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曉雯,陳 菲,黃麗敏
湛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兒科,廣東 湛江 524002
支氣管哮喘、變應性鼻咽屬于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疾病。針對這類疾病患兒,主要是采用糖皮質激素、抗白三烯等藥物,雖然可改善患兒臨床癥狀,但是并不能從根本上阻斷疾病的自然進程。有研究顯示,益生菌制劑在治療變應性疾病方面有一定療效[1]。為此,選取湛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收治的300例支氣管哮喘伴變應性鼻炎患兒開展治療,旨在探究益生菌聯合孟魯司特鈉咀嚼片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回顧性選取湛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門診2018年1月—2019年12月診治的300例支氣管哮喘伴變應性鼻炎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防治常規(guī)(試行)》[2]、《變應性鼻炎診斷原則和推薦方案》[3]中關于支氣管哮喘、變應性鼻咽的診斷標準者;年齡≤14歲;患兒監(jiān)護人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先天性疾病者;合并有免疫性疾病者;合并精神障礙、嚴重哮喘者;近期未接受過激素類、插件類等藥物的治療;合并鼻息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處于急性哮喘發(fā)作期、合并嚴重或慢性感染者。按照不同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150例。對照組男性79例,女性71例,年齡2~13歲,平均年齡(6.59±0.57)歲,病程5~58個月,平均病程(28.64±2.59)個月;觀察組男性81例,女性69例,年齡3~14歲,平均年齡(6.64±0.66)歲,病程6~62個月,平均病程(29.01±2.56)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再給予布地奈德鼻噴霧劑[AstraZeneca AB(上海強生制藥有限公司分裝),產品規(guī)格:64μg×120噴,國藥準字J20180023],6歲以上兒童,一日256 ug,于早晨1次噴入或早晚分2次噴入。布地奈德粉吸入劑[AstraZeneca AB(瑞典),規(guī)格型號:0.1 mg×200吸,批準文號: H20130322],孟魯司特鈉咀嚼片[Merck Sharp&Dohme Ltd.(英國),(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分裝),產品規(guī)格4 mg×5 s,國藥準字J20130053]每日1次。氯雷他定片(上海先靈葆雅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型號:10 mg×12 s,國藥準字H10970410),12歲以上兒童:一日1次,一次1片(10 mg)。 2~12歲兒童:體重>30公斤:一日1次,一次1片。體重<30公斤:一日1次,一次半片。
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用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散(內蒙古雙奇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0.5 g×36片,國藥準字S19980004)治療,口服,一日2~3次,一次4片,溫開水或牛奶沖服(3歲內一次2片,3~12歲一次4片,一日2~3次)。
(1)兩組治療前后鼻部癥狀、哮喘控制情況比較,采用鼻炎癥狀評分量表(ACT)[4]評估其療效,總分0~12分,分數越高代表癥狀越重;采用25分制兒童哮喘控制測試(C-ACT)[5]評分評估,分數越高表示控制效果越好。(2)兩組治療前后細胞因子水平比較,指標包括干擾素-γ(IFN-γ)、白介素-4(IL-4),于清晨留取患兒空腹肘靜脈血4m l,使用ELISA法進行檢測。
所得數據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ACT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觀察組ACT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治療前C-ACT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觀察組C-ACT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治療前IFN-γ、IL-4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觀察組IFN-γ水平高于對照組,IL-4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ACT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ACT評分比較(±s) 分
組別對照組(n=150)觀察組(n=150)ACT評分t P 治療前2.06±0.56 2.04±0.64 0.605>0.05治療后0.93±0.34 0.54±0.23 7.117<0.05 4.067 8.125<0.05<0.05 tP
表2 兩組治療前后C-ACT評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C-ACT評分比較(±s) 分
組別對照組(n=150)觀察組(n=150)ACT評分t P 治療前14.86±2.67 14.93±2.54 0.634>0.05治療后20.03±1.55 24.03±1.69 7.925<0.05 4.002 6.118<0.05<0.05 tP
表3 兩組治療前后IFN-γ、IL-4水平比較(±s) ng/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IFN-γ、IL-4水平比較(±s) ng/L
組別IFN-γ IL-4對照組(n=150)觀察組(n=150)tP治療前27.73±4.62 27.55±5.06 0.116>0.05治療后34.62±4.89 44.03±5.62 4.523<0.05治療前53.21±4.88 52.79±5.02 0.367>0.05治療后45.67±4.68 30.29±5.11 5.819<0.05
支氣管哮喘、變應性鼻炎兩種疾病其發(fā)病機制相似,也可以將變應性鼻炎作為支氣管哮喘的危險因素之一。有數據顯示,患變應性鼻炎的患者比正常人患哮喘的可能性更高[6]。由于疾病嚴重影響到兒童的身心發(fā)育,開展針對性治療獲得滿意療效十分重要。
對于支氣管哮喘伴變應性鼻炎患兒,常用的包括吸入糖皮質激素、抗白三烯藥物[7]。孟魯特納片屬于抗白三烯藥物的一種,機體內肥大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在內的多種細胞釋放,上述炎癥介質與半胱氨酰白三烯受體結合,進而產生一系列的氣道反應,如支氣管收縮、粘液分泌、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嗜酸性粒細胞聚集等,引發(fā)哮喘、咳嗽等過敏性癥狀[8-9]。孟魯特納片可阻斷炎癥介質與白三烯受體結合,能顯著改善哮喘、過敏性鼻炎癥狀[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ACT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經治療,觀察組ACT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見,常規(guī)治療方案可能無法獲得滿意療效,對改善患兒鼻部癥狀不明顯。臨床有研究顯示,支氣管哮喘伴變應性鼻炎患兒其腸道菌群與健康兒童有差異[11]。這一點提示對于支氣管哮喘伴變應性鼻炎患兒而言,調節(jié)腸道菌群失衡可成為提高治療效果的切入點。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C-ACT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經治療,觀察組C-ACT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治療前IFN-γ、IL-4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經治療,觀察組IFN-γ高于對照組,IL-4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益生菌可減少IL-4分泌,提高IFN-γ水平,而IFN-γ水平提高可抑制氣道炎癥,對糾正變應性疾病導致的免疫失衡有一定幫助[12-13]。
綜上所述,針對支氣管哮喘伴變應性鼻炎患兒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益生菌聯合孟魯司特鈉咀嚼片治療,可有效改善鼻部癥狀和哮喘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