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瑩瑩
(合肥工業(yè)學校,安徽 合肥 230000)
建筑施工技術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的基礎性課程,對于學生后期學習和掌握更專業(yè)的內容知識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技術課程的課程設計內容較廣、實踐性較強,而且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所以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能夠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堅持以實踐和就業(yè)為導向進行課程的教學與知識傳授,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及對于人才的需求的變化而不斷地進行教學模式的革新。所以,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對院校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理念都有較高的要求,進行有效的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能夠對學生能力的提升發(fā)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中主要講授的是對各種不同工種的主要施工工藝以及使用方法的具體操作過程,主要為建筑施工工程的實踐性總結,所以該課程的學習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在內容的記載上具有較強的廣泛性,而且各個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性較小,連續(xù)性不強,各個章節(jié)的講述內容具有很強的獨立性。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筑施工工程也在不斷的升級改革中,而且,建筑施工過程中所用到的材料、原料及采用的建筑施工技術都在不斷更新完善中,而且所涉及的知識面較廣,教材內容需要不斷更新與完善才能夠及時記載施工技術的有效應用。
因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建筑水平的提高,建筑施工技術也在不斷地升級與完善中,但對于建筑施工技術的教材內容以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還停留在以前的知識體系之中,沒有及時更新教材內容,使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長期停留在落后的體系中,學生不能及時了解和學習先進的建筑施工技術的知識,使學生的理論知識也不能夠與實踐教學相匹配,同時,由于教材內容的長期不更新,教師的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內容,仍沿用舊的教學體系進行課程講解,導致教師不能向學生傳授最新的知識,不能使教學內容充分的傳遞到學生那里。所以在進行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時,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教材進行更新以及優(yōu)化,將能展現(xiàn)最新先進技術成果的理論知識引進到教材體系中,使學生能夠在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學習中,時刻接觸到建筑施工專業(yè)最新的技術成果,從而提升學生對于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為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在進行課程教材更新優(yōu)化的同時,引進一些真實的建筑施工技術的相關案例,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夠了解實踐的情況,豐富教材內容,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建筑行業(yè)也在不斷發(fā)展中,而且,現(xiàn)階段建筑行業(yè)對于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及新產品的運用也在不斷地完善中,對于建筑工程技術人才的專業(yè)與技能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院校對于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才的教師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需要建筑施工技術專業(yè)的教師不僅具備豐富的理論上的知識,還需要教師具備實踐操作能力。所以在進行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加強對建筑施工技術專業(yè)教師的培訓,并通過引進雙師雙能型教師來整體提高建筑施工技術專業(yè)的教學水平。使院校中的建筑施工技術專業(yè)的教師都具備扎實的理論水平與豐富的實踐應用技能。只有通過這樣的教學改革,才能夠使教師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得到提升,才能夠更好地使建筑施工技術專業(yè)的學生能夠將建筑施工技術的專業(yè)知識掌握扎實,做到學以致用、學有所用。而且在教學改革中培養(yǎng)和引進雙師雙能型教師,能夠為建筑施工技術專業(yè)的教學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促進課程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統(tǒng)一,從而提高整個建筑施工技術專業(yè)的教學質量,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能夠符合當代建筑施工業(yè)對專業(yè)技術需求的人才。
因為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是一門專業(yè)性、綜合性以及實踐性都較強的學科,需要不斷地根據社會的需求以及科技的發(fā)展情況進行不斷的改革更新,而過去的教學方式,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較差,學生對于建筑施工技術的學習沒有興趣,只是為了考試成績而去學習,使學生在整個的課堂學習中只是被動地聽教師講,而對于建筑施工技術的知識的掌握完全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師教學能力強,則學生掌握的知識可能就多一點,而教師的教學能力弱,則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則就會明顯下降,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無法與教師形成互動,而且學生缺乏對于課程知識的思考,不能對教師的教學形成有效的反饋,使整個課程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都較低。所以,在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在教學時改變教學方式與方法,同時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學習的能力。首先,在進行教學課程的開展時,先讓學生們通過自主的對教材進行查閱與學習,熟悉所學習的知識點,以及教師對于課程教學的難點、重點,使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而提升自身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可以通過使學生自主談論的形式,使學生們將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討論,從而進一步的加強對于建筑施工技術知識的掌握。比如,在課程的開展中,可以在班級內形成學習小組,使每個小組通過組內討論學習建筑施工技術的理論知識,使其增加對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小組討論,通過小組之間的競賽等形式,提高學生對于課程的參與性以及主動性,從而使學生不斷地增加自身的學習主體地位,是教師成為教學的輔助者,更好的為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提供支持,使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通常的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教學,往往只注重于課程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忽視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即使有的院校在校內開展實踐課,但由于場地、師資、資金等條件的制約,使得實踐課程的開展時間短而且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而且在實踐課程的開展,不能夠與建筑施工技術的理論課程相結合,不能夠做到理論、實踐、實訓課程的一體化,造成學生無法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充分的得到運用,從而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也只是有限的。所以在進行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時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在院校內設立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實踐基地,使學生通過在實踐基地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將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并從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及沒有真正掌握的知識,在實踐基地中向實踐教師求教,從而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其次,學校積極的開展各種形式的校企合作,使院校中建筑施工技術專業(yè)的學生進入企業(yè)中參與實習,通過真實的工作環(huán)境使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并在企業(yè)中學習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不斷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從而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專業(yè)化知識。
因為許多院校中對于建筑工程技術的課程教學都是以“知識本位”的課程體系而言,主要陪養(yǎng)學生對于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的能力,以及學生的考試能力,考試成績高則證明學生對于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掌握程度較好,而考試成績低,則正好相反,教師和學校也將成績的高低作為衡量學生是否優(yōu)秀的標準。但現(xiàn)在對于學生的要求不再是以成績好壞為標準,而是以綜合能力的高低為標準,,教師在進行課程的教學時也應該突出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是簡單地培養(yǎng)心理學上的能力。院校對于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考試方式基本為期末考試閉卷,無形中使學生形成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導致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不透徹,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而不是為了提升自身的能力而學習,并且長期依靠死記硬背來學習,會造成學生極容易出現(xiàn)身心疲憊的狀態(tài),降低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從而制約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所以在進行對建筑施工技術的教學改革時,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考試成績?yōu)橐磺袠藴实慕虒W評價方式,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樂趣,而不是對學習的厭倦。同時在對學生的考評上,應該以開卷考試為主,而且在考試內容上減少對書本知識的考點設計,多進行知識的拓展,使考試題型以靈活、多面為主要方向,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時多思考、多分析、多總結歸納以往的知識點,在考試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互相探討,從而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見解,展現(xiàn)自身的能力,促進全面能力的提升。
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進行教學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改變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不斷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并以企業(yè)的需求為導向,以教學效果為目標,從而培養(yǎng)出能為社會和企業(yè)提供專業(yè)服務的技術型人才,更好地促進建筑施工工程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