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朱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7)
中國語言文學中存在著像中國語言作品中的語言美、文學人物中的形象美等各種各樣的審美因素。通過對這些審美因素的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建立更加完善的審美標準,還可以為學生審美水平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為了使學生的審美標準得到完善的建立,就必須要針對性地進行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yǎng)。在這一階段就需要學生認真地學習中國語言文學,從而進一步地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為學生日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中國的漢字最早出現(xiàn)在遠古時期,并且一直被人們采納實用至今。在當下的社會中,漢字仍然是最基本的交流途徑。同時,漢字也是一門文化藝術,漢字是由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根據(jù)自身的審美不斷進行改進得來的,因此,漢字不僅是一種交流工具,同時還是人們追求審美的重要體現(xiàn)。由漢字延伸出來的書法還成為我國中國傳統(tǒng)藝術之一。書法的出現(xiàn)也認證了中國漢字以及中國詞語中所蘊含的審美因素。漢字中的每一個詞語都是獨一無二的語言展示。因此,在漢字中的每一個詞語都有著極豐富的內(nèi)涵[1]。
詩歌不僅是中國語言文學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同時也是發(fā)展影響較為深遠的語言文學形式之一。詩歌中蘊含著大量的審美因素,因此,人們大都非常喜愛詩歌。詩歌具有較高的創(chuàng)作門檻,并且還要求相關的創(chuàng)作人員必須要有著扎實的文學素養(yǎng),充沛的想象力以及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等。同時,創(chuàng)作者在進行詩詞的創(chuàng)作時必須要按照格律的要求進行,要做到不僅使詩歌中的內(nèi)涵以及情感豐富,還要使詩詞的節(jié)奏朗朗上口,為后續(xù)人們的二次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因此,這就要求詩詞必須要具有高度地音樂美與韻律美,同時還要注重情感美的表達。因此,詩詞中必定包含了語言美。
竹林年齡結(jié)構(gòu)為3度竹以下,其中3度竹留20%,2度竹和1度竹各留40%,立竹量在140~180株/667 m2,竹子眉徑一般為7~9 cm,最大不能超過11 cm。竹子全部鉤梢,留存盤數(shù)12~15盤左右,第1檔開枝越低越好。材用林改造初期,由于竹子眉徑大、竹子高,鉤梢時留存盤數(shù)在15~17檔為好,立竹量可適當減少10~15株/667 m2。區(qū)塊內(nèi)留竹不宜過度均勻,最好預留2~3個面積在3 m2以上的空檔地帶,以便透光通氣。
考查要點:(1)主要考查鎂鋁合金中某一成分含量的測定計算或?qū)嶒灥脑O計。(2)合金與酸反應后再與堿反應,求沉淀的最大量或耗堿量等。
中國語言文學的學習是需要長期進行的,單靠課上時間無法滿足中國語言文學的學習要求。因此,相關的語文教師應該對自身的教學思路進行更改,不僅要重視課上的教育,還要重視對學生的課下教育。采用在課下督促學生進行中國語言文學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對于詩詞、小說等方面的中國語言文學的學習能力,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心情得到放松,還可以使學生的審美意識得到全面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目前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時刻關注著各項考試科目的學習,因此,平時大部分的學習時間以及學習經(jīng)歷都只放在各科考試內(nèi)容以及難點科目當中,忽視了其他科目的學習。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象,就必須要使學生認識到中國語言的文學價值,使學生了解到中國語言文學的學習對于語文科目學習質(zhì)量的影響。使學生更加重視對中國語言文學的學習。通過將中國語言文學的學習與語文的學習進行合理的連接,可以促使學生用更端正的態(tài)度進行中國語言文學的學習[2]。
語文課程的學習對于大多數(shù)的學生來說是較為困難的,并不能掌握真正的語文知識的學習方法,只靠死記硬背地進行語文知識學習。通過這種方式的語文學習,不僅無法使學生的學習被調(diào)動,還會使學生無法發(fā)現(xiàn)語文中的審美因素,也就導致學生無法進行審美因素的學習。因此,為了改變這一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相關的教師應該采取各種各樣的方法以及途徑改變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于中國語言文化的學習興趣。當學生有了這方面的興趣,就會更加積極地進行詩詞以及古典小說的閱讀。在這一閱讀過程中就會使學生了解到其中所蘊含的審美因素,從而使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
中國語言文化知識包含了語文課本中的知識,對于這些知識的學習也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審美因素。因此,為了使學生對于審美因素的認識與了解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可以采取加強語文知識學習的方式,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進行語文知識的研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使學生不再使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對于語文知識中的審美因素有更深的了解,提高學生自身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為學生之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審美基礎,同時,還可以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得到明顯的提高。
[本刊訊]2011年12月16日,上海市護理學會兒科專業(yè)委員會主辦的“兒科護理能力勝任”學習班圓滿結(jié)束。學習班特邀請世界健康基金會上海教育項目總監(jiān)徐麗華女士作了題為“現(xiàn)代兒科護理現(xiàn)狀和展望”的講座,授課內(nèi)容涉及“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臨床實踐”、“兒科護理安全管理”、“各年齡階段孩子的需求、特點和護理”、“早產(chǎn)兒發(fā)展性照顧”、“新生兒和兒童CPR與轉(zhuǎn)運模式”及“兒科臨床護理的最新實證”等兒科護理事業(yè)發(fā)展的動態(tài)與前景。來自全國各地60余名兒科護理人員參加了此次學習班,為上海兒科護理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總而言之,中國語言文學不僅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同時也是各種各樣審美因素的展現(xiàn)。通過對中國語言文學的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可以使學生在對中國語言文學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全面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審美水平得到提高。因此,相關的教師必須要重視對學生的中國語言文學的教授,積極地探索不同的方式進行課程教學,調(diào)動學生對于中國語言文學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同時,重視課后學生對于詩詞與古典小說等方面的閱讀狀況,充分地掌握學生的中國語言文學的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