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圣圣,阮仕立,李記明,馮 磊,趙玉平
(1.煙臺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2.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葡萄酒微生物發(fā)酵技術重點實驗室,山東 煙臺 264001)
發(fā)明問題的解決理論(TRIZ)是阿奇舒勒所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對250萬份具有較高價值的發(fā)明專利深入研究分析后,總結出來的理論[1]。TRIZ理論在“待解決的發(fā)明問題”到“發(fā)明問題的解決”之間架起了包括“創(chuàng)新思維橋”在內的5座橋,“資源分析”是創(chuàng)新思維橋的重要組成,“九屏幕法”在資源分析方法中則占有核心地位[2]。
“九屏幕法”[3-4]是將時間分為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3個階段,將空間分為超系統(tǒng)、當前系統(tǒng)和子系統(tǒng)3個維度,從而形成超系統(tǒng)的過去、當前系統(tǒng)的過去、子系統(tǒng)的過去3個屏幕,當前系統(tǒng)的超系統(tǒng)、當前系統(tǒng)、當前系統(tǒng)的子系統(tǒng)3個屏幕,超系統(tǒng)的未來、當前系統(tǒng)的未來、子系統(tǒng)的未來3個屏幕,共9個屏幕,也稱為九宮格或九窗口法[4]。該方法是一種非常系統(tǒng)、脈絡清晰地引導人們思考問題,尋求科學解決問題方案的分析方法。
葡萄酒是一種世界性的含酒精飲料,種類繁多且被人們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國內葡萄酒行業(yè)專家、市場分析師、領導等都對其如何發(fā)展提出了不少的建議,有許多建議正在逐步的落實并等待市場的檢驗。通過“九屏幕”的方法對葡萄酒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對產品開發(fā)的預測未見報道,本文通過“九屏幕法”理論對葡萄酒的相關資源進行系統(tǒng)分析,評估葡萄酒的發(fā)展方向。
1.1.1 消費需求(膳食搭配)和能力
早期人類狩獵能力有限,飼養(yǎng)和種植能力逐漸成熟,烤熟的肉腥膻肥膩,而葡萄酒的偶然發(fā)現(xiàn),與烤肉成為一種很好的搭配[5]。當時人類的溫飽問題尚未解決,普通人沒有能力消費葡萄酒,由于數(shù)量稀缺且價格昂貴,只能被達官貴族所享用,如東漢時用“蒲桃酒一斛”即可換取涼州刺史職位。
1.1.2 國家制度與國際貿易
絲綢之路開通后,葡萄和葡萄酒從西域引入內地,之后政府鼓勵與西域進行商品交易,葡萄的栽培技術和釀酒技術在內地廣泛傳播。當時國內也鼓勵釀制葡萄酒,并制定了減少葡萄酒稅收的政策[6],甚至唐太宗在皇家園林種植葡萄,并親自監(jiān)視釀制葡萄酒。
1.1.3 流通渠道
過去,由于葡萄酒產量極少、交通不便以及盜賊橫行的原因,國際之間的葡萄酒貿易微乎其微。葡萄酒高昂的價格和稀缺的原料決定了其僅在達官貴族或者富商間流通,溫飽問題尚未解決的普通百姓根本消費不起。
1.2.1 葡萄品種
古猿人采摘野果也儲存野果,野果破損與野生酵母接觸形成了最初的果酒,所以最早的葡萄酒是野生葡萄釀造。釀造技術逐漸成熟后,才開始注重釀酒葡萄品種的選擇,但由于交通不便,無法引入新的品種,釀酒葡萄的品種十分單一。
1.2.2 葡萄生長的環(huán)境
葡萄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較古老的水果之一,原產于亞洲西部,世界各地均能栽培,但95%的葡萄分布在北半球。
1.2.3 葡萄酒釀造技術
古代葡萄酒釀造以自然發(fā)酵為主,是將破碎的葡萄與野生酵母接觸后自然發(fā)酵的產品,由于技術不成熟,經常被雜菌污染,葡萄酒腐敗變質。在我國長久的釀酒歷史中,人們認為釀酒必須加曲,再加上古人不懂發(fā)酵原理,所以經常出現(xiàn)“加曲葡萄酒”這種畫蛇添足的事情。
1.2.4 葡萄酒的貯藏與陳釀
初期貯藏葡萄酒時都是用瓦罐、陶罐,在罐口用泥土封口,達到密封的效果。公元前2690年,美索布達米亞人為了運輸方便,開始用木桶裝葡萄酒,后發(fā)現(xiàn)橡木桶貯藏的酒顏色金黃、風味更好,橡木桶貯藏法自此誕生。
1.2.5 葡萄酒的包裝
過去葡萄酒的包裝非常單一,大多直接裝入罐內,精致者會雕刻一些圖案。直到玻璃問世后,外包裝才有所改觀。
葡萄酒品種早期以紅葡萄酒為主,有甜紅葡萄酒和干紅葡萄酒。①白蘭地。16世紀時,法國盛產葡萄酒。但當時處于戰(zhàn)爭階段,法國和荷蘭商人在運輸葡萄酒時時常遭阻,為了防止葡萄酒腐敗變質,商人便把葡萄酒進行蒸餾,產生了最早的白蘭地。②冰酒。200年前,德國一葡萄園遭遇冰霜災害,為了降低損失,釀酒師便把遭受霜災的葡萄進行發(fā)酵釀酒,結果發(fā)現(xiàn)釀出的酒甜如蜂蜜,便將這種酒命名為冰酒。③貴腐酒。1650年,土耳其入侵匈牙利,當?shù)毓r為了防止士兵掠奪葡萄便推遲采摘,等到采摘時發(fā)現(xiàn)葡萄已經感染貴腐霉,為了減少損失,就把感染的葡萄進行釀酒,結果發(fā)現(xiàn)釀出的酒更加純美,貴腐酒便由此誕生。
2.1.1 消費需求(膳食搭配)和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消費需求由溫飽向吃好再到健康的方向發(fā)展。2019年國內消費葡萄酒1.8億L,在全球排名第5[7]。葡萄酒文化在其消費中開始起作用:葡萄酒的消費人群趨于年輕化,老一代消費者更注重口感,新一代消費者則比較注重品牌,但大家都更青睞于進口葡萄酒,國產葡萄酒銷量不容樂觀。
2.1.2 國家政策與國際貿易
在國家政策上,目前已經制定了多項關于葡萄酒的法律法規(guī),從種植到生產再到消費的法制體系已經逐漸完善,如《葡萄酒》(GB/T 15037—2006)、《果酒廠衛(wèi)生規(guī)范》(GB 12697—1990)等[8]。
2016年6月,總書記視察寧夏時明確指出寧夏要把發(fā)展葡萄酒產業(yè)同加強黃河灘區(qū)治理、加強生態(tài)恢復結合起來,提高技術水平,增加文化內涵,加強宣傳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綜合效益。
2.1.3 銷售渠道
目前,比較常見的葡萄酒銷售渠道有直營酒窖、超市、西餐廳、娛樂場所等?;ヂ?lián)網的出現(xiàn)以及網上購物的興起,讓人們可在家中訂到來自不同產區(qū)、不同國家的葡萄酒,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葡萄酒的消費。
2.2.1 葡萄酒品種
葡萄酒發(fā)展至今,在工藝上已經非常成熟,不僅釀酒葡萄種類繁多(如赤霞珠、蛇龍珠、美樂等),而且各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獨特的釀酒葡萄品種(如煙臺的煙73,通過紫北塞與玫瑰香雜交形成)[9]。國內釀酒葡萄種植總面積1 333 km2以上,我國廣闊的疆域也為種植釀酒葡萄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2.2.2 葡萄生長的氣候
世界大部分葡萄園分布在北緯20°~52°和南緯30°~45°,每個地區(qū)都能形成當?shù)靥厣钠咸丫?,每個產區(qū)都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口感,如我國東北的寒冷天氣為冰酒的釀造創(chuàng)造了條件。
2.2.3 葡萄酒釀造技術
目前葡萄酒釀造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微生物學科學體系完善,讓人們對發(fā)酵原理有了更深的認識[10]。保留果皮中風味物質的冷浸漬、防腐抗氧化的二氧化硫等一系列措施都是釀造技術的進步。甚至根據不同品種、不同品牌的葡萄酒誕生了不同的工藝。
2.2.4 葡萄酒的貯藏與陳釀
目前葡萄酒貯藏方式主要是貯存在酒窖的橡木桶中,橡木桶可以賦予葡萄酒特有的香氣,表面的小孔可以讓葡萄酒處于微氧條件下讓葡萄酒口感更好[11]。瓶裝葡萄酒若為軟木塞,則應保持木塞濕潤防止雜菌污染,并減少晃動。貯藏在惰性容器中(一般指不銹鋼容器)則操作相對簡單,條件容易控制,也能達到最理想的密封條件。
2.2.5 葡萄酒的包裝
玻璃出現(xiàn)后,玻璃瓶成為葡萄酒包裝的首選。目前市面的葡萄酒幾乎都為玻璃瓶包裝,根據玻璃在制作過程中的易塑性,各品牌根據自己風格將其制成不同造型,也因此吸引了不少顧客。軟木塞搭配玻璃瓶,讓葡萄酒流向各家各戶。但玻璃存在易碎、污染大等問題,給回收造成了巨大的負擔,所以葡萄酒新包裝的開發(fā)迫在眉睫。
葡萄酒產品更加豐富,出現(xiàn)了地理標志葡萄酒及其標準,如《地理標志產品 煙臺葡萄酒》 (GB/T 18966—2008)、《地理標志產品 賀蘭山東麓葡萄酒》(GB/T 19504—2008)、《地理標志產品 通化山葡萄酒》(GB/T 20820—2007)等。
葡萄酒產品目前可根據顏色、糖分含量、是否含有氣泡和釀造方法幾個方面進行分類,產品琳瑯滿目,風格迥異。在“酒莊”“莊園”遍布全球的今天,葡萄酒產品的開發(fā)成為各葡萄酒企業(yè)生存的關鍵。目前各個公司都有自己獨立的產品開發(fā)團隊,對產品的等級分級也不同。如煙臺張裕集團將葡萄酒從低到高分為優(yōu)選級、特選級、珍藏級和大師級,而中糧長城則將葡萄酒分為1星、2星、3星、4星和5星。
張裕葡萄酒6個酒莊的產品,在第27屆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獎賽中獲得金牌。葡萄酒產品的開發(fā)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葡萄酒的銷售。
3.1.1 消費需求(膳食搭配)和能力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飲食要求是既要吃得健康、又要吃得快樂。人們需要的不僅是好葡萄酒,而且更關注葡萄酒中的文化內涵。例如,商業(yè)伙伴之間交流,同事同學之間聚會,情侶之間浪漫晚餐,一瓶有內涵的葡萄酒會顯得更加有氛圍。未來,人們對葡萄酒的消費需求肯定會更多,消費能力也會更強。
3.1.2 國家政策與國際貿易
“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fā)布將對葡萄酒產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煙臺市也制定了十四五的發(fā)展目標:“培育一個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壯大一批龍頭企業(yè)、打造一個世界知名產區(qū)、創(chuàng)出一個國際性節(jié)會品牌、建成一座葡萄酒名城”。“一帶一路”等國家政策也使得國際之間的貿易更加頻繁[12]。
3.1.3 銷售渠道
未來的銷售渠道一定會更加多元化,其中電商一定會占據一席之地。在如此便捷的今天,人們希望能足不出戶就消費到商品。葡萄酒作為未來不可或缺的消費品,網絡上的銷量一定會超過線下銷量。未來的銷售渠道一定會在現(xiàn)有的基礎之上更加便捷,更加廣泛。
3.2.1 葡萄品種
追求更好的葡萄酒,最重要的一環(huán)是有更好的釀酒葡萄品種。培育新葡萄品種對葡萄酒新產品的開發(fā)也有很大的幫助。未來的葡萄品種一定會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進步而更加多樣。
3.2.2 葡萄生長的氣候
好的葡萄對氣候有著嚴格的條件,許多好的品種在其他區(qū)域種植不能發(fā)揮其完全的特性。未來的葡萄經過專業(yè)人士的培育,肯定能適應更多的氣候條件。
3.2.3 葡萄酒釀造技術
目前葡萄酒釀造技術相對成熟,但是技術還存在著一定的優(yōu)化空間,如為了更好地保存葡萄的風味物質,研究出了冷浸漬工藝,但該工藝對生產設備和原料的要求較高,所以新釀造技術的開發(fā)也是至關重要的。
3.2.4 葡萄酒的貯藏與陳釀
葡萄酒貯藏的關鍵是橡木,在了解到其原理之后,可以開發(fā)不同的貯藏技術。如為了節(jié)約橡木,可在葡萄酒中浸泡橡木板。新的貯藏技術或新的貯藏容器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3.2.5 葡萄酒的包裝
新包裝的開發(fā)也是現(xiàn)在的葡萄酒行業(yè)的重中之重,根據消費群體、消費場合、銷售渠道的不同可以設計不同的包裝。目前,我國正在走向世界,結合中國元素設計的包裝也一定會在國際上大賣,包裝材料的開發(fā)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玻璃的回收難問題。
有文化內涵的葡萄酒、地理標志葡萄酒和調配葡萄酒在未來會占有一定比例[13];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逐漸提高,綠色葡萄酒和有機葡萄酒也會深受大家喜愛;從長久歷史來看,國人自古都喜歡高度數(shù)的蒸餾酒,白蘭地在未來銷量也會直線上升。
國產葡萄酒的未來一定會朝著高品質、特色突出和高產量的方向發(fā)展。我國氣候多樣,各個產區(qū)將形成地區(qū)特色,打造屬于自己的產區(qū)品牌,釀出屬于中國的葡萄酒風味。以全新的形象面對大眾,代表中國新一代葡萄酒走出國門,走出世界。
利用“九屏幕法”對葡萄酒產業(yè)分析可以看出,國內葡萄酒產業(yè)蘊藏著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湍芰?。預測未來葡萄酒行業(yè)會向著高品質、多元化的新產品和當?shù)靥厣男∑贩N發(fā)展。雖然近幾年葡萄酒行業(yè)遭遇低谷,特別是受到疫情影響,形勢更為嚴峻,但是國產葡萄酒一定會化危為機,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