程竣工后能夠承受日常的交通強度。比如:市政人行道路,通常不會通重載車輛,可以使用透水性好的材料,如透水磚,在下層鋪設碎石,這些材料孔多,可以增強雨水的滲透效果,同時還能確保行人安全通行。對于那些交通壓力大、荷載重的路面,可以使用透水瀝青??偟膩碇v,要根據路面的使用需求,科學的選擇合適的材料,在發(fā)揮材料效用的基礎上,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6]。
海綿城市理論應用期間,要合理的使用植草溝,在確保其能有效調度水資源的前提下,增強市政道路的綠化效果。具體施工中,科學的設置雨水花園和濕地,種植合適的植物,增強景觀效果。以雨水花園為例,利用土壤、植物等過濾作用,提升雨水的凈化效果,方便補充地下水,實現(xiàn)水資源的利用目標。雨水流入花園,在土壤、植物等多層過濾下,由溢流口進入盲管,而盲管又和花園的雨水管相連,在雨水管的作用下,將凈化后的雨水送至蓄水區(qū),待蓄水區(qū)的水滿后,送至市政網管,形成雨水收集、凈化、蓄水、再用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定期清理和維護雨水花園中的河卵石,便于更好發(fā)揮效果。
為了在市政道路中體現(xiàn)出海綿城市的理論,需要合理使用下沉式綠地,其不僅能有效的收集雨水,還能減少雨水在路面的大量積攢。具體應用中,需要進行科學的計算,這樣才能保障其雨水收集的效果。同時,科學的布設下沉式綠地的位置,為植物的生長提供合適的環(huán)境。通常情況下,下沉式綠地的下凹深度為10cm~20cm,可以結合土壤的滲透性能,和植物的耐淹程度,來明確具體的下凹深度;在綠地內設置溢流口,匯集和排放從路面流入的徑流水。
應用海綿城市理論期間,對于地勢低洼的區(qū)域,通過種植植物、微生物來增強雨水的滲透和凈化效果,稱之為生物滯留設施,這是海綿城市的重要應用。實踐中,通常在小區(qū)的道路兩側設置生物滯留區(qū),在雨水流向嚴重的地區(qū),利用沉淀池或植草溝處理雨水,過濾大顆粒的污染物,減少對兩側植物的污染。隨著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和推廣,生物滯留設施的形式也隨之增加,通常和相應景觀相結合,減少了建設成本。
以滄州的某工程為例,道路寬40m,長4.7km,示范工程占地650m。為滿足滲水、蓄水等任務,在該工程的設計施工中引用海綿城市理論,于道路兩旁設置集水溝,和集水井相連,下雨后可經由集水溝進入集水井,有需要時直接在井中取水。
滄州地處海河流域,境內河流眾多,四季分明,溫度適中,降水集中,災害性天氣時有發(fā)生,春旱、夏澇、冬干,年平均降水581mm,全市水資源總量12.02億m3,人均占比180m3,屬于極度缺水的地區(qū)。另外,境內淺層地下水的60%為咸水或微咸水,只能進行深層地下水的開采,年開采水量為7億m3,使地下水位下降,生態(tài)環(huán)境、水環(huán)境嚴重惡化。對此,滄州響應海綿城市的政策,以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建設為目標,來規(guī)劃城市道路,實現(xiàn)雨水的循環(huán)利用。工程技術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城區(qū)水面少,可結合海綿城市的建設目標,修建于水攔蓄設施。攔蓄下來的雨水,用來回灌地下水,也可用來灌溉綠地。
第二,結合現(xiàn)有的綠地、水體,強化景觀水體的建設,最大限度收集降水,凈化處理后,滲入地下水或流入水體,便于改善小氣候和生態(tài)環(huán)境。
第三,建設屋頂花園,修建集雨設施,借助管道將雨水集蓄于容器內,用來澆灌小區(qū)綠地或噴灑道路。
第四,對于雨污同一排放的排水系統(tǒng),可以進行適當?shù)母慕?。比如,分開排放雨水和污水,兩條管道使用一套排水設施。雨水排入洼淀、湖泊,污水排入污水處理廠。
第五,強化水系水網的規(guī)劃建設。在市政道路建設中,要加強和當下濕地、河流、溝渠等自然水體的連接,并和城市的雨水官網系統(tǒng)有效銜接,滿足城區(qū)的排澇、防洪需求?,F(xiàn)階段,滄州已完成水系、水網的規(guī)劃,實現(xiàn)了河流、溝渠、湖泊等水系的聯(lián)通。
綜上所述,滄州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有助于緩解滄州的水資源危機,改善和修復城市的水環(huán)境。這就要求在建設海綿城市初期,政府部門從各層面引起重視,各部門共同協(xié)作,積極配合,從綠化帶布設、材料選用、植草溝使用、下沉式綠地和生物滯留設施的使用等方面著手,發(fā)揮出海綿城市理論的效用,改善城市的人居環(huán)境,進一步推動滄州市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