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潤澤,孫陽,賈慧
(海軍航空大學,山東 煙臺)
近些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線上教育平臺日趨成熟,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的線上教育教學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模式和學習手段。一些采用課傳統(tǒng)堂教學模式的課程紛紛開始嘗試運用線上平臺進行教學模式的探索創(chuàng)新。將傳統(tǒng)45分鐘的課堂教學內容拆分再加工,形成以知識點為脈絡的短視頻學習資源,讓學生更加靈活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打破了傳統(tǒng)學習模式下時間和空間上的壁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這種碎片化的網絡學習也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比如碎片化的學習難以形成體系、學習內容完整性受到破壞,學生難以形成嚴謹完整的邏輯體系。同時學生在視頻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不高,單純被動地聽、看,缺乏深層次學習的發(fā)生,導致在學習深度以及實踐應用能力上有所欠缺。
鑒于單獨進行傳統(tǒng)線下教學或者單獨使用線上教學都存在一定弊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得到了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認同?,F(xiàn)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線下部分,往往是對線上學習進行答疑和對線上學習內容的補充和加強。形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但其本質還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魂,對于加強學習深度、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有限。為更好地利用網絡教育資源,加強學習深度、提高學生實踐運用能力。本文針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進行新的探索,通過線上平臺建立學習資源庫,依托線下課堂教學開展案例式教學研討。以線上自主學習輔助線下研討,線下案例研討鞏固線上知識運用,對飛行安全課程的教學模式構建進行了探索與研究。
《飛行安全》課程是面向飛行指揮、空中領航、航空管制等專業(yè)的一門職業(yè)素養(yǎng)培育課程,定位于相關航空專業(yè)的背景課程。飛行安全課程的目的是讓學員樹立飛行安全觀、建立起對飛行安全所涉及的人、裝備、環(huán)境及管理等各類要素的全局認識,將其系統(tǒng)化的理解,并內化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掌握把控飛行安全的方法,最終確保飛行安全。在課程內容上,涉及氣象、飛行原理、飛機構造、空中領航、航空管制等多個學科,涵蓋管理、心理、環(huán)境等多個領域。課程內容整體呈現(xiàn)點多、面廣的結構特點。
《飛行安全》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采用的是課堂講授,教學內容多,涉及面較廣。既要講人、機、環(huán)三要素,也要講飛行事故預防、預測、事故調查,還要講飛行安全文化課時偏少、內容較多,授課難度大。同時,為了讓學生在有限課時內完成學習內容,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下常采用教師講授為主,教師向學生“單向灌輸”,課堂成為教師的獨角戲。教師也既無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效把控,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缺乏了解。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只是被動接受,參與度低、缺乏深層次思考,對于所學理論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無法進行有效培養(yǎng)。
針對《飛行安全》課程所面臨的諸多難題,相關教育工作者也做出了許多改革嘗試。隨著網絡教育平臺的發(fā)展,突出開放性、自主性的線上教學模式為《飛行安全》課程的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帶了許多有益的啟發(fā)。針對基礎理論部分的講解,其知識點涉及面廣、強調基礎性的特點,非常適合開展線上自主學習,我們?yōu)榇藰嫿孙w行安全線上課程用于基礎理論部分學習。
飛行安全的基本理論部分涉及人、機、環(huán)、管等多方面知識,建設線上課程并非是簡單地將傳統(tǒng)課堂教學內容搬到屏幕上這么簡單,而是需要針對網絡教學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地再次梳理建設。根據相關研究顯示,采取分散學習策略的學習效果要高于集中學習。同時,將整塊知識進行拆分也可降低學生初次學習知識的抵抗情緒。因此在備課初期我們將課程體系內的教學內容重新梳理并進行碎片化處理。根據學生的注意力曲線規(guī)律,并結合案例分析的需要,將每個知識點制作成15分鐘以內的短視頻。力求讓每個視頻內容短而精,每個視頻只講清楚一個知識點。這樣讓學生再次查找回看時更加清晰、明確。同時結合網絡上流行的短視頻的制作方式,采用學生更加容易接受的形式來吸引學生在視頻學習中投入更多時間。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使學生能夠采取更加靈活自主的學習手段進行學習。另一方面,采用線上學習模式也更加方便了教師通過系統(tǒng)后臺清晰地掌握學生學習進度、了解學生的問題反饋,從而更具針對性制定線下教學重點,對課程進行持續(xù)性地優(yōu)化。
建立網上知識資源庫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形成了分析飛行安全問題所需的知識資源庫,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可像工具一樣取用。這也是《飛行安全》課程非常特別的一點。本課程的混合教學模式依托于案例式教學法。線上資源庫的建設服務于線下進行的案例式教學模式。整個資源庫類似于一個工具庫,各個知識點既可形成體系,又可進行點狀取用。學生在進行案例分析時,根據實際問題的類別,事故的成因可能選項很多。從中篩選甄別、選用合適的內容來解決實際問題,這也更加符合實際工作中進行安全事故分析的實際應用場景。在自主建設網絡資源的同時,我們還廣泛地吸納、借鑒網絡上現(xiàn)有成熟的相關優(yōu)秀網課,拓展學生的視野,最大程度上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線上課程短視頻學習在方便學生靈活自主學習的同時,也猶如雙刃劍一般暴露出一些弊端。比如碎片化的學習難以形成體系,學習內容的組織順序和完整性都受到破壞,學生難以形成嚴謹完整的邏輯體系,容易出現(xiàn)思維跳躍化、缺乏系統(tǒng)思考的周密性。同時,短視頻的高強度視覺刺激,容易讓學生產生自己快速學到了大量知識與技能的錯覺。此外,學生在視頻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不高,單純被動地聽、看,缺乏深層次學習的發(fā)生,導致在學習深度以及實踐應用能力上有欠缺。
對以上線上學習的弊端,讓我們再次意識到線下教學的積極作用。為更好地利用網絡教育資源,加強學習深度、提高學生實踐運用能力。同時,結合《飛行安全》課程的自身特點,我們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線上教學自主學習結合線下課堂案例分析教學的模式,對飛行安全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構建。從而實現(xiàn)線上服務于線下,線下檢驗運用線上所學成果的目的。
圖1 學習金字塔
在線下學習模式的選擇上,參考學習金字塔理論關于不同學習手段學習內容的留存率。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線下部分教學方式設置為主動學習的三種模式:討論、實踐、教授給他人。以案例教學為牽引,學生圍繞案例進程展開討論分析,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具體案例分析實踐,在交流與辯論中加深知識的理解深度。
由于采用線上教學的方式,已將基礎知識的教學任務放到線上,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這樣就將寶貴的課堂時間留給教師和學生進行學習效率更高的討論與互動交流。正是由于線上模式的加入,大大減輕了老師課堂上講授基礎理論的壓力,因而線下教學就可以采用更具革新性的創(chuàng)新。
為了能實現(xiàn)學生轉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本課程的線下模塊采用了案例教學模式,之所以采用案例教學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幾方面考慮:
從《飛行安全》學科的發(fā)展歷程來看,本學科是基于對事故案例的經驗教訓不斷進行總結反思發(fā)展而來。采用案例分析方法講授,更加符合學科的發(fā)展特點。利用偵破迷案的邏輯情境推進事故案例分析,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也保證了分析教學目標的高質量達成。
從飛行安全課程目標來看,讓學員樹立飛行安全觀、掌握把控飛行安全的方法,最終確保飛行安全是學習的最終目標。要實現(xiàn)課程目的,不僅是講知識,更是幫助學員樹立安全意識,建立起對飛行安全所涉及的人、裝備、環(huán)境及管理等各類要素的全局認識,將其系統(tǒng)化理解,并內化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提升學生的安全素養(yǎng)、將所學的安全理論知識能夠運用到實際的飛行工作中去。突出實踐運用能力與工作情景構建的案例分析模式無疑是一個較好的實現(xiàn)途徑。
飛行事故的發(fā)生具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復雜性與原因不易明確的爭議性。要厘清事故的發(fā)生根源與防范措施,需要多角度、多維度地開展分析與討論。正是由于飛行安全事故分析的特點,所以非常適合學生開展分析研討。引入經典事故案例思辨,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深入挖掘飛行事故預測預防的創(chuàng)新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飛行安全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理實結合,還可促進學生飛行安全文化素養(yǎng)與飛行事故防控技能的同步協(xié)調發(fā)展。
從學員的專業(yè)組成來看,他們來源于與飛行相關的不同專業(yè),他們渴望了解本崗位在飛行活動中所承擔的職責以及本崗位在保障飛行安全活動中所發(fā)揮的作用。本課程作為專業(yè)背景課,采用貼近實際工作的案例分析為他們提供了更具全局性地了解未來崗位職責實踐平臺。此外,通過前期課程課后調查問卷顯示,在幾種線下授課模式的投票中對于案例分析式教學投票率高達65%,學生表現(xiàn)出空前的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參與其中的熱情,提高學員學習過程的參與度,促使深層次學習的發(fā)生。
案例教學構建的總體思想是以飛行訓練中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為藍本建立飛行安全事故案例庫。通過編寫多角色劇本,圍繞同一案例讓學員從不同視角深刻分析事故案例原因與相關安全管理問題,切實提高學生對于所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
由于組織飛行訓練的全過程涉及多崗位協(xié)作,多崗位人員共同對飛行任務的安全負責。因此我們根據飛行訓練任務的不同,設定相關人員角色。分別按不同角色視角編寫案例推理劇本。同一起飛行案例將根據角色的不同,形成8份劇本。每一份劇本都將從其自身的視角參與到事故發(fā)生的全過程,并且劇本中還包含了大量影響安全問題的細節(jié)刻畫,從而客觀展現(xiàn)出飛行任務中所存在的諸多安全潛在風險,為分析案例事故分析、學生討論思辨提供了大量線索資源??梢哉f高質量的劇本是開展案例式研討教學的基石。
在開展線下教學時,將基于學生的專業(yè)以及學習意愿,進行分組并選擇不同的角色劇本,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學習。首先在規(guī)定時間內分別閱讀自己的劇本,了解案例的不同階段的背景信息。劇本的整體進程根據飛行任務的關鍵節(jié)點分為章節(jié)設置停頓,在關鍵點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就前期觀察與分析做出預測、討論潛在風險源、提出管控建議。在整個案例完成后,以小組討論分析的方式匯總討論成果。根據所選崗位的不同分別提交飛行事故分析報告,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運用能力,使學生具備相關分析運用的能力。
整個線下案例教學的核心是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將學生身份轉變,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角。教師在線下教學的定位偏向于討論的發(fā)起者、組織者。主要作用在于課堂組織、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員展開討論。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回答做出反饋,并引導學生的研討方向。教師的作用類似與法庭中的法官,而學生更像是律師,通過學生的思考、講解、辯論,最終給出事故的分析結果。轉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真正實現(xiàn)教師引領、學生主導的新型教學實踐,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采用案例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老師講授輸出、學生被動灌輸?shù)膫鹘y(tǒng)學習模式。既利用了互聯(lián)網手段的靈活多樣性特點,又結合了案例討論深度學習的優(yōu)勢。一種全新的模式在投入初期也必然會面臨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我們在采用該模式進行教學實踐中也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思考:
首先是學生線上學習的有效監(jiān)管。采用線上學習的初衷是為了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壁壘,更加方便學生的自主學習,但這也給部分缺乏主動性的學生帶來了偷懶?;臋C會。必然會存在部分學生替做、抄襲等不良現(xiàn)象。線上學習作為課程學習的基礎,若降低線上基礎知識學習的質量,必然會對線下案例研討帶來直接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優(yōu)化線上考核手段,比如擴大線上測試試題庫的容量、對于不同學生用戶將得到不同的測試題目。同時提高線上討論交流的分數(shù)權重,更加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學習成果。此外還可采用固定時間與場地進行線上考試,以此保證考核的公平性。
此外,對于老師而言,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對于課程準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開課前的前期準備工作。作為案例教學的關鍵案例庫建設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與心血。一是要保證案例合適的復雜度,既不能過于復雜,導致學生短時間內難以介入;又不能過于簡單,使學生缺乏有效的思考空間。同時,對于劇本編寫過程中,如何更好地還原真相、適時恰當?shù)亟衣肚楣?jié)線索的設置,也需要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反饋不進行調整,最大程度上提高研討的效率。二是案例庫的多樣性。盡量能夠涵蓋不同類型安全問題,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飛行活動、拓展他們對于飛行安全的認識。三是針對學生心理特點,在案例選擇中,應注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多選擇成功處置的案例或飛行事故等級較低的案例,避免展現(xiàn)過于可怕的事故場景。從而增強學生的信心迎接未來的職業(yè)生涯。
另一方面,案例式混合教學也對教師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飛行安全學科本身就具有復雜性,要求教師具備人、機、環(huán)、管等多領域復合知識結構。同時,在開展研討式教學過程中,互動環(huán)節(jié)較多,學生的思路也將更加活躍。教師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課堂把控能力,與更靈活的現(xiàn)場處置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加強對于案例教學法的研究,針對教學內容的需要做好更加充足的準備。
在線下教學資源建設方面,隨著相關配套實驗室的建設,后續(xù)可采用更豐富的案例實踐教學形式。通過模擬器飛行、VR情景再現(xiàn)等現(xiàn)代化手段更逼真還原案例細節(jié),從而更貼近實際飛行訓練場景。并且在案例分析環(huán)節(jié)加強互動性,針對學生的處置方法不同給予更多樣化的事故結果,使案例教學擺脫形式單一、流程固定的制約。
課程學習成績的評價主要分為線上線下兩部分,線上成績占40%,線下成績占60%。
其中線上部分主要由知識點作業(yè)與線上考試以及發(fā)帖討論三部分組成。依托于網絡平臺的數(shù)字化處理能力,線上部分的成績可以大數(shù)據分析的形式呈現(xiàn)。教師可更加清晰地了解學生對于不同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從而對線下教學作出更加有針對性地指導與規(guī)劃。
線下部分成績評價則主要對學生課堂討論參與情況與案例分析報告進行打分。為了避免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消極應付、渾水摸魚的現(xiàn)象發(fā)生,案例分析報告將根據所選角色的不同分別提交。旨在讓學生能夠結合崗位,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切實將所學知識能夠運用到實際的安全問題分析中去。
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給我們教學手段的豐富以及教學形式的拓展帶來了極大的幫助,面對這些新形態(tài)、新模式的發(fā)展,我們如何利用好這些新平臺更好地來輔助教學,成為一項極具挑戰(zhàn)性的課題。發(fā)揮線上教學的靈活性、重視線下研討交流的深入性與高效性,應該是未來混合式教學的一個方向。要做好這一創(chuàng)新模式的應用與拓展,教學工作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與心思。而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最終落腳點是讓學生轉變學習觀念,真正地從傳統(tǒng)課堂的被動式學習轉變?yōu)樽灾鲗W習,真正切實提高學習效果、提高實踐運用能力。從初級的具體知識學習轉變?yōu)閷W生受益終身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