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平凡的世界》是一代人的青春印記。1995年我踏進壽光城,應是孫少平去黃原城攬工的年紀。我看著面前這個陌生的城市,像是一個到富貴親戚家串門的柴火妞,揉著棉布的衣角,縮在大門口的陰影里,滿是惶惑、忐忑與局促不安。
雖然是在一個小廠干機械,但終于也算有了一份安穩(wěn)的工作,這對當時從農村涌入縣城的多如螻蟻的務工者來說,著實是種幸運。我成了一名銑床工人,曲軸上的鍵槽深度與長度都精確到絲米。這在吊著墨線壘墻體的父親聽來,已覺十分精巧。他擺弄著我遞過去的游標卡尺與千分尺,道出了他的期望:“要是能學會看圖紙,那可就是技術工了!”而彼時,我只是一名學徒。
置身于陌生的環(huán)境里,書籍成了我最忠實的陪伴。每月的工資低得可憐,買書,對我來說是奢侈的。因此那會兒,我極為崇尚“書非借不能讀也”。是自嘲也是事實。不久,我借到了《平凡的世界》,當時這本書風靡一時。
那是一個春日午后,陽光燦爛,空氣溫潤。宿舍前面的一棵梧桐開著滿樹淡紫的花朵。后面男宿舍樓上不時傳來縹緲的笛聲,很不成調,但很應景。
在這樣悠然而晴和的氛圍中,我深深陶醉在小說的描述里,隨著孫少安磚廠的再次崛起而振奮,隨著孫少平的只身赴約而悲痛。那棵約定的杜梨樹下,再也見不到田曉霞的身影。我多么希望路遙能夠更改這段讓人肝腸寸斷的故事——田曉霞的不幸罹難只是一個誤傳,或者她能在滾滾洪流中被人所救。掩上書本,心里沉甸甸的。我感覺孫少平的人生際遇,波折得有些殘酷,甚至是殘忍。
當我能夠站在木質的腳踏板上獨立操作銑床時,心里無比高興。我想那種心情與孫少平領了滿月工資一樣興奮。多勞多得的計件工資制度讓我渾身充滿了力量。銑刀高速旋轉著,如同一個沖鋒陷陣的戰(zhàn)士,它叫囂著、呼喊著,奮勇向前,無往不勝。從固定曲軸到銑完摞好,只需四十幾秒的工夫。這期間不僅需要聚精會神地盯準尺寸,還需在固定好曲軸開銑后,迅疾把操作臺上已經銑好的曲軸摞入產品堆,然后用沖刺的速度搬起未加工的一支曲軸放上操作臺。稍一分神或是因為摞軸時有些微耽擱,飛轉的銑刀就會把曲軸銑廢。那無疑意味著扣工資。
有時,在等待上工序下活的空當,我尋一塊紙板放在骯臟的腳踏板上,坐下來。在磨床師傅單調的磨軸聲中,計算本月的工資所得,算計著休班時候,回家?guī)Ыo親人的禮物:給姥姥姥爺買些“老婆餅”,這在當時的北大洼,鮮見有賣;給母親扯塊金絲絨的布料做短裙,愛美的母親喜歡那布料好久了;最要緊的是給正上大學的弟弟先寄去一百元錢,雖然在消費超高的廣州,這點錢充其量只是幾頓菜錢;給上小學的妹妹買條腳踏褲,西苑大世界里賣得比較便宜……很多時候,我會忽略了身強力壯的父親。
我想到,當我把“老婆餅”放到臥床多年的姥爺手里,他會使勁睜著翳病致盲的眼睛問:“啥?”“姥爺,這是‘老婆餅。酥軟著呢!”姥爺用手摩挲著那餅,遲遲不舍入口。
此情此景,竟與孫少平回家時的情形驚人雷同。
我坐在塵屑彌漫的車間里,出神地想著回家時的一切,眼里會情不自禁地涌滿了淚水。
銀色的鐵屑冒著熱氣,呼嘯著四下飛濺。我穿著母親做的千層底方口布鞋,快速勞作著。盡管不時跑動,有時腳面也會被飛濺的鐵屑擊中,燙得我直跺腳。至今腳面遺留的疤痕,成為我做銑工時最為深刻的紀念。
一支曲軸有二十斤,我平均每天能加工三百多支,搬上搬下一個來回就是六噸重的分量。曲軸到了銑鍵槽的工序,大都是車過絲的,經過長時間與這些鐵家伙的觸握,我的手掌上被劃出了道道傷痕,鐵屑的碎末和著軸體上涂抹的黃油,一直滲入到皮膚的紋理,需要用細沙加上肥皂水使勁搓才能洗干凈。而我常常受不得細沙搓洗的皮肉之苦,手掌心與指甲縫里帶著洗不掉的污痕,就一頭栽倒在終日不見陽光的宿舍里,睡得不知朝夕。
那是一段難忘的光陰,充斥身心的只有一個“累”字,好像渾身包滿了蒺藜。然而一覺醒來,我眼前常會想起孫少平他們堅強不屈的人生——“生活啊,生活!你有多少苦難,又有多少甘甜!”是啊,雖然工作辛苦,可是卻有付出勞動后的回報。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孫少平領工資時那些偷懶礦工們艷羨的神色。于是,我被繁重勞動驅使得有些麻木的心里,瞬間灑滿了陽光。一時難抑內心的激動,在日記本寫上了讀后心得:命運是可以征服的!倘若上天已經注定了一切,那么,我們還抗爭什么?還奮斗什么?注定富貴者且等著天降財富就是了,又何苦為了生意奔波勞碌?身體病弱者且茍延殘喘著等著生命終結是了,又何苦為了病愈四處求醫(yī)?平凡的世界,不屈的人生!
精神煥發(fā)了,體力似乎也跟著漸長。幾個月后,我雙臂上的肱二頭肌已變得異常發(fā)達。一個班下來,已不再覺得乏力。于我,最享受的事情莫過于坐在梧桐樹的陰涼里,捧讀一本用自己工資買來的書,感受文字的魅力。偶爾會想:那種身心的愉悅與舒放,應與孫少平與田曉霞的閱讀狀態(tài)相同的吧?有時回屋喝口水出來,看到清風吹翻馬扎上的書頁,會想起某位文人的詩:清風不解語,何故亂翻書?不覺啞然失笑。對生活的熱望與憧憬像是悶熱房間里突然打開了一扇窗,涼爽的風兒一擁而入,愉快地把我包圍……
經歷是一筆財富。在進入化工廠的工種變換中,有了銑工的歷練,很多勞作都覺得比較輕松。因此,我也懂得了珍惜與感恩。二十年后再看《平凡的世界》,我已經十分理解路遙對孫少平命運軌跡的安排了。作者在這個人物身上,融入了深沉、厚重的人生況味,這比單純的圓滿更為真實,更為發(fā)人深思。
二十五年后,再讀《平凡的世界》,再次感受到它清水濯塵的力量。一本好書,會是茫茫暗夜里光明的指引,也會使沮喪心緒生出一抹希望。在當今社會,盡管人們的價值取向與人生觀會有很大改變,但《平凡的世界》里人性的光輝與命運的啟示會讓任何走近她的人,都會如我,停下在朋友圈里刷屏的手,去展開一段聯(lián)想或者反思,去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這個時代,去重新相信人生征途上的陽光,總是多于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