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
摘 要:某電廠海水系統(tǒng)首次啟動期間,由于管道布置以及支撐設計存在不足,水泵出口管道發(fā)生較大的彈性變形。通過加強支撐等措施,變形明顯消除。本文著重分析該系統(tǒng)管道彈性形變的原因及處理方式。
關鍵詞:管道;彈性變形;處理;分析
1.引言
某電廠海水系統(tǒng)的泵出口管道設置有連續(xù)的兩只90°彎頭,彎頭中間安裝有橡膠膨脹節(jié)。系統(tǒng)首次啟動時,彎頭上的支撐設計存在不足,不能有效吸收水泵啟動時管道內流體作用在彎頭上的力,導致管道存在明顯的彈性變形。通過在彎頭上增加錨固支撐的措施,系統(tǒng)啟動及運行時管道變形明顯消除。本文針對該系統(tǒng)管道變形的原因及處理方式進行詳細的討論和分析。
2.管道彈性變形問題分析
2.1初始管道布置與支撐設計
某電廠海水系統(tǒng)廠房內布置較為緊湊,為避免與系統(tǒng)管道干涉以及保證水流的走向,水泵出口連續(xù)設置了兩只90°的彎頭,并在兩只彎頭的中間安裝有橡膠膨脹節(jié),目的是吸收水泵和管道的振動,避免泵和管道相互影響,相關布置如圖1 所示。在初始的設計中,兩個彎頭上設置了簡易的支撐,支撐由一段槽鋼及一只U型卡箍構成,并通過膨脹螺栓與地面連接。
2.2管道彈性變形原因分析
該系統(tǒng)的水泵為離心泵,設計為閉閥啟泵,而隔離閥安裝在第2個彎頭的下游。處于兩只彎頭之間的橡膠膨脹節(jié)不能承受軸向的較大拉力,系統(tǒng)運行或啟動時,膨脹節(jié)兩側的彎頭受到了巨大的系統(tǒng)流體力的作用。初始設計的支撐不能與管道及構筑物緊密錨固,彎頭受到的力不能有效被吸收,從而使相鄰管道產生較大的彈性變形。
水泵出口處彎頭主要受到水流靜壓力和動壓力的作用。靜壓力是由泵出口水流靜壓產生,動壓力則是由水流經過彎頭改變速度方向及大小產生??梢岳霉?計算彎頭受到的動、靜壓力:
其中FJ為靜壓力,FD為動壓力。
經過分析可得彎頭受到的作用力如公式2所示。
FJX為受到x方向的靜壓力,FJY為受到y(tǒng)方向的靜壓力。
彎頭所在的管道內徑約為0.489米,水泵啟動時靜壓約為1MPa。可以求得,。
由于管徑無變化,可以認為通過彎頭的水流速不變,但方向改變90°,利用動量守恒公式可得:
計算可得整個彎頭在x、y方向上受到的動壓力為:
綜上,每個彎頭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均為190.704KN。
由于x方向有水泵基礎或下游管系作為錨固,管道未出現在此方向上的明顯變形。但彎頭在y方向上沒有足夠的錨固,較大的作用力使管道產生彈性變形。
3.管道彈性變形問題處理
由于原有支撐與管道、構筑物不是錨固,不能對彎頭承受的力進行有效吸收,故對原有支撐進行了拆除。綜合改造代價、作業(yè)難度和作用效果,先在彎頭下方的地面種植了大量的膨脹螺栓,再將兩塊底板通過螺栓與地面錨固,底板上焊接大量的豎直鋼板,最后豎直鋼板與彎頭通過焊接的形式連接。由此,彎頭就與地面緊密地錨固在一起。通過起泵和運行驗證,錨固彎頭后,相鄰管道未出現明顯變形。
4.進一步優(yōu)化建議
在修改彎頭支撐的過程中,由于設備、管道等已安裝,同時出于經濟效益、作業(yè)難度的考慮,采用了將彎頭與支撐和底板焊接的方式。此種形式雖有利于吸收管道流體力,但大量的焊接可能對彎頭本身產生較大的熱應力影響,同時焊接的形式不利于彎頭相鄰設備的拆卸檢修。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在后續(xù)類似的問題處理中使用鋼筋混凝土支墩代替焊接鋼板。即在整個彎頭下方處澆筑鋼筋混凝土支墩,支墩通過植入的適量鋼筋與地面固定,同時使用U形卡箍固定管道以限制豎直方向上的松動。如使用圖3所示的支墩,由于該支墩按照彎頭的形狀澆筑,彎頭的外壁與支墩貼合較好,泵啟動及運行期間彎頭各處受到的力會被支墩吸收。同時,彎頭置于半圓形支墩中,需要移動時候可以松開U形卡箍,然后將彎頭吊起,這樣可以增加系統(tǒng)的可檢修性。
5.小結
某電廠海水系統(tǒng)在首次啟動期間出現的管道彈性變形問題反映出管道系統(tǒng)中存在如膨脹節(jié)等不能承受較大外力的設備時,應充分考慮系統(tǒng)內流體力的影響。電廠對該問題的處理方式以及優(yōu)化建議,為處理類似設計問題提供了良好的經驗借鑒。
參考文獻:
[1]顧軍,繆亞民,蔡竹平等.AP1000核電廠系統(tǒng)與設備.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10.15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