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嘯
(紹興文理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中國傳統(tǒng)與藝術的融合是在人們面前最好的直觀展示。敦煌的壁畫反映了中國后裔對美好生活的堅持,具有深厚的民族特征、區(qū)域特征、信仰特征和形式特征。它們被精美地描繪,色彩豐富、形狀逼真。如果使用這些裝飾圖案,就應該立馬使用,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傳統(tǒng)繼承性與發(fā)展性的杰作,為室內裝飾提供了新的發(fā)展和設計思路,這種大膽的想法為敦煌文化提供了新的基礎。
室內陳設藝術是對家具進行合理選擇和布置的過程,其目的是增強空間中的藝術氛圍并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隨著現(xiàn)代室內陳設藝術的發(fā)展,在滿足實用功能的基礎上,設計可以提高室內環(huán)境的藝術效果。室內裝飾藝術基于美學,藝術品的材料、位置、照明和顏色都會影響其內部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在內部空間中,所有可移動的物體和墻壁裝飾都可以用來塑造內部空間的藝術風格。
室內陳設不僅在于家具的布置,還在于它的創(chuàng)新設計以及布置位置反映了整個空間的氣質。設計過程需結合室內環(huán)境特征、用戶的功能愛好要求、美學需求和設備本身的特征。設計的陳設家具必須符合人體工程學并具有獨特而創(chuàng)新的設計風格。室內裝飾的當代藝術不是環(huán)境裝飾的傳統(tǒng)藝術,它強調技術科學和藝術表現(xiàn)。它使用物化形式來表達藝術品的主題和情感,創(chuàng)造出滿足人們精神和文化需求的美麗而舒適的藝術空間。
目前國內對于敦煌壁畫元素在室內陳設中的應用研究多偏向于敦煌壁畫中的裝飾紋樣的應用以及敦煌壁畫裝飾畫的研究。敦煌壁畫是敦煌石窟藝術遺產中偉大的成就之一。其壁畫中的裝飾紋樣及圖案研究已經有相對成熟、獨立的研究體系,且在室內陳設及家裝各個方面被合理運用,其豐富且獨樹一幟的裝飾語言給設計師提供大量創(chuàng)作靈感。
敦煌壁畫元素在陳設設計中的運用可以說在國內是發(fā)展緩慢,創(chuàng)新設計少,雖然敦煌設計的作品充斥市面,但是只是簡單地復制粘貼模仿,沒有相對的實質性意義。有些大牌走秀服裝設計中有些許元素的創(chuàng)新運用,但也只是在傳統(tǒng)敦煌紋樣上做了功課,在室內陳設設計的創(chuàng)新運用上還是進步緩慢。所以本著探討的態(tài)度對于室內陳設藝術重新審視了敦煌文化,把敦煌壁畫裝飾元素的本質與室內陳設藝術的內涵再次凝練提取、運用實際與藝術相結合發(fā)展等創(chuàng)新手法,應用到室內陳設空間環(huán)境中,讓更多人了解到集聚民族地域特色的敦煌文化元素,思考敦煌壁畫文化。對于敦煌壁畫設計元素的探索研究,林徽因先生可以算是第一人,林徽因先生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宣揚與傳播做出了極其大的貢獻,其一就是把中國的紋樣拿出來放在一起做了總結分析和歸類。關于敦煌,林徽因先生有一篇文章叫《敦煌邊飾研究》,文中對敦煌壁畫中的紋樣元素進行歸類總結,并產生自己對其的主張理解,形成屬于自己的一套理念,對于后者學習創(chuàng)新提供了相對的原始資料,可以說奠定了設計師對敦煌壁畫紋樣的初步認知。她認為未來的中國一定是設計的中國,所以也在平時教學及生活點滴中去鼓勵及影響自己的學生常莎娜做這方面的設計創(chuàng)新探索,而常沙娜老師也是將敦煌文化衍生出來的設計展示在人們面前的第一人,她將平面轉化為立體的形式,從普通而平淡變化為夸張又華麗。再說宴會廳的內部設計,常老師支持宴會廳的天花頂裝飾,她也將敦煌的藻井平棋的設計手法拿來運用于此,不僅很好地綜合了建筑原有的結構框架形式,也把藻井多種紋樣的巧思設計運用到了極致。后期,常老師參與、主持、設計了很多中國標志性建筑物。她每次說起這些大國設計,她都會毫不避諱地說:“我感謝我在敦煌的那些歲月,他們把敦煌的血和我的血都融在一起了,我的設計里即使沒有特別顯而易見的敦煌設計,我的設計都是帶著敦煌氣質的?!?/p>
國外像日本關于敦煌學研究與中國幾乎是同時代、同起點開始的。其中,1918年,《敦煌千佛洞裝飾藝術》與《敦煌千佛洞裝飾藝術》相繼在日本美術新報中發(fā)表,作者為木下奎太郎。敦煌壁畫是中國歷代以來的一項偉大杰作,已被推廣到海外。因此,國外有許多優(yōu)秀的敦煌壁畫,并且涌現(xiàn)出許多世界級的大師。目前,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外國藝術家和設計師在敦煌壁畫方面正在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相關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在相關作品中,美國的Brian Thaylor和Kate Dudy在《敦煌壁畫色彩指南》一書中選出了100名大師代表作品,并詳細解釋了這些杰出的作品。來自英國的阿特金(Atkin)在他的《敦煌壁畫元素的創(chuàng)意設計秘訣》一書中,介紹了如何有選擇地改造敦煌壁畫元素并將其巧妙地運用到室內設計中。同樣來自英國的路易斯·泰勒(Louise Taylor)通過易于理解的制造說明詳細介紹了敦煌壁畫在室內的應用過程和技術。來自日本的松井信弘(Nobuhiro Matsui)在《日本壁畫插圖敦煌的應用簡介》一書中詳細解釋了敦煌壁畫的基本知識和各種專業(yè)術語,并通過豐富的圖形示例和布局供讀者欣賞。樸善玉在《敦煌元素在敦煌壁畫和建筑中的應用》一文中,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案例為例,探討了如何將敦煌壁畫的藝術融入當前的建筑。這是一本可以用來參考的百科全書,探討了敦煌壁畫藝術與周圍環(huán)境的融合與互補。
基于以上關于敦煌壁畫裝飾元素在室內陳設方面研究的現(xiàn)狀,并結合自己深入實地考察獲得的一手資料,發(fā)現(xiàn)在室內空間設計方面已經有相關與敦煌壁畫裝飾元素結合的案例,現(xiàn)有可供我們學習參考的書籍資料和落地案例不占少數(shù),但是這些研究多是集中于公共空間的設計領域,并且是專門運用于文化空間這一特定領域的敦煌壁畫藝術研究,而在敦煌壁畫裝飾元素用于室內陳設方面,在國內外現(xiàn)有的書籍以及已發(fā)表的論文中也占很少一部分,把敦煌壁畫裝飾元素融入室內陳設的設計研究,更是缺少相對完整的歸納和系統(tǒng)的研究。所以本文針對敦煌壁畫裝飾元素如何在室內陳設設計中進行運用做了深入的研究,不求研究的范圍有多大,只針對一個小點進行深入的探究,不做大而全,只做小而精。
敦煌壁畫裝飾元素在室內陳設中的應用探究擬研究的主要問題:一是現(xiàn)在的市場上還未形成一個完整的敦煌壁畫系列室內陳設軟裝,致使消費者在選擇和消費上會存在盲區(qū),也就是我們說的其所選產品與室內家裝風格不統(tǒng)一或不和諧。二是市場上有關室內陳設的裝飾畫存在印刷品質參差不齊,且印刷圖案單一且缺乏藝術設計性的問題。三是目前市場價格定位仍需參考。
2.1 文獻研究法。對于選定的論文主題與題目,運用線上網絡平臺搜索大量相關文獻資料,從縱向、橫向更直觀地、更全面地了解把握當前的一個研究現(xiàn)狀與進程。
2.2 實地考察法。通過實地走訪、考察、采風,獲得更有針對性的、更貼近實際的數(shù)據、資料、影像,為支撐論文觀點提供強而有力的證據。在此課題申請之前,本人實地考察了敦煌莫高窟,并收集大量一手經典壁畫圖案??疾炝硕鼗脱芯吭宏惲兄行呐c陳列博物館,同時,手機里大量的敦煌壁畫的文創(chuàng)產品及壁畫復刻品,都為本次課題研究提供了大量實物參考資料以及靈感來源。
2.3 實驗法。通過對敦煌壁畫裝飾元素在室內陳設中的應用研究,根據研究產生的結果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并且做出具有敦煌壁畫裝飾元素的室內陳設裝飾畫實物。
基于敦煌壁畫裝飾元素產生的背景與現(xiàn)實價值,分析了敦煌壁畫裝飾元素與室內陳設設計的應用性。敦煌壁畫裝飾元素通過室內陳設軟裝作品的展現(xiàn)和傳播,以煥然一新的形象展現(xiàn)在大眾面前,既促進敦煌壁畫的傳承與發(fā)展,也提高了室內陳設的文化內涵和底蘊。及時總結敦煌壁畫裝飾元素在室內陳設中應用的缺陷和障礙,深度剖析其文化內涵,將其合理地、科學地融合。
本課題以室內陳設為研究的主要方面,通過對傳統(tǒng)敦煌壁畫元素的整理與凝練,從其歷史背景、圖形造像等方面了解其內在文化本源,將敦煌壁畫裝飾元素合理地、更好地融入并運用到室內陳設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
在理論上,通過歸納、整理相關研究與理論,實現(xiàn)從另一角度解讀文本的目的,并在分析和闡釋過程中對這一理論的認識上升到理性高度。通過對論題的深入研究,體會研究的多樣性,并且以研究成果彌補相關理論方面的空白。敦煌莫高窟具有獨特的裝飾藝術元素,也是設計師與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源泉。通過與室內陳設設計相結合的方式來傳承敦煌的藝術文化,對敦煌壁畫藝術從傳統(tǒng)延伸到現(xiàn)代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實踐上,在研究過程中鍛煉自己對教學資源的應用能力,學會收集、篩選、歸納、整理相關研究成果,發(fā)揮教學資源的最大價值。在學習有關理論后學以致用,使自己的思考得出實際成果,在研究過程中不斷深化自己思考問題的水平。借鑒敦煌壁畫裝飾元素的應用案例,重新認識其裝飾元素并對裝飾元素進行再創(chuàng)作、再設計,為室內陳設設計提供新的創(chuàng)意點,設計出具有藝術生命力與文化底蘊的室內陳設軟裝產品。
使傳統(tǒng)文化復蘇與傳承,將敦煌壁畫裝飾元素應用于室內陳設設計中,使現(xiàn)代室內空間環(huán)境中體現(xiàn)民族設計的氣息。并且這些作品對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提取與運用,并不是形式上的照搬照用,而是結合現(xiàn)代設計理念,將傳統(tǒng)民族特色文化融入到整個室內空間環(huán)境中,并通過室內陳設這一媒介表現(xiàn)出來,取其精華之處,從而帶來作品價值、市場環(huán)境、消費體驗上的各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