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楠
嬰幼兒是小兒肺炎高發(fā)人群,同時也是嬰幼兒常見的死亡原因。肺炎主要是指由于病原體感染或者其他致敏因素作用于肺部,導致患兒出現發(fā)熱、呼吸急促、咳嗽以及肺部干濕啰音等癥狀[1]?;純喊l(fā)病早期常出現食欲減退、體溫升高,體溫多為38~39℃,偶爾也可高達40℃等。需要及時進行診治,如延誤治療可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對患兒身體健康影響較大。腹瀉作為小兒肺炎疾病的常見并發(fā)癥,其屬于一種非感染性的腹瀉情況。小兒肺炎繼發(fā)性腹瀉是由于機體免疫力較低,或患兒在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過程中體內正常的生態(tài)屏障發(fā)生破壞,導致患兒體內正常菌群環(huán)境發(fā)生紊亂,損傷患兒腸道黏膜[2]。同時,大部分小兒肺炎繼發(fā)性腹瀉的發(fā)病時間常在肺炎治療期間或痊愈后,表現為急性發(fā)病,出現不同程度的發(fā)熱、脫水、腹瀉以及嘔吐等情況,部分情況嚴重患兒甚至會導致死亡。目前,臨床常采用益生菌制劑作為當前預防小兒肺炎繼發(fā)性腹瀉的主要藥物,但臨床效果有限。祖國醫(yī)學認為該病屬于泄瀉范疇,由于外邪所致,臨床治療以健脾化濕為主。醒脾養(yǎng)兒顆粒具有固腸醒脾作用。基于此,本文選擇本院收治的66 例小兒肺炎繼發(fā)性腹瀉患兒進行分析,觀察醒脾養(yǎng)兒顆粒在小兒肺炎繼發(fā)性腹瀉中的治療效果,詳細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6 例小兒肺炎繼發(fā)性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隨機將患兒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33 例。實驗組年齡1~9 周歲,平均年齡(5.84±1.69)周歲。對照組年齡1~9 周歲,平均年齡(5.92±1.64)周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實驗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肺炎繼發(fā)性腹瀉臨床診斷標準,糞便呈稀狀或水樣,顏色為黃色或綠色,實驗室檢測可見紅細胞;②排便次數>3 次/d;③患兒監(jiān)護人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積極參與。
1.2.2 排除標準 ①應用過其他止瀉藥物患兒;②存在嚴重器官病變;③存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以及免疫缺陷;④本次研究藥物過敏患兒。
1.3 方法 兩組患兒均進行常規(guī)的病原菌檢查,根據檢查結果給予患兒抗生素治療,并常規(guī)進行抗感染、吸氧、止咳等措施。對照組患兒溫水沖服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內蒙古雙奇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60010,規(guī)格:0.5 g×24 片)治療,1~3 歲患兒:1 g/次,3 次/d;3~9 歲患兒:1.5 g/次,3 次/d。實驗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醒脾養(yǎng)兒顆粒(貴州健興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5415,規(guī)格:2 g×18 袋)治療,1~2 歲患兒:4 g/次,2 次/d;3~6 歲患兒:4 g/次,3 次/d;7~9 歲患兒:6 g/次,2 次/d。兩組患兒均連續(xù)治療7 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療效判定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顯效:癥狀消失、排便次數以及糞便性狀恢復正常;有效:癥狀消失,糞便性狀改善,水分顯著降低;無效:糞便性狀未改變,甚至加重[3]??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后血清指標,在患兒治療7 d 后,采集空腹外周靜脈血測定,主要檢測MOT、GAS 以及DAO 水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97%(32/33),其中顯效16 例(48.48%),有效16 例(48.48%),無效1 例(3.03%);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2.73%(24/33),其中顯效12 例(36.36%),有效12 例(36.36%),無效9 例(27.27%);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血清指標比較 實驗組患兒的血清GAS、血漿MOT、DAO 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血清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兒血清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小兒肺炎作為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氣促、肺部濕啰音以及咳嗽等疾病癥狀[4]。相關研究顯示[5],人體發(fā)生肺炎的幾率和其生活的環(huán)境存在密切關系,且隨著環(huán)境污染的不斷加劇,發(fā)生肺炎的例數也在顯著升高。若肺炎患兒未接受較好的對癥治療,極易對患兒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影響,甚至導致其發(fā)生死亡。此外,由于肺炎患兒年齡較小,在疾病治療階段無法充分配合醫(yī)生,也會對治療效果產生負面影響。小兒肺炎作為嬰幼兒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之一,該病的發(fā)病幾率也較高,同時與其他的疾病相比較,由于患兒的年齡較小,身體免疫能力低下,極易引發(fā)其他并發(fā)癥[6]。小兒腹瀉是一種由于多種病原微生物、多種致病因素對人體產生作用,并誘發(fā)小兒出現腹瀉情況的疾病。小兒腹瀉的主要特點,是患兒正常的排便次數增加以及糞便形狀出現改變,患兒還會出現發(fā)熱、腹痛以及嘔吐等癥狀,且患兒可能會伴隨不同程度水電解質紊亂。小兒腹瀉的誘發(fā)因素包括病毒、細菌、寄生蟲以及真菌感染等情況[7]。此外,當小兒出現腸道外感染、亂用抗生素導致的腸道菌群出現紊亂、過敏情況也能導致小兒出現腹瀉的情況。
腹瀉在臨床中醫(yī)中歸屬于“泄瀉、下利”的范圍,患兒發(fā)生疾病常由于受到外邪、飲食所傷出現脾胃虛弱的情況[8]?;純悍窝字委熯^程中使用抗生素,則為外邪因素。而醒脾養(yǎng)兒顆粒作為一種中成藥,主要包含一點紅、毛大丁草、蜘蛛香、山梔花等成分[9]。常被用于呼吸道感染疾病、腸炎感染等疾病的治療中。組方中一點紅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生物堿類、黃酮類、酚類、甾醇類等,具有較高的抗氧化作用以及抗炎作用。毛大丁草具有宣肺止咳、清熱解毒、行氣活血等治療效果,對咳嗽、痢疾具有較高的治療效果。蜘蛛香具有健脾胃作用,可以緩瀉止吐。山梔花據歐補血、退熱作用。諸藥合用可以發(fā)揮清熱解毒、活血散瘀等治療效果。
機體血清中的GAS 主要由胃竇部以及小腸G 細胞分泌,具有內分泌因子分泌、胃蛋白酶以及刺激胃酸的作用,可以讓胃體以及胃竇進行收縮,顯著提高胃腸道的運動,促使胃排空。而胃動素MOT 主要是由Mo細胞分泌所得,是人體消化過程中胃腸道進行移行性復合運動的主要激素,具有推動胃腸運動的作用。小兒肺炎繼發(fā)性腹瀉治療中使用醒脾養(yǎng)兒顆粒,可以改善患兒的血清指標,且治療安全性較高。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采用雙歧活菌片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醒脾養(yǎng)兒顆粒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97%(32/33),其中顯效16 例(48.48%),有效16 例(48.48%),無效1 例(3.03%);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2.73%(24/33),其中顯效12 例(36.36%),有效12 例(36.36%),無效9 例(27.27%);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的血清GAS、血漿MOT、DAO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得結論與相關研究[10]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小兒肺炎繼發(fā)性腹瀉患兒在臨床治療中使用醒脾養(yǎng)兒顆粒,能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改善血清指標,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