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士良,楊幫,王彩云
(灤州市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河北 灤縣 063700)
臨床常見內分泌科病癥是甲亢,是指:甲狀腺合成、釋放的甲狀腺激素過多,興奮性增高神經、循環(huán)及消化等系統(tǒng),誘導機體發(fā)生代謝亢進,因甲狀腺有過多的甲狀腺激素產生導致,引起機體交感神經紊亂、代謝亢進等,發(fā)病年齡集中于30-59 歲,研究病因較復雜,可能與精神壓力、內分泌紊亂、環(huán)境及免疫功能等有關,流行病學顯示[1],彌漫性毒性甲狀腺腫是最主要病因,占比約是80%,患者通常呈體重減輕、心悸、飲食增加等表現(xiàn),部分群體隨著疾病加重,呈眼瞼水腫、視力減退等癥狀,甚至發(fā)生甲亢性心臟病、危及患者健康,因此早期如何診治、成為臨床關鍵點。劉仁海[2]證實,丙硫氧嘧啶是常見藥,可抑制分泌甲狀腺激素、穩(wěn)定病情,但長期用藥仍會損害肝臟功能、影響藥效,臨床應用受限,因此甲巰咪唑藥物順勢出現(xiàn),可調節(jié)免疫、抑制甲狀腺激素分泌,促進疾病恢復、達到遠期療效機制,鑒于此,本文分析甲亢患者行用藥治療的價值,匯總。
回顧性研究,數(shù)據(jù)采集本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間收治的66 例甲亢患者資料,知情、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試驗組(33 例):18 例男、15 例女,年齡23-52 歲,平均(37.42±5.29)歲;病程3-8 年,平均(5.23±1.15)年;其中繼發(fā)性16 例,原發(fā)性17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有12 例,高中有11 例,大專及以上有10 例;參照組(33 例):19 例男、14 例女,年齡24-58 歲,平均(37.67±5.42)歲;病程4-9 年,平均(5.38±1.27)年;其中繼發(fā)性20 例,原發(fā)性13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有13 例,高中有10 例,大專及以上有10 例。P>0.05、可比較。
[納入標準]①與“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相符[3],經??萍谞钕俟δ軝z查確診;②呈小便次數(shù)增多、怕熱多汗等表現(xiàn);③超聲顯示局灶性回聲減低、甲狀腺血流速度加快;④≤1月內未服用影響甲狀腺藥物;⑤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伴病毒性肝炎、肝脾腫大;②近期行糖皮質激素治療;③懷孕、哺乳期女性;④伴全身感染、免疫性病癥;⑤器質性病變、惡性腫瘤;⑥用藥禁忌;⑦精神障礙、中途轉院。
參照組:丙硫氧嘧啶(廠家:廣東華南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743,規(guī)格50mg*100 片),初始單次服藥100mg,3次/d,待病情控制、適當減量,劑量未改、次數(shù)為2次/d。
試驗組:甲巰咪唑(廠家:北京市燕京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440,規(guī)格5mg*100 片),初始單次服藥30mg,3 次/d,待癥狀改善,適當減量,單次20mg、2 次/d。
兩組用藥均是3 月。
①甲狀腺激素:抽取空腹靜脈血3mL,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TSH(促甲狀腺激素)、FT3(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4(游離甲狀腺素),嚴格按說明進行[4]。
②肝功能:抽取空腹2mL 靜脈血,離心、待檢,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AST(谷草轉氨酶)、TBil(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ALT)、ALP(堿性磷酸酶)。
③不良反應:統(tǒng)計皮疹、白細胞減少及肝功能異常的例數(shù)。
Excel 表整理數(shù)據(jù),SPSS 22.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均數(shù)±標準差(±s),t檢驗。計數(shù)資料構成比[n(%)],χ2檢驗。檢驗水準P=0.05。
表2 肝功能比較(±s)
表2 肝功能比較(±s)
組別 ALT(U/L) AST(U/L) ALP(U/L) TBil(mmol/L)試驗組(n=33) 22.16±1.12 37.75±3.13 84.41±5.22 14.41±1.32參照組(n=33) 23.29±1.04 39.83±5.05 87.35±4.26 15.29±1.28 t 4.2471 2.0111 2.5066 2.7493 P P<0.05 P<0.05 P<0.05 P<0.05
表1 甲狀腺激素比較(±s)
表1 甲狀腺激素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aP<0.05;與參照組比較,試驗組bP<0.05。
組別 試驗組(n=33) 參照組(n=33) t P TSH(pmol/L) 治療前 5.41±1.45 5.52±1.53 0.2997 0.7653治療后 2.81±0.12ab 2.94±0.15a 3.8876 P<0.05 t-- 10.2655 9.6406 -- -- P-- P<0.05 P<0.05 -- --FT3(pmol/L) 治療前 9.35±2.04 9.41±2.12 0.1171 0.9071治療后 3.04±1.42ab 5.52±1.63a 6.5901 P<0.05 t-- 14.5835 8.3563 -- -- P-- P<0.05 P<0.05 -- --FT4(uIU/mL) 治療前 18.36±4.57 18.26±4.23 0.0922 0.9268治療后 9.22±2.15ab 14.12±3.35a 7.0714 P<0.05 t-- 10.3960 4.4075 -- -- P-- P<0.05 P<0.05 -- --
治療前比較甲狀腺激素無差異,P>0.05;治療后與參照組比較,試驗組甲狀腺激素降低更明顯,P<0.05,見表1。
與參照組比較,試驗組肝功能改善更好,P<0.05,見表2。
與參照組比較,試驗組不良反應占比更低,P<0.05,見表3。
表3 不良反應比較[(n),%]
甲亢是目前常見病,機體因甲狀腺激素分泌較多、廣泛散布于血液,升高甲狀腺激素濃度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分析病理機制是[5]:以血液循環(huán)為基點、不同程度的影響全身組織器官,誘導患者呈中樞神經興奮、代謝亢進等表現(xiàn),對身體健康有直接影響,因此根據(jù)疾病嚴重程度、早期提供用藥治療有積極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藥物、手術及放射碘療法均是常見治療方式,但后兩者治療時創(chuàng)傷性強、副作用多及患者依從性低,應用首選,因此臨床仍以藥物療法為主。既往研究表明[6],丙硫氧嘧啶是治療此病常見藥,屬嘧啶類抗甲狀腺藥物,作用機理是:通過對甲狀腺內過氧化物酶系統(tǒng)產生抑制,避免分泌甲狀腺激素,經干擾甲狀腺內絡氨酸碘化、縮合,抑制合成甲狀腺、甲狀腺內過氧化物酶活性[7],阻滯碘離子氧化成活性碘、阻斷酪氨酸碘化,發(fā)揮抗甲狀腺的功效,但長期服用此藥,副反應較多、影響疾病恢復。
研究報道[8-9],甲巰咪唑是治療此病首選,其是咪唑類藥,作用機制是:通過對甲狀腺內過氧化物酶生成有抑制,使甲狀腺內碘化物氧化、絡氨酸偶聯(lián)均能下降,避免T 細胞分泌甲狀腺激素的功能恢復,具起效短、維持時間長等特點,用藥后與葡萄糖醛酸結合、排泄出體外,且此藥還有調節(jié)免疫功能,抑制B 淋巴細胞合成、分泌抗體,避免免疫紊亂引起甲亢,增強療效[10]。
研究示:①治療前比較甲狀腺激素無差異,P>0.05;治療后與參照組比較,試驗組甲狀腺激素降低更好,P<0.05,說明甲巰咪唑可對甲狀腺內過氧化酶活性有抑制,對甲狀腺碘化物氧化有干擾,抑制機體合成FT3、FT4,降低高水平表達甲狀腺素值;②與參照組比較,試驗組肝功能改善更好,P<0.05,表示患者服用丙硫氧嘧啶后,體內有肝毒性活性代謝產物形成、酒損害肝功能,因此選擇甲巰咪唑能彌補不足、對肝功能影響更小;③試驗組不良反應占比(6.06%)低于參照組(24.24%),P<0.05,說明丙硫氧嘧啶經肝代謝,長期用藥損害肝臟,但甲巰咪唑經胃腸道吸收,僅有少部分被肝臟吸收,對肝臟干擾更小,表示本文與田彬彬[11]文獻相同,因此選甲巰咪唑用藥可達到理想療效、抑制分泌甲狀腺激素,預防用藥時損害肝臟、效果理想。
綜上所述:甲亢患者行甲巰咪唑治療能降低甲狀腺激素、避免損害肝功能,保證用藥安全、可為臨床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