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
由肺血管病變或者肺氣腫、長期慢性支氣管炎等引發(fā)的心臟病變,即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冬春季節(jié)多發(fā),患者往往會因為急性呼吸道感染而造成肺心功能衰竭。臨床表現(xiàn)以反復咳喘、水腫、咯痰、發(fā)紺等為主。在中醫(yī)領域,此疾病被劃歸在“肺心痛”的范疇內(nèi)辨證論治。以下是對肺源性心臟病的辨證分型與治療的介紹.
熱痰蘊肺
證見氣促咳嗽,痰液發(fā)黃且黏稠,難以咳出,口干,舌紅,小便黃赤,大便干燥。舌苔黃膩或者發(fā)黃,脈弦數(shù)或者滑數(shù)。
此型在肺功能障礙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比較多見。肺氣上逆,所以會出現(xiàn)氣促;痰液渾濁內(nèi)蘊化熱,痰熱壅肺,所以痰液發(fā)黃,無法順利咯出;熱傷津液,肺不布津,因此口干,小便黃赤;肺和大腸相表里,大腸運轉失常,所以大便干燥。舌紅,苔黃膩或者黃,脈滑數(shù)或者弦數(shù),都是痰熱內(nèi)蘊的表征。
治宜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方藥可選用桑白皮湯加減。
竹瀝30克,黃芩15克,天花粉、桑白皮各12克,象貝、杏仁、蘇子、半夏各9克,大黃6克,黃連3克。每日1劑,水煎服。臨證時可結合患者的實際癥狀進行加減。若是痰液多且黏稠,可加海蛤殼15克,以起到清肺化痰的作用;還可加入紅花9克,丹參15克,以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寒痰壅肺
證見氣急咳喘,勞倦則即著,胸部脹悶,痰液發(fā)白且稀,納少倦怠。舌苔薄白且膩,脈弦滑。
此型在肺功能障礙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比較多見?;颊哒搹透泻?,肺氣不宣,痰濁向上侵犯,所以會出現(xiàn)咳喘,痰液偏多;由于肺虛且痰阻氣機,所以胸脹悶,勞倦后咳喘會變得更嚴重;病程時間較長,脾肺都很虛弱,所以出現(xiàn)納少倦怠。舌苔薄膩,脈弦滑,都是寒痰內(nèi)阻的表征。
治療宜溫肺化痰。方藥可選小青龍湯加減。
麻黃、半夏、桂枝、蘇子各9克,干姜、細辛、陳皮、五味子、炙甘草各6克。每日1劑,水煎服。臨證時可結合患者的癥狀進行加減。若是患者痰多壅盛,肺實喘滿,可加萊菔子12克,白芥子15克,以起到降氣化痰的作用;若是患者寒痰化熱,煩躁而喘,可加石膏30克,以達到清熱的效果;若是患者出現(xiàn)脾虛癥狀,如納少、疾多、倦怠等,可加白術15克,黨參、茯苓各12克,以起到健脾補肺的作用。
痰蒙清竅
證見精神不集中,煩躁易怒,或者嗜睡,表情漠然,甚至昏迷,咯痰不爽,氣促咳喘,或是出現(xiàn)肢體抽搐。舌質淡紫或者黯紅,苔黃膩或者白膩,脈細滑數(shù)。
此型在肺性腦病患者中比較多見。痰迷心竅,蒙閉氣機,所以精神不集中,煩躁易怒,嗜睡,表情漠然,昏迷;痰濁壅肺,氣機上逆,所以出現(xiàn)氣促咳喘,難以順利將痰液咯出;痰濁引動肝風,因此出現(xiàn)肢體抽搐。舌質淡紫或者黯紅是心血瘀阻的表征;苔黃膩或者白膩,脈細滑數(shù)是痰濁內(nèi)蘊的表征。
治宜化痰開竅、熄風活血。方藥可選滌痰湯加減,送服至寶丹或者安宮牛黃丸。
竹瀝30克,丹參15克,茯苓12克,半夏、人參、膽南星、枳實、石菖蒲、桃仁各9克,竹茹、橘紅各6克,甘草3克,安宮牛黃丸1粒。每日1劑,水煎取汁,送服至寶丹或者安宮牛黃丸。臨證時可結合患者的實際癥狀進行加減。若是痰熱內(nèi)盛,神昏譫語,舌紅苔黃,可加葶藶子15克,天竺黃12克,以起到清肺化痰開竅的作用;若患者肝風內(nèi)動,抽搐,可加鉤藤15克,天麻12克,以達到平肝、熄風、止痙的效果。
脾腎陽虛
證見面部和肢體浮腫,喘咳心悸,咯痰清稀,脘痞納差,肢冷形寒,腰酸膝軟,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脈沉細,舌胖質黯,苔白滑。
此型多見于久病咳喘的患者。久病則陽氣衰微,氣不化水,冰邪嚴重,就會導致面部和肢體浮腫;水飲上凌心肺,所以會出現(xiàn)喘咳心悸,咯痰清稀;脾陽虛則造成脘痞、便溏、納差;腎陽虛即可致使形寒肢冷,腰酸膝軟,小便清長。脈沉細,舌胖質黯,苔白滑是陽虛水停血瘀的表征。
治宜溫腎健脾、化飲利水。方藥宜用真武湯加減。
車前子、澤瀉各15克,桂枝、白術、茯苓、赤芍各12克,附子9克,生姜3片。每日1劑。水煎服。臨證時可以結合患者的實際癥狀進行適度加減。若是患者血瘀比較嚴重,可加澤蘭12克,紅花9克,以起到化瘀行水的作用;若是患者水腫比較嚴重,可加豬苓15克,沉香3克,黑白丑各9克,以達到行氣逐水的效果;若是患者喉中有痰涎,可加全瓜蔞15克,半夏9克,以起到燥濕化痰的作用。
肺腎氣虛
證見咳嗽氣短,活動之后變重,甚至張口抬肩,無法平躺,痰白且稀,難以順利咯出,心悸胸悶,出汗。舌黯或者淡,脈沉細數(shù)或存在結代。
此型肺虛弱無法主氣,腎虛弱無法納氣,所以會出現(xiàn)氣短,活動之后變重的情況,更有甚者張口抬肩,無法平躺;肺氣欠缺,難以宣肺布津,所以咳嗽,痰白難以順利咯出;肺病及心,心氣虛,氣機受阻,因此會心悸胸悶,出汗;氣虛難以促使血液運行,所以舌黯或者淡。脈沉細數(shù)或者結代是肺腎氣虛,同時存在血瘀的表征。
治宜補肺益腎、去濕化痰。方藥可選補肺湯合腎氣丸加減。
黃芪15克,熟地、茯苓、紫菀各12克,人參、桑白皮、五味子、山茱萸、附子、澤瀉各9克,甘草、桂枝各6克。每日1劑。水煎服。臨證時可以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加減。若患者脾虛痰濕,可加白術12克,陳皮、半夏各9克,以起到燥濕健脾的作用;若是患者同時存在低熱,陰傷,舌紅少苔,可加玉竹和麥冬各12克,以達到養(yǎng)陰潤肺的效果;若患者喘脫危象,則加9克參附湯送服蛤蚧粉,或是加服黑錫丹補腎納氣,以起到回陽固脫的作用;若患者肺虛有寒,舌淡,怕冷,可加干姜6克,以達到溫陽化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