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雷爾偉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 南京 210061
隨著現(xiàn)在軌道車輛行業(yè)發(fā)展迅速,大鐵路車型也在不斷更新中,160KM動力集中型動車組車型在制造約兩年時間后,中國中車在此基礎上研發(fā)出新的車型160KM動力集中型動車組鼓形車,以提高車輛承載能力,減小風阻系數(shù),增加乘客的乘坐舒適性,將車體兩邊側墻設計為鼓型,上窄下寬,加大車體地板的寬度,從而增加座椅的空間和間距,乘客的乘坐空間增大。鼓形車側墻立柱是軌道車輛側墻中的重要部件,是側墻、車頂構件的主要承載件,其外輪廓精度是決定鼓形車外形質量的基礎。因為側墻板預先不做成型,當側墻板與側墻立柱焊接后,整面?zhèn)葔κ且詡葔α⒅妮喞鳛榛鶞?,如果各立柱弧度、角度、弧圓心位置偏差過大,則焊后的側墻偏差就會更大。為了保證側墻立柱成型的穩(wěn)定性、一致性,提高生產效率,對此工藝進行研究,最終設計開發(fā)出生產側墻立柱的成型模具。成型時可以快速組裝定位、節(jié)省人工、操作簡單、生產效率極高[1]。
鼓形車側墻立柱為3mm后耐候鋼板,材質為Q350EWR1,形狀成乙型,立柱上有多個減重腰孔、鑰匙孔和穿線孔。成型后角度為173.3°,長度為2441mm,側柱直線度要求≤1mm/m,全長直線度要求≤2mm;扭轉度要求≤1mm/m,全長扭轉要求≤2mm;輪廓度≤1mm。形狀如下圖1。
圖1 立柱
根據(jù)立柱的形狀,通常的成型工藝為滾彎和壓彎兩種。首先如果選擇滾彎工藝,立柱的工藝路線將為:激光下料→折彎→滾彎→調型→配切和開孔。一般的滾彎工藝在成型后,因立柱上的孔有大量腰孔和鑰匙孔,滾彎后開孔工序最為煩瑣且精準度會大大受到影響,費時費力。滾彎原理見圖2。
圖2 滾彎原理圖
通過分析,最終選擇壓彎工藝。本次工藝采用的機械設備為四柱壓力機,如圖3。
圖3 四柱壓力機
立柱為乙型立柱,由此可選擇一次成型兩件立柱,并且是左右對稱件各一件同時成型,成型時受力均勻。根據(jù)以上思路,通過三維建模,模擬出成型模具的上下模(凸模和凹模)的輪廓,從而設計出整套成型模具[2]。
根據(jù)以往有限元模擬技術分析的經驗,在理論設計的基礎上考慮成型后的材料反彈量,扭曲變形量,對上下模進行優(yōu)化設計處理。而后設計出以下模具,如圖4(上模)、圖5(下模)。
圖4 上模
圖5 下模
不論是通過軟件計算的模具,還是以經驗設計出的模具,在實際生產中,都會對模具進行試模和修模,以此來滿足模具最終的使用要求。
準備適當數(shù)量的試模料,分別為左、右件數(shù)量相同,試模料比正式產品的長度長200mm。成品產品的外輪廓樣板,樣板長度為2441mm,完全模擬成品尺寸和角度。試模后用輪廓樣板、平臺和試模料進行對比,記錄偏差,然后修磨模具。通過反復試模修模,已可以保證立柱的角度和扭曲度。同時在試模過程中計算出立柱圓弧的切點,采用端頭止擋定位,得出定位尺寸L=510mm。如圖6。
圖6 彎梁定位圖
為了滿足成型后長度2441mm,在試模時已計算出產品的下料長度2450.6mm。根據(jù)立柱的兩個面上的孔位制作出孔位樣板,見圖7。樣板采用1mm
薄板制作,當樣件成型完成后,將兩個樣板分別對應相應位置檢測樣板,從而得出孔位便宜的尺寸,進而調整下料圖上孔位,下料尺寸確認完成。
圖7 樣板
在一對立柱裝入模具中定位完成時,使用成型的輔助部件,輔助部件為簡單的兩段管件,管件的長度大于立柱與立柱之間間隙2mm,預先做出反變形。其次是壓力機下壓完成后需保壓約30秒鐘。如圖8。
圖8 輔助部件定位圖
鼓型車側墻立柱通過本工藝成型,成型后立柱角度、弧度與整體樣板間隙≤0.7mm,側面平面度≤1.2mm,翼面與立面垂直度≤0.5mm,無起皺、扭曲現(xiàn)象,能滿足后工序組裝需求。目前,此工藝已應用于在160KM動力集中型動車組鼓形車項目生產制造中,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效果。
從工藝開發(fā)到模具設計和生產、模具修模調試、樣件試模直到成品,都是一個探索的過程,軟件不能精準計算出模具的形狀和產品的下料圖形,包括壓型時立柱的定位尺寸。本文闡述了側墻立柱的成型工藝,過程控制和工藝流程,制作的樣板、簡單的模具加上不多的試驗次數(shù)完成了對鼓型車側墻立柱的成型模具的設計、試驗出了成型時的定位尺寸和立柱的下料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