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群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福建 福州 350007)
在一個以實用性技術人才為主要需求的時代下,師范類院校所要培養(yǎng)的人才往往以未來專業(yè)教師為主,對任何一位教師來說,除了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yè)技能外,還需要具有強大的實踐能力,這種實踐能力集中表現在授課能力、課堂把控能力、與學生溝通能力等方面。就這些實踐能力本身而言,很難通過單純的理論學習得到提升[1]。為此師范類院校的實訓基地就肩負著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任務,而實訓文化就是在實訓基地中形成的一種文化形式,對學生綜合品質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所謂師范院校實訓文化,是指在師范類實訓基地中形成的文化氛圍。它往往以師范類院校實訓基地為中心,由實訓部、指導教師、專業(yè)教師、學生共同塑造形成的一種文化形式,并通過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種文化形式共同組合而成。
物質文化是師范類實訓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直接、最顯眼的文化形式。物質文化主要是以展板的布置、口號的張貼、各種物品的擺放、各種設備的布局等形式呈現出來的。這些物品看似與學生專業(yè)技能的提升沒有太大的聯(lián)系,但卻從側面對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產生一定的影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
精神文化是一種看不到、摸不著的文化形式,它是實訓室文化的整體方向和文化實質,同時也是實訓文化中最高層次的文化內涵[2]。它往往使用實訓基地全體成員在共同工作和實訓過程中所形成的道德思想、職業(yè)道德、行為規(guī)范、文化價值觀等。在這些文化之中,精神文化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最后是制度文化,這一文化類型是以實訓基地的管理制度、行為規(guī)范以及對應的行為準則等制度所構成的文化類型。對于任何一個實訓基地而言,如果沒有可靠的、切實可行的制度作為約束,是無法保證整個實訓工作的順利開展的。
與其它專業(yè)的實訓基地文化建設相比,師范院校的實訓文化基地有著很多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校園文化氛圍濃厚
由于師范類院校的實訓內容主要是以教學為主,而教學都是在校園中開展的,因此師范院校的實訓文化建設的第一個特點自然是以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為主。在師范類院校的實訓基地之中,要想更好地將文化品質展現出來,必須將整個實訓的基地轉變?yōu)橐粋€充斥著濃厚校園文化氛圍的場景,通過多種角度、多種層面出發(fā)提升校園文化內涵,才能讓其變得更加富有文化氣息[3]。
(2)課堂文化氛圍突出
在師范類實訓基地中開展的實訓活動大多數是以學生開展各種教學實踐為主要形式,因此自然就少不了課堂文化的氛圍。在對實訓室內進行裝修過程中,應注意對課堂文化氛圍的營造與突出。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實訓基地中的很多物品在擺放過程中都與現實課堂有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不論是基本的講桌、講臺等基本器物,還是口號、標語等內容,都是以實際為主的;第二,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由于是要進行課堂實踐,因此自然少不了對其課堂內容的展示與表達,從而使課堂變得更加富有特色。
(3)師德文化氛圍強烈
對于教師而言,不僅要具備基本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能力,同時還應具備良好的師德,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師范院校實訓基地作為培養(yǎng)教師的場所,自然不能僅僅從教師的專業(yè)能力上著手開展教學,更應從提升師德方面入手。因此師范院校的實訓文化中需要有濃厚的師德文化氛圍。通過將更多師德文化融入到實訓之中,讓實訓基地變得更富有文化氣息,也能讓學生對師德的形成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1)有助于師生職業(yè)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所謂職業(yè)素養(yǎng),是指在工作過程中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良好的專業(yè)技能。作為一名教師,其本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主要表現在扎實的專業(yè)技能和良好的師德品質兩個方面。實訓基地的文化建設對教師這兩個方面的形成有著促進作用。一方面,實訓基地文化建設中有一部分內容是專業(yè)技能的學習,當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開展實訓時,自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另一方面,實訓基地的文化建設更重要的是對教師職業(yè)品質文化的傳播,同樣有助于提升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
(2)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課程建設
在對師范類實訓基地的文化建設過程中,不僅能夠使學生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有很大的提升,同時還能對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豐富人才培養(yǎng)課程建設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對高校師范類院校來說,其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建設和優(yōu)化必須在加強與校企合作的基礎之上才能夠更好的進行。由于直接與各個企業(yè)之間展開合作難度大,盡管很多院校與其它的企業(yè)和學校有一定的聯(lián)系,但其實踐效果并不明顯。同時,當更多的學生以實踐為目的進入到了實訓基地開展教學實踐中,實驗室本身文化質量的好壞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實踐的成果。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實訓中心的文化建設,對優(yōu)化課程建設有一定的促進意義。
(3)融合一線實訓需求
實訓基地作為學生開展一線實訓活動的重要場所,不僅肩負著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融入并轉換為專業(yè)技能的重要職責,同時也肩負著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任務。因此,學生們需要在這樣的場合中開展更加深入的實踐與學習。然而在此過程中,如果實訓基地周邊環(huán)境比較惡劣,到處都是一些不文明、不利于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形成的現象與內容,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專業(yè)技能的發(fā)展。因此實訓基地的文化建設,能夠促進實訓基地文化水平的提升。
(4)提升學校文化品牌
對于任何一所高校而言,文化品牌的建設與傳播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學校文化品牌不僅能提升學校的整體知名度,還能為提升學校的綜合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為此,很多學校都非常重視本校文化品牌的建立與傳播。在進行更加深入的文化建設過程中,實訓基地作為高校教學教研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場所,其文化建設自然成為促進該學校文化品牌建設的重要因素。
對于師范類院校而言,其本身的主要職責是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專業(yè)技能和師德的教師,人才的培養(yǎng)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因此師范院校內的實訓基地文化建設的內容與要求必須與教育行業(yè)之間保持更加緊密的聯(lián)系。
就師范類實訓基地本身而言,其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三種基本形式,在這三種文化形式中,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基礎和導向。其中物質文化是主要的硬件,負責整個校園文化宣傳的管理。制度文化則是精神文化的行為體現和約束。因此師范類院校實訓基地的文化內容的實質應該以精神文化為主,通過這種文化的建設與傳播,更好地提升實訓基地相關設備的完整性,改善基地的實訓環(huán)境,督促全體師生在實訓過程中能夠嚴格按照既定的要求開展各種工作和學習,共同遵循最高目標和價值標準,因而其本身具有價值導向、精神陶冶、啟迪促進、規(guī)范約束、心理構建、群體凝聚及社會輻射等功能。
作為師范院校的實訓基地,必須努力通過各種方式營造出一種富有企業(yè)工作場景氛圍的實訓環(huán)境,并通過此環(huán)境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身臨其境的真實體驗,充分感受到實訓過程中的企業(yè)文化。對于師范類院校來講,這種企業(yè)工作場景更應該是以學校的形式為主,高校應努力為學生打造出一個符合中小學校園環(huán)境的實訓基地氛圍,從外部場景的布置到校園內部的一花一木的設置,再到教室內部的各種物品的擺放都應嚴格遵循目前各大中小學校的基本要求,才能夠讓學生更加真實的感受到實訓過程的真實性。
為了更好的達到這一目標,應努力從以下幾點出發(fā)。
首先,在教室外部的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設過程中,不論一些口號還是展板都應充分體現出學校本身的特征。比如在一個以小學教育為主要場景的實訓基地中,校園內外的各種展板就應更多的表現小學生的文化氛圍,通過將小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行為習慣以圖片的形式融入到展板之中,以便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的體會到這種小學文化對自己的影響。
其次,在教室的物品和其它內容的擺放過程中,更應以中小學?,F有教室的布置為參考。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在一所小學學校中展開教學,從而更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再次,在進行校園的整體布局和規(guī)劃過程中,實訓基地內部應該有各種各樣的實驗文化產品以及一些基本的實訓口號等內容。
將這些內容融入到教室內不僅能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實訓過程中所應注意的基本問題,同時還能讓學生更好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提升自身能力與對教師素質的認識程度。
制度文化對于一個學校來說十分重要。合理的校園制度是學校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保證,同時也是保證班級各級成員按照教師既定的日常教學活動安排開展教學的前提。因此在進行相關的師范類院校實訓基地的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注重制度文化本身對高校學生實訓過程的重要影響。通過制定與中小學相似或更加接近的制度文化來約束實訓的學生,從而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更好地明確中小學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基本制度。
為了更好達到以上目標,在實訓基地的文化建設中應努力做到如下幾點:
首先,所有的制度內容必須要以紙質版或實物版的方式融入到實訓之中。讓學生在開展實訓過程中能夠第一時間明確并熟知這些基本的制度文化,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實現這一點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過制作平面版式設計,將各種口號制度以紙質化的方式呈現在墻體之上,從而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看到這些制度。
其次,實訓室人員可以通過制作各種音頻視頻等方式,隨時為學生傳播實訓室的相關管理制度,讓每一位進入到實訓室開展實訓的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到這些制度,引導學生對各種實訓文化有更加直接的認識,以便在日后的學校教育和管理過程中形成更加完善的制度管理意識。
最后,在制度文化設置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結合學校和教室本身的文化進行比較和分析,通過優(yōu)化的方式將各種整合后的制度文化以文字或口號的形式總結出來,并傳遞給學生,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在不斷地實踐過程中更為直觀的感受到這些制度文化背后的內涵。
6S 化管理方式是一種日本企業(yè)中廣泛流行的一種先進的管理制度,其基本含義是指對生產現場環(huán)境全局進行綜合考慮,并以此來制定各種切實可行的計劃和措施。對于師范類院校的實訓基地來講,盡管其本身不會以生產車間的形式展現出來,但學生卻依然需要通過大量教學實踐的方式,來開展各種實訓環(huán)節(jié),因此這一管理模式,同樣適用于師范類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6S 化管理方式主要分為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yǎng)、安全六種類型。為了更好的開展日常教學,教師應將這些內容更好地融入到具體實踐環(huán)節(jié)之中。
首先是整理。在進行實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對各種物品的擺放及歸類。當課程結束以后,教師應督促學生將各種教具以及學生的桌椅擺放整齊,同時對一些利用率不高的設備進行適當的空間規(guī)制,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破損的設備進行及時保養(yǎng)與維修等。
其次是整頓。這里所說的整頓主要是指對實訓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各種問題進行合理的準備和安排。實訓活動開展后,必然會暴露出各種問題,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更好的找到問題原因以及解決方案。
再次是清掃。這里所說的清掃主要是指對實訓場所的大清掃。實訓場所的衛(wèi)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形成一種時刻保持室內衛(wèi)生整潔的好習慣,同時應將清掃的文化引入到學生的思想之中,保證學生具有良好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第四是清潔。清潔指的是教學過程中的個人儀表,以及對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的儀表美觀等的關注與整理。首先教師應要求所有學生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并以規(guī)范的儀表進行實訓,從而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進行教學模擬過程中,教師會督促中小學生形成正確的環(huán)保儀表意識與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五是素質。通過實訓,教師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yè)素質與修養(yǎng),通過不同方式為學生灌輸各種文化素養(yǎng)的內容,以便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訓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
最后是安全。盡管與其他的實訓場所相比,師范類的實訓場所主要以教學為主,因此其安全風險并不是很高,但仍然要在實訓場所進行安全教育,保證每個學生在實訓過程中都能具有良好的安全防患意識,使學生可以更加安全的開展各種實訓環(huán)節(jié),以便更好的達到實訓目的。
在進行師范類實訓基地的文化建設過程中,由于實訓文化的優(yōu)劣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整個實習過程中的質量和未來學生進入到工作崗位后的職業(yè)道德的形成,因此必須充分考慮實訓基地文化建設的內涵。為了更好地增強實訓基地的文化建設力度,作為教師應努力從構建企業(yè)工作場景的實訓環(huán)境、創(chuàng)建學校標準的基地制度文化、引進6S 化管理方式三個角度出發(fā)開展相關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實現師范類實訓中心文化建設,讓師范類專業(yè)更具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從而為師范類專業(yè)人才隊伍的發(fā)展和壯大提供源源不盡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