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德 王永克
番茄喜光、喜溫,不耐強光和高溫。越夏番茄的結果期恰恰處于一年中溫度最高的時期,棚內溫度經常超過40℃,容易出現(xiàn)開花坐果難的現(xiàn)象,且生理性病害發(fā)生嚴重,病毒病極易發(fā)生。這些不利因素使越夏茬番茄產量低、品質差、栽培管理難度大。要解決這些問題,在管理上必須抓好以控溫御熱為重點的關鍵技術。
一、品種選擇
所選品種首先耐熱性要好,保證在30~35 ℃時能正常坐果,如百利、百特等。此外,泌陽縣近年越夏茬番茄TY病毒病多有發(fā)生,因此,在品種選擇上要注意選擇抗病毒品種。
二、科學栽培方式
泌陽縣菜農大多習慣采用平畦栽培越夏番茄。定植之后為了防治雜草,還將畦面用黑色地膜覆蓋,相關的農事操作就在畦內地膜上進行,這樣就使得地膜緊貼地面。農事操作和灌溉在同一行內,導致土壤與空氣的氣體交換受阻,土壤中氧氣含量低,根系活力下降,影響番茄植株對水分和營養(yǎng)的吸收,最終導致植株長勢弱,膨果速度慢。
建議將平畦種植改為起壟種植。對已平畦種植的可結合培土分次使畦心變?yōu)閴疟常话惴?~3次培土完成。同時,要注意地膜覆蓋的方式。用鐵絲等將地膜支起,增加土壤表面的空氣流動。操作行與灌溉行分開。
三、合理密植
泌陽縣不少地方用拱棚栽培越夏番茄,因前茬是西瓜,密度較低,不但浪費了土地,使產量受到很大影響,而且后期光照過強,果實容易出現(xiàn)日灼病。
建議菜農在定植越夏番茄之前,全面平整土地,合理規(guī)劃棚內空間,按照合理的株行距定植。一般單干整枝時株距35~40 cm,雙干整枝株距可在45~50 cm,行距保持在70~80 cm。
四、育壯棵,晚留果
生產實踐證明,越夏茬番茄植株下部留果過多,會消耗過多營養(yǎng),嚴重影響莖葉和根系的生長,光合產物積累少,最終對后期的開花坐果產生不利影響。
建議植株下部留果不宜過多。若莖稈較細弱,可剪除第一穗花,先培育健壯植株再多留果。剪除第一穗果,一是因為留住第一穗果不利于番茄的高產,二是因為育苗期溫度高,穗果往往因花芽分化不良所結出的果商品性差。若植株長勢較健壯,第一穗果可以留2~3個,第二穗果留3~4個,第三穗果留4個,向上果穗可留果4~5個。
五、降低棚溫
當溫度達35 ℃時,番茄植株的同化產量和呼吸消耗處于平衡狀態(tài)導致番茄拔節(jié)長、葉片大、莖稈細。番茄開花坐果期對于溫度的反應更為敏感,一般要求白天溫度不能高于30 ℃。如果溫度增加到30~35 ℃時易導致果實著色不良。因此,管理此茬番茄必須盡量降低棚內溫度。通風是調節(jié)溫度的基礎措施。在加強通風的基礎上,還應采取遮光、噴水、掛設遮陽網等措施降低棚內溫度,將溫度控制在白天20~30 ℃,夜間15~20 ℃。
(一)鋪秸稈,多留葉
在操作行內鋪設秸稈、稻殼可保濕降地溫。夏季在操作行內覆蓋作物秸稈后,能降低地溫4~5 ℃,還可以減少澆水次數。菜農在種植越夏番茄的時候,一般會把底部葉片留下,可將地面覆蓋起來以阻隔強光,降低種植行土壤溫度。
(二)使用功能性產品,提高番茄耐熱能力
不少功能性產品可提高蔬菜對高溫逆境的耐受能力。效果較明顯的有甲殼素、海藻精等。甲殼素能誘導蔬菜產生多種抗性物質,有些具有預防、減輕或修復逆境對植物細胞的傷害,能促使作物生長健壯,顯著提高其抵抗高溫干旱的能力。海藻中提取的海藻多糖、酚類多聚化合物、甘露醇、甜菜堿、天然植物生長調節(jié)物質和氮、磷、鉀、鐵、硼、鉬、碘等微量元素,可以提高蔬菜抵抗各類逆境的能力,包括高溫、干旱、強光等。一般連續(xù)噴施3次以上海藻肥番茄可表現(xiàn)出明顯的抗逆效果。
(三)安裝噴灌系統(tǒng)
在棚室中安裝噴灌系統(tǒng)。在大棚骨架的中央大約每隔5 m留1個噴頭,噴頭上的擋板受到水的沖擊不停擺動,使得棚室中每個位置都能噴到水。這種葉面噴水的方式對于棚室降溫十分有效。需要注意的是,長度過大的棚室安裝這種噴灌系統(tǒng)需要增加水泵的數量,保證每個噴水閥門供水充足。同時,使用噴灌可增加棚室濕度,降低病毒病的發(fā)生概率。若安裝這種專業(yè)噴灌設施成本較高,菜農也可安裝冬季澆水用的微灌設施,但要保證小孔朝上,保證水流向外噴出,以起到較好的降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