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榮天
(寧波大學法學院,浙江 寧波 315000)
在當前關注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大學生綜合素質自然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法律素質作為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大學生法律素質提高將有助于推動國家法制化進步。但近些年發(fā)生的大學生犯罪事件,例如,浙江大學努某強奸案等,表明大學生的法律素質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而眾多的理論實踐證明了,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很難自我形成,需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其進行教育和培養(yǎng)。在當前依法治國的方針指導下,對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是各高校的重點工作。
大學生的法律素質的具體含義是大學生通過在大學校園內的學習深造,進一步對法律知識進行掌握,從而使大學生形成自身的法律意識。這種法律意識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品質,并且能夠外化為一種遵紀守法、合理利用和保護法律的法律能力[1]。大學生法律素質作為一個綜合性概念,可以將其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是一個總稱,主要是指大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和社會實踐,從中獲得與法律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法律理論知識不單單指日常生活里關于法律的常見知識,還包含了一些較為完整的專業(yè)的法律知識。而實踐經驗則指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獲取有關于法律方面的社會經驗。大學生在獲得實踐經驗的同時,還會因此影響到自己的法制觀念。
法律意識主要是指大學生對法律理論法律制度的一種認知。法律意識主要由三個層次構成,分別為法律心理、法律觀點和法律信仰[2]。這三個層次呈遞進狀構成,形成了從表層到里層、由感性到理性的三個階段的法律意識。
法律能力主要指的是大學生通過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識來糾正規(guī)范并指導自身的行為,同時也能夠以此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法律能力需要長時間的法律知識積累和法律意識的提高,并且需要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積累而形成。法律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個人法律素質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
法律知識不足是當前大學生法律素質中存在的明顯的現(xiàn)象。相關調查顯示,大多數(shù)大學生對于我國訴訟法及自身專業(yè)相關法律知識的了解甚為欠缺。對浙江省九所高校的大學生問卷調查結果中顯示,半數(shù)以上大學生缺乏足夠的法律相關知識,甚至是基本的法律知識。
在當前有一部分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薄弱,甚至還有一些學生挑釁法律的底線,他們對違法犯罪活動存在一種僥幸心理。有些大學生認為如果自己要犯罪的話,只要所使手段較為高超,就不會被公安機關查獲;還有些大學生對違法犯罪的事情認為只是好玩,并不會造成什么惡劣的后果。這從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了部分大學生法律心理扭曲的現(xiàn)象。同時,許多大學生心中并沒有形成法律至上的觀念。很多大學生對于法律的作用認識不足,以為權力和關系等因素仍在我國經濟社會上起主要作用。從這可以看出,法律至上的概念還并沒有在這些大學生心中樹立起來。
在當前的法治社會中,公民的基本權益保護全仰仗于法律。但多數(shù)大學生對于法律的應用能力較弱,例如,對于借錢這件事,多數(shù)大學生表示并不會要求對方在借錢的時候寫借條。雙方債務關系是否存在的主要條件就是借條,在借條是發(fā)生債務糾紛時的有效憑據。但很多學生礙于面子,不愿意讓借自己錢的人寫借條,這都是法律能力稍有不足的體現(xiàn)。同時,部分大學生的護法能力較差。每個公民都有和違法行為作斗爭的義務,只有敢于對這些違法行為說不,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才是一個守法的好公民。但部分大學生對于維護國家法律尊嚴仍然存在著一些顧慮,缺乏主動性。
針對以上問題,在此對如何增強并改進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yǎng)的策略進行闡述與總結,分為以下幾點。
要在對大學生法律教育時,將個案與法律相結合,讓大學生明白法律無處不在,就在自己身邊。首先,高校當前可以利用線上普法講座和開設法律選修課的方式,讓大學生對此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識。還可以將學生們身邊高校存在的違法犯罪案例進行整理,通過集體會議形式,用這些案例對學生們進行法制教育。其次,要拓寬大學生法律知識獲取的渠道,單純通過課堂教學和普法講座是遠遠不夠的[2]。要拓寬渠道,將法律知識融入大學生日常學習、校園生活中,加強輿論宣傳,例如,校園廣播、校報等方式對法律知識進行宣傳,讓大學生可以從多個渠道獲取法律知識。
對于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一個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家庭環(huán)境、校園環(huán)境還是社會環(huán)境都一樣。在家庭環(huán)境上,家長要做到遵紀守法,起到帶頭作用;在校園內,學校要做到依法治校,建立完善的學生權利保障機制等;在社會上,要做到立法上的民主化。政府部門各級單位要做到依法行政、文明執(zhí)法。社會各界要加大對政府和司法部門的監(jiān)督力度,使執(zhí)法透明化,增強人們的法律意識和對法律的信賴,從而構成良好的社會法治環(huán)境。
舉行一些有關于法律的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能力的有效辦法。在增加大學生法律知識、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前提下,開展法律實踐活動,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用法能力和護法能力。學校方面可以通過鼓勵學生組建法律社團、開展假期法律實踐活動以及舉辦具有法律特色的校園活動等手段,增強大學生的法律能力。
綜上所述,本文就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列舉了一些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社會主要發(fā)展的人才棟梁,對其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對我國未來社會法治化有重要的影響。加強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是每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