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麗
在我國農作物中冬小麥產量位居前列。冬小麥的揚花期、灌漿期和成熟期是以生殖生長為主,也是決定小麥豐產與否的關鍵時期。在小麥后期栽培管理過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可促使冬小麥獲得豐產。
一、揚花期水肥管理措施
小麥抽穗后生長速度加快,經過2~5 d就會有部分花開放,小麥進入揚花期。揚花期是小麥由營養(yǎng)生長進一步轉化為生殖生長的標志,也是決定麥穗籽粒多少的關鍵時期。
(一)生育特點
小麥開花可持續(xù)6~7 d,開花的適宜溫度為20 ℃,最低溫度為9 ℃,最高溫度為30 ℃;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70%~80%,低于20%不結實;如果揚花期空氣相對濕度過大,陰雨連綿,花粉就會吸水膨脹破裂,喪失授粉能力,造成不能結實。
(二)水肥管理
揚花期是冬小麥植株新陳代謝最旺盛的階段,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營養(yǎng)物質,要結合澆水追1次肥。氮元素是合成蛋白質和葉綠素的主要成分,這個時期施肥要以氮肥為主,可調節(jié)生理功能,還能增加小麥的綠葉面積。
小麥抽穗揚花期需水較多,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總量的40%,要結合施肥,澆1次“揚花水”,要澆足澆透。這個時期常會遇到“干熱風”天氣,當溫度高于30 ℃,會影響冬小麥的授粉能力而降低結實率,因此,澆“揚花水”不僅可以增加土壤和空氣的相對濕度,還有給麥田降溫的作用。
二、灌漿期水肥管理措施
灌漿期是決定小麥產量高低的關鍵時期。
(一)生育特點
小麥從揚花、授粉到籽粒成熟,需要經過30~40 d。從授精開始就進入了籽粒形成階段,這個階段要經過10~12 d。當籽粒長度達到最大長度的3/4時,稱為多半仁,標志著籽粒形成階段的結束。籽粒形成后,麥粒從多半仁經過頂滿倉,到乳熟末期為灌漿階段。籽粒灌漿階段一般要經過12~19 d。溫度太低時,乳熟期明顯會延長,乳熟期溫度對籽粒灌漿速度影響很大,適宜溫度為20~22 ℃,溫度高于25 ℃時蒸騰作用加速,促使灌漿時間縮短,干物質累積過程提早完成,產量降低。高溫能增加植株和籽粒的呼吸作用,消耗過多的有機物質。因此,在籽粒灌漿期應預防高溫干燥的氣候,特別是“干熱風”的侵襲。在高溫干燥氣候條件下或“干熱風”到來前,應實施澆水以降低地溫和改善田間小氣候。
(二)水肥管理
根據冬小麥灌漿期的生育特點,不僅要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通過葉片噴肥為小麥植株補充營養(yǎng),還能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保證根系活力,延長葉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從而使籽粒飽滿,粒質量提高。
適宜的土壤水分對籽粒灌漿十分有利,澆水可在開花后10~20 d進行。澆好灌漿水既能緩解麥田旱情,又能調節(jié)田間小氣候,防止“干熱風”天氣對灌漿的影響。灌漿水還能延長葉片功能期,防治植株早衰,有利于提高小麥產量。
灌漿后期土壤水分過多,會導致有機物更多地滯留在莖稈中,產量降低,因此,灌漿后期,就不需要再澆水了。小麥生長到灌漿后期,個體衰退,生理活動減弱,吸收養(yǎng)分能力降低。而此時的葉片開始由綠變黃,光合能力下降,制造的光合產物也減少,植株出現早衰現象,嚴重影響籽粒的灌漿程度??赏ㄟ^噴施葉面肥,為小麥植株補充營養(yǎng),緩解早衰對灌漿的影響。每667 m2用200 g磷酸二氫鉀和500 g尿素兌水50 kg進行葉面噴灑。磷酸二氫鉀能促進纖維素和木質素的合成,提高莖稈強度,防止小麥后期倒伏。
三、成熟期水肥管理措施
小麥成熟期是小麥生長中的最后一個時期。小麥進入籽粒成熟階段后,干物質積累變慢,籽粒中的水分很快下降,籽粒體積開始萎縮。籽粒成熟包括蠟熟期和完熟期兩個階段。
(一)蠟熟期
蠟熟期也叫黃熟期。進入這個階段的植株由綠轉黃,籽粒逐漸變硬,籽粒內含物質如凝蠟狀,可塑性較大,可用手擠破并搓成條,后期變硬,不宜捏碎。這個階段植株各個部位的可溶性物質仍然不斷向籽粒中運轉積累,但數量比前期要少。因而,干物質雖繼續(xù)增加但速度緩慢,蠟熟期一般為6~15 d。
(二)完熟期
當干物質停止積累,籽粒體積縮小,籽粒變硬,不能用手掐斷,這時就進入了完熟期。完熟期經歷的時間很短,一般僅為3~5 d。
四、采收時間
采收時間關系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小麥收獲過早或過晚都會造成減產。收獲過早,籽粒成熟度差,粒質量低,同時由于籽粒含水量高,脫粒困難,晾曬時也容易生熱發(fā)霉;收獲過晚,干物質不再增加,但莖稈呼吸作用仍然旺盛,容易消耗養(yǎng)分,而且完熟期結束植株全部枯黃,自然落粒,也會降低小麥的產量。因此,最好在小麥蠟熟期結束前采收,最晚不得晚于完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