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旭旭,黃艷娜
(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全價顆粒飼料是將多種精、粗飼料原料通過科學配比均勻混合,采用相應的工藝配制而成的顆粒飼料[1]。前幾年,顆粒料是指專門為肉雞、肉牛、兔及部分經濟動物所設計,用顆粒機加工制成的直徑為2.5~5.0 mm的粒狀飼料,而如今則有在所有人工飼養(yǎng)的動物中普遍應用的趨勢[2]。
全價顆粒飼料是一種理想的配合飼料。首先,在顆粒料的加工制作過程中,由于蒸汽壓力的滅菌作用,制粒過后的冷卻過程會帶走飼料中的大部分水分,從而使制成品的霉變損失減少。其次,顆粒料營養(yǎng)比粉料更完善,適口性好,能夠有效避免動物采食時出現的挑食現象,可以節(jié)約飼料用量,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再者,顆粒飼料在儲藏和運輸過程中能夠保證均勻而不會自動分級,而且顆粒形式能增加通透性,所以霉變損失少[3]。
顆粒料的形態(tài)特征使得家禽在采食時可以節(jié)約能量,因此顆粒料的品質及穩(wěn)定性對于提高雞群生產性能尤為重要。顆粒料是在粉狀料的基礎上再經80~90℃的調質處理,已基本熟化,有利于雞只的消化。馬明[4]等的研究表明,給1~45 d的種雞飼喂顆粒料可以提高日采食量和日增重。竇套存[5]等研究發(fā)現,4~7周齡的蘇禽黃雞型商品雞,其飼喂顆粒料組比飼喂自配粉料組體重提高20%,產肉性能和肌肉附著率明顯提高。劉蘋[6]等將1800只艾維茵肉雞隨機分為三組,分別飼喂膨化料、顆粒料和粉狀料至46日齡,發(fā)現1~21日齡階段的膨化料組、22~35日齡階段的顆粒料組在增重、耗料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在試驗后期的36~46日齡階段,膨化料組和顆粒料組比粉料組的均只增重超過50 g。膨化料組與顆粒料組在全期耗料量及增重方面基本相當,但與粉料組相比,只均增重與只均耗料存在顯著差異。在屠宰性能方面,膨化料組、顆粒料組比粉狀料組有較好的屠宰性能,而膨化料組和顆粒料組差異不顯著。謝獻勝[7]等采用顆粒飼料和粉狀飼料對400羽AA肉雞開展飼養(yǎng)試驗,結果表明,顆粒飼料組的平均日增重為54.65 g,比粉料組的平均日增重47.67 g高出14.6%。各周齡雛雞活重的比較表明,顆粒飼料組極顯著地優(yōu)于粉料組,但兩組的死亡率無顯著差異。隨著日齡的增加,料重比呈現增大趨勢,粉料組總料重比為1.87,較顆粒飼料組的1.76高出6.25%。
顆粒料可以提高育成豬的平均日增重和營養(yǎng)物質在胃腸道的消化率,降低畜禽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生率,減少環(huán)境污染[8]。耿照銀[9]等采用相同營養(yǎng)水平的全價顆粒料和全價粉狀料飼喂杜長大育肥豬,在育肥的前、中、后期,顆粒料均顯示出其優(yōu)越性,杜長大豬日增重提高63.4 g,料重比降低0.18,增重飼料成本降低0.17元。飼喂顆粒料的豬群生長發(fā)育較均勻,整齊度好,屠宰測定結果表明,顆粒料組豬群在背膘、眼肌面積、后腿比例等方面有所改善。姚建軍[10]等隨機選用杜約太三元雜交商品斷奶仔豬80頭,其中黃色豬20頭,黑色豬20頭,白色豬40頭分兩組,前三組飼喂常熟市飼料公司生產的粉狀料,第四組飼喂顆粒料。試驗結果表明,四組的日增重分別為466 g、488 g、464 g 和 533 g; 料肉比分別為 2.07∶1、2.04∶1、2.02∶1和1.83∶1。用粉料飼喂黑色、黃色和白色三種杜約太三元雜交商品豬,黑色豬日增重最高,經濟效益最好。而以顆粒料飼喂白色斷奶仔豬,日增重超過粉料處理的任何一毛色組,比飼喂粉料的經濟效益更佳。高靜華[11]等以玉米、麩皮、豆餅、優(yōu)質苜蓿草為主要原料自制顆粒料飼喂小型豬,觀察F0和F1代的產仔率、體重變化及健康狀況,并選取后備豬18只開展消化率試驗,結果顯示,小型豬對該顆粒料消化吸收好,體重增長穩(wěn)定,F1和F0代窩產仔數無明顯變化;豬采食快,動作靈活,皮毛有光澤,大小便無異常,表明自制顆粒料適合小型豬的生長、繁殖。
全價顆粒料因具有營養(yǎng)全面、適口性好、易于消化、飼料報酬高、減少損失和粉塵,以及便于保存與運輸等優(yōu)點,已被廣泛應用于豬、禽等動物生產中,在反芻動物養(yǎng)殖上的應用也逐漸增多。
給犢牛飼喂營養(yǎng)結構合理的顆粒料能夠增加顆粒料的利用率,改善生產性能,增加經濟效益。顆粒料能刺激犢牛瘤胃的發(fā)育,增加瘤胃內微生物對營養(yǎng)物質的降解速率,降低犢牛營養(yǎng)性腹瀉的發(fā)生率。犢牛出生后如果僅采食液體飼糧便無法達到其生長標準,需要通過采食顆粒料來滿足生長需求。同時犢牛通過采食顆粒料,促進反芻,可有效調節(jié)瘤胃功能[12]。周蓉[13]等的研究表明,粗飼料比例為35%~40%的全價顆粒料,能更好地改善荷斯坦斷奶公犢機體免疫能力和腎臟功能。王永超[14]等研究發(fā)現,在專門用于小牛肉生產的0~180 d的奶公犢牛日糧中添加顆粒料,對犢牛ADG 及血液 RBC、HB、BUN、TP、ALB、GLO、IgG 和IGF-Ⅰ均無顯著影響,與不添加顆粒料的奶公犢牛相比,可獲得品質相近的小牛肉。因此,在生產中可以用顆粒料替代40%代乳品飼喂奶公犢牛生產小牛肉。王永超[15]等在研究了添加顆粒料對用于生產小牛肉的奶公犢牛的生長性能、屠宰性能、組織器官發(fā)育的影響后發(fā)現,在專門用于小牛肉生產的出生后1~181 d的奶公犢牛的飼糧中添加顆粒料,其可保持與犢牛同等的生長性能和屠宰性能。楊宏波[16]等研究發(fā)現,高粗料比例的顆粒飼料,能促進斷奶犢牛胃腸道的發(fā)育,且保持屠宰性能不變。陳平[17]等在比較了不同粗纖維含量的顆粒料對奶公犢牛育肥的經濟效益后發(fā)現,粗纖維含量較高組的犢牛日增重較高,總產出及純收入更大;相同顆粒料組內,體重較大組的犢牛增重相對較高,說明日增重及純收入與顆粒料中粗纖維含量呈正比。李景峰[18]等的研究認為,給荷斯坦奶犢牛早期補飼顆粒料有利于犢牛的生長發(fā)育。李進杰[19]等的研究表明,給中國荷斯坦犢牛早期補飼顆粒料和早期斷奶非常有利于犢牛的后期發(fā)育。這與田維[20]等的研究結果一致。對奶牛犢牛實行早期斷奶、早期補飼顆粒料,既可以節(jié)約商品乳,降低犢牛培育成本,又能夠促進犢牛消化器官的發(fā)育,降低發(fā)病率,提高生長速度。顆粒料不僅在犢牛生產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奶牛生產中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閆偉杰[21]等的研究表明,采用設計合理的稻草顆粒料可以完全替代羊草飼喂高產奶牛,對奶牛的產奶量無不利影響,并可以提高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含量,降低飼料成本。姜茂成[22]的研究表明,在非常規(guī)飼料中,甜葉菊顆粒料可以有效地在瘤胃中降解。Bonfante E[23]等研究發(fā)現,荷斯坦奶牛易接受完整的顆粒飼料,DMI較高,且反芻時間減少,但瘤胃pH值無顯著變化,與全混合日糧(TMR)組在DMI和纖維消化方面總體表現相似。
羊是一種對飼草挑剔性很強的動物,對適口性稍差的飼草會棄之不食。同時,又是一種具有很強的潔凈癖的動物,即飼草等食物稍被踩踏或污染,即使很饑餓也不會采食。如果用原形草飼喂羊,羊就會將大量來之不易的飼草浪費掉。因此,可以將飼草料混合制成顆粒料飼喂羊,以解決飼草浪費問題[24]。李曉燕[25]等通過研究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糧(TMR)和全價顆粒料對育肥湖羊生長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和屠宰性能的影響后發(fā)現,給湖羊羔羊飼喂全價顆粒料育肥效果更好。李博[26]的研究表明,全價顆粒料可以提高羊的采食量與日增重,減少挑食現象,縮短采食時間,促進瘤胃發(fā)酵,有利于器官發(fā)育與健康,從而提高羊的生產性能,同時對肉品質無負面影響。楊麗[27]的研究表明,顆粒料在直徑為6 mm,長度為2~3 cm時,可顯著提高山羊對養(yǎng)分的消化率;顆粒料在直徑為8 mm,長度為2~3 cm時,可顯著提高飼料轉化率,延長反芻時間。崔建華[28]的研究表明,在肉羊育肥過程中,飼喂全價顆粒料能顯著提高羊只的生長速度和產肉性能,降低人工成本,減少飼料浪費,提高經濟效益。張勇[29]等的研究表明,用以油菜稈為主的顆粒料飼喂生長期湖羊,對其健康無不良影響,可降低飼料成本,增加養(yǎng)殖效益。單洪濤[30]的研究表明,將氨化大豆秸制成顆?;占Z后飼喂斷奶湖羊羔羊可提高其生產性能。王金文[31]等研究發(fā)現,應用全價顆粒料舍飼育肥肉羊,不僅增重快,而且飼料報酬高,經濟效益好。張學禮[32]等的研究表明,將玉米秸稈和檸條分別粉碎后與混合精料按不同比例配制加工成顆粒料飼喂灘羊,育肥效果較玉米秸稈顯著。林嘉[33]等研究發(fā)現,用石灰+氫氧化鈉復合處理稻草,調制秸稈顆粒料飼喂湖羊,可以有效改善稻草的適口性和營養(yǎng)價值,顯著提高增重效果和飼料轉化效率,并進而降低單位增重的飼料成本。
全價顆粒料在生產過程中,飼料中的蛋白質、糖分受熱后產生可塑性,淀粉則部分糊化。制粒后的飼料密度提高,可增加動物的采食量,降低運輸和儲存成本,減少不同組分的自然分級。由于蒸汽加熱、加壓的作用,飼料中所含的淀粉、蛋白質、粗纖維等成分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從而改善了適口性。雖然制粒使飼料成本有所增加,但因穩(wěn)定和提高了飼料中的營養(yǎng)成分,故避免了因動物挑食而造成的浪費。同時,用顆粒飼料喂動物,可保證動物食入飼料的全價性。此料形的缺點是在加工上耗電和費時較多,生產成本相對較高。制粒工藝對不耐高溫高壓的養(yǎng)分有破壞作用,尤其是對某些水溶性維生素的破壞作用較大。因此,在設計全價顆粒料的配方時,應考慮提高那些不耐高溫高壓的微量養(yǎng)分的安全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