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明明
(沈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00)
皮膚瘙癢作為最為常見的尿毒癥并發(fā)癥之一,往往發(fā)生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之中,其發(fā)生原因相對復雜,與患者自身皮膚遭受毒性產物刺激及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間存在著密切聯系,直接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睡眠質量,大大提高患者致死率。如何提高尿毒癥皮膚瘙癢的診斷治療有效性,得到越來越多從業(yè)人員的關注及重視[1-2]。目前臨床治療尿毒癥皮膚瘙癢以控制瘙癢程度為核心原則,往往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但是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甚至削弱患者的治療信心。尿毒清顆粒包含中藥活性成分,被廣泛應用于治療尿毒癥[3]。鑒于此,本文重點探究尿毒清顆粒聯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皮膚瘙癢的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一共納入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119例,入選時間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58例;其中,對照組男女比例為37∶21;年齡32~76歲,平均年齡為(47.88±3.52)歲;病程為6個月~7年,平均病程為(3.01±1.22)年。觀察組男女比例為36∶22;年齡33~75歲,平均年齡為(47.79±3.41)歲;病程為6個月~7年,平均病程為(3.02±1.23)年。兩組患者各項基本信息均不存在明顯差異性(P>0.05)。此外,兩組患者均知情簽署相關醫(yī)治同意書,均實行規(guī)律性血液透析時間超過1年;排除存在引發(fā)皮膚瘙癢的原發(fā)性疾病。
1.2 治療方法 基礎治療: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實行低磷、低鈉及低蛋白飲食,改變原有生活方式,治療期間戒煙戒酒,適當增加有氧運動量嚴格控制自身體質量,針對自身原發(fā)疾病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確保血壓、血糖及血脂各項指標始終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guī)治療,即:選擇德國Fresemius生產的F60高通量血液透析儀器,其制作材料為聚砜膜且表面積約為1.4 m2,設置超濾系數為每小時46 mL;選擇德國Fresemius生產的4008S容量控制透析儀,設置標準碳酸氫鹽透析模式,控制其透析血液流量不得超過每分鐘500 mL且血流速度不得超過每分鐘300 mL,透析完成后予以常規(guī)肝素抗凝處理。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實行尿毒清顆粒聯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即:每日4次每次5 g尿毒清顆粒與150 mL溫開水混合后予以口服;選擇德國Fresemius生產的F60高通量血液透析儀器,其制作材料為聚砜膜且表面積約為1.4 m2,設置超濾系數為每小時46 mL;選擇德國Fresemius生產的4008S容量控制透析儀,設置標準碳酸氫鹽透析模式,控制其透析血液流量不得超過每分鐘500 mL且血流速度不得超過每分鐘300 mL,透析完成后予以常規(guī)肝素抗凝處理。
1.3 判定標準 臨床療效標準:瘙癢癥狀完全消除為顯效,瘙癢癥狀大部分緩解為有效,瘙癢癥狀未緩解為無效;總有效率為前兩項有效率之和[4]。以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瘙癢癥狀進行評分,0~10分,0分代表無痛,10分代表劇痛難以忍受;評分越低,代表疼痛瘙癢癥狀越輕[5]。此外,分別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磷(P)、甲狀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及超敏C反應蛋白(CRP)各項指標水平變化情況。
1.4 統計數據處理 此研究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20.0處理相關數據,VAS評分及P、PTH、β2-MG及CRP指標水平變化等計量數據采用()表示,并采取t進行驗證;總有效等計數數據采取百分率(%)代表,并采取χ2進行驗證;P<0.05代表數據差異顯著。
2.1 臨床療效 對照組58例患者,顯效22例、有效23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77.59%;觀察組58例患者,顯效29例、有效2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55%。由數據可知,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治療前后VAS評分對比 對照組治療前VAS評分為(7.23±1.71)分、治療后VAS評分為(3.48±0.53)分;觀察組治療前VAS評分為(7.21±1.72)分、治療后VAS評分為(1.47±0.34)分。兩組治療前VA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VAS評分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3 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在P、PTH、β2-MG及CRP 4項指標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上述各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PTH、β2-MG及CRP指標水平變化情況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PTH、β2-MG及CRP指標水平變化情況對比()
注:與治療后對照組比較,aP<0.05。
尿毒癥瘙癢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它與多種尿毒癥因素及非尿毒癥因素有關,并存在造成患者自殺死亡的可能性。尿毒癥皮膚瘙癢的發(fā)生機制尚未明確,其發(fā)生原因相對復雜,如輕微炎癥狀態(tài)、周圍神經病變、相關物質增多、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鈣磷代謝紊亂、皮膚干燥、尿毒癥毒素及透析器材或抗凝劑過敏等[6-7]。
目前臨床治療尿毒癥皮膚瘙癢的方法多種多樣,包括中醫(yī)中藥治療、改變透析方式、口服藥物(阿片受體拮抗藥、受體拮抗劑、5-HT3及抗組胺藥)、紫外線照射及局部外用藥物涂擦等,而綜合治療方法應用最為廣泛,主張注重飲食的合理性及科學性,并通過有針對性的藥物醫(yī)治方案,使患者透析治療的有效性得到有效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高通量透析儀器當中的高分子聚合膜來說,其具備理想的生物相容性,且能發(fā)揮較強的吸附性以及水通透性,此外在擴散性能上也非常高,可使小分子毒素得到有效清除,并且高分子聚合膜能完全清除中大分子毒素。相關學者表明[8-9],高通量透析方法,可以使hs-CRP、β2-MG及PTH等中大分子毒素及炎性介質得到有效清除,進一步使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期間皮膚瘙癢癥狀得到有效減輕。此外,相關臨床研究表明,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使用有尿毒清顆粒,可使患者的腎臟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使鈣磷代謝紊亂得到有效改善,并使蛋白尿排泄量得到有效下降,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應激作用[10]。
綜上所述,尿毒癥皮膚瘙癢實行尿毒清顆粒及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的效果良好,能明顯提高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痛苦程度,且能控制各項臨床指標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