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霞
【摘要】聽力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奥牎痹谟⒄Z學習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一席,是小學生進行日常交流、書寫的第一步。本文通過分析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聽力訓練的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從而探索出科學有效的訓練策略,為小學生更好學習英語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英語;聽力訓練
如何判斷一個人掌握了一門語言?除了能聽會說、書寫以外,還需“讀、觀、玩、視”。現(xiàn)代英語教學,從小學階段就開始注重培養(yǎng)學生口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口語交流重點在“聽”和“說”?!奥牎笔堑谝徊?,學生先通過“聽”獲取信息,后通過理解信息實現(xiàn)口頭交流??梢?,“聽”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和保證。筆者從分析小學生聽力發(fā)展的受制因素入手,提出對應的變化策略,具體如下:
一、聽力訓練的現(xiàn)狀及受制因素
“啞巴英語”是大部分中國學生的現(xiàn)狀,也是他們的“標簽”。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讀寫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聽說訓練自然而然地會被忽視。況且,受文化底蘊差異、語言運用環(huán)境缺失等因素的影響,還導致大部分學生誤以為聽說能力是無用武之地的。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分析聽力訓練發(fā)展是如何受制約的:
(一)語音教學存在缺失
經(jīng)多年的實踐與觀察,筆者發(fā)現(xiàn)當前小學英語教學在語音方面普遍存在漏洞,未能嚴格把關“音標”發(fā)音是否到位,如濁輔音發(fā)成清輔音,將“nose”讀成“n?us”;單元音發(fā)成雙元音,“wit”讀成“weit”。在朗讀方面,則缺少“停頓”與“連讀”的技巧指導,讓學生的聽說處于“似唱歌”或“拼單詞”的囧境。
(二)聽覺刺激手段單一并缺乏實效性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聽力”主要通過聽教師講課和聽課文錄音兩個途徑訓練,形式比較單一,缺乏刺激手段。教師為了進一步訓練學生的“聽力”,往往會在聽音內(nèi)容的細節(jié)上作出提問,并邀請學生作答的方式來實現(xiàn) “聽力訓練”。從實質出發(fā),這種訓練方式,雖能通過考試,但卻把學生的聽力局限在課本以內(nèi),換一個層面,學生只要通過預習或閱讀課文,離開“聽”也能完成作答。由此可推,從教學的動機與效果來看,都不是一種符合實際、有效的訓練方法。
(三)聽力訓練材料少,時間安排不合理
現(xiàn)實生活中,缺乏兼?zhèn)湟饬x和趣味性,且適合小學生能力的英語聽力材料。小學生的英語詞匯量有限,達不到對語言語境的理解,聽力材料往往只能依賴于課本原文內(nèi)容。聽力材料的匱乏,給小學英語聽力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此外,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聽力訓練在時間安排上也存在不合理,學生專門訓練聽力的時間很少,一般不超過10分鐘,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很難調動其積極性,聽力理解能力也就難以得到訓練和提高。
(四)聽力訓練枯燥乏味,學生主動性不高
上述提到,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聽力訓練主要以聽錄音、回答問題為主,形式單一,枯燥乏味。一方面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無趣的教學方式,很難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容易造成大腦疲勞,減退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小學生對學習意義的認識并不深刻,若在學習上沒有強烈的需要,則會引發(fā)消極情緒,降低學習主動性與能動性。“無趣”的訓練方式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無用”的意識和“無力”的行動,那么,聽力訓練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二、科學有效的聽力訓練策略
針對以上四個問題,筆者總結了以下四個應對策略:
(一)加強語音教學,促進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加強教師在英語入門階段的語音教學。英語中有很多單詞的讀音具有相似性,需要注意區(qū)分和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如tail[teil]和tell[tel],聽起來相似,意義差之千里,前者是一個名詞 “尾巴”,后者是一個動詞“告訴”,兩者之間毫無聯(lián)系。因此,教師在語音教學開始,就得嚴格把關。當然,英語中也會存在讀音完全一樣的單詞,如meet和meat,兩個單詞都讀作[mi:t],但是意義也截然不同,這就要求學生牢固地掌握這兩個單詞的意義,根據(jù)具體的語境來加以區(qū)分,辨別聽力材料中涉及到的究竟是哪一個單詞,才能獲得準確的信息。
此外,搭配配套的聽力訓練是重要之舉。在日常授課中,筆者會把單元的練習與課程同步進行,要求學生在聽力訓練開始前,快速地瀏覽聽音內(nèi)容,引導學生捕捉有效的信息,根據(jù)關鍵詞帶有目的去聽錄音,如,找人名、找時間、找地點、找行動,第一遍聽大概,不懂就過濾,第二遍再攻克難點,按得到的關鍵信息嘗試還原聽力內(nèi)容。這樣不僅能快速有效地讓學生掌握單元內(nèi)容,還能提升其掌握聽力的技巧,不再懼怕“聽”。
(二)聽覺刺激手段多樣化,調動學生主動性
機械單一的操練不利于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能激起學生的求學興趣,筆者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共同參與到學習當中。課上,筆者會組織學生在特定的場景進行表演交流,不懂的詞匯可以用“身體語言”表達,學生會樂不知疲地參與其中。另外,筆者還以牛津教材中編寫設計的故事圖畫為素材,邀請學生通過模仿、配音、設計動作等方式演繹故事內(nèi)容,這樣能讓學生快速地融入到英語場景當中,一次性訓練到學生的聽力音能力、口語發(fā)音和交流技巧。
(三)科學設計聽力訓練
1.聽力材料的挑選
由于小學生的英語能力有限,所以符合他們的聽力材料需要具備意義性和知識性,但這樣的材料相對比較少,教師則需要綜合實際情況,從更多的角度和渠道出發(fā),充分利用已有聽力材料。
2.聽力訓練的方式
合理分配任務,帶目的找答案。上文也提及,從聽力內(nèi)容中捕捉關鍵信息,是快速獲得聽力內(nèi)容的有效方式。舉個例子,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London today?第一次筆者會要求學生“泛聽”,大概了解整段對話說了什么,特別注意開頭與結尾,這決定了你要找什么答案;第二次聽,是“精聽”,去攻克第一次聽不懂的地方,找出能回應關鍵詞“what、when、where”等的細節(jié)。
多種形式反饋,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聽力訓練是否有效,還需要通過學生的及時反饋,運用聽寫、問答、是非判斷、填空等多種方式,多次驗證,找出學生的薄弱項并加以鞏固。
運用鼓勵評價,回應學生努力。在反饋過程中,除了發(fā)現(xiàn)問題,還要肯定學生的進步,適時運用鼓勵性評價,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
3.聽力訓練的時間安排
大數(shù)據(jù)表明,小學生的高度集中時間一般為30分鐘左右,為此,聽力訓練時間不宜過長,30分鐘就恰到好處。這30分鐘是讓學生的耳朵和大腦接受英語輸入的刺激過程,通過循序漸進、堅持不懈的訓練,讓學生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與突破。
(四)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單指望表面看得見的刺激來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對課程的興趣,是永遠培養(yǎng)不出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熱愛?!毕胍ぐl(fā)起學生內(nèi)心的興趣,可以通過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實現(xiàn)。教師一方面利用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讓他們在英語聽力當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從而誘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靈活變化的教學技巧和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聽力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綜上,筆者認為,聽力是英語中舉足輕重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師,從自身出發(fā),我們要清楚地意識到聽力的重要性,不斷更新教育方式,為英語聽力的教學發(fā)展付諸行動;從學生層面出發(fā),我們要做好引導工作,灌輸正確的學習觀,激發(fā)并培養(yǎng)其內(nèi)心的興趣熱情,對他們的努力給予一定的肯定。這樣,才能為小學英語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劍波.小學英語教學論文撰寫與例舉[M].寧波出版社,2005.
[2]洪子銳,惠幼蓮,李升平.小學英語教學法[M].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