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建 朱志侖 吳溧興 陸 曙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qū)中醫(yī)院心血管科,江蘇 南京 211200)
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unstable angina,UA)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一種常見類型,主要發(fā)病機制為不穩(wěn)定斑塊破裂。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纖維帽的破裂是由細胞外基質(ECM)合成與分解的動態(tài)平衡失調造成的。ECM由膠原、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等物質構成?;|金屬蛋白酶(MMPs)具有水解彈性蛋白和明膠的能力,能夠破壞ECM的網狀結構,促進斑塊裂解[1]。MMP-9是MMPs家族中分子量最大的明膠酶,是造成易損斑塊破裂的主要降解酶之一。不穩(wěn)定斑塊易于破裂的側部(也稱肩區(qū))聚集大量的巨噬細胞、泡沫細胞,MMP-9表達明顯增加[2]。ACS患者冠狀動脈循環(huán)血漿及外周血清中MMP-9水平升高,且明顯高于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并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有相關性[3-5]。在新生血管的病變斑塊中,MMP-9的表達顯著增強,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MMP-9的水平與斑塊的易損性及頸動脈閉塞呈正相關[6]。易損斑塊中新形成血管的脆性高,ECM的穩(wěn)定性極差,且新生的毛細血管易撕裂,觸發(fā)斑塊破裂,導致ACS。以上眾多研究提示,MMP-9可作為反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wěn)定的標志物。2018年我們采用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療寒凝、痰濁、血瘀、氣滯證素UA患者32例,并與西醫(yī)標準治療30例對照,觀察對血清MMP-9水平及其基因表達的影響,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無錫附屬醫(yī)院心血管科UA住院患者62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齡41~76歲,平均(62.88±7.97)歲;病程1~29年,平均(8.74±1.62)年;Braunwald心絞痛分級[7]:ⅠA級3例,ⅠB級8例,ⅡA級5例,ⅡB級12例,ⅢA級1例,ⅢB級3例;危險分層[7]:低危9例,中危19例,高危4例;合并癥:原發(fā)性高血壓21例,2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癥7例,肥胖8例;吸煙7例。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38~79歲,平均(62.90±7.94)歲;病程3~32年,平均(9.02±1.76)年;Braunwald心絞痛分級:ⅠA級3例,ⅠB級5例,ⅡA級7例,ⅡB級11例,ⅢA級2例,ⅢB級2例;危險分層[7]:低危10例,中危16例,高危4例;合并癥:原發(fā)性高血壓23例,2型糖尿病8例,高脂血癥9例,肥胖6例;吸煙4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
1.2.1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參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7]。①癥狀:典型心絞痛,表現(xiàn)為發(fā)作性胸骨后或心前區(qū)悶痛,壓榨緊縮感,可放射至左肩背、左臂(可達無名指和小指)、頸部、下頜部等,可伴有出汗、心悸、惡心、嘔吐、呼吸困難、窒息感,甚至暈厥。②一般無異常體征,可見心率增快,血壓升高,汗出,焦慮或驚恐。③心電圖:追蹤靜息時心電圖、心絞痛發(fā)作時心電圖和心電圖連續(xù)動態(tài)監(jiān)測,ST-T波動態(tài)變化最具診斷價值。ST段壓低≥0.1 mV,或T波倒置≥0.1 mV。④心肌損傷標志物:心肌肌鈣蛋白I(cTnI)、肌鈣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正常或輕度異常。⑤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狹窄≥50%。根據病史、典型的心絞痛癥狀及相關輔助檢查,結合年齡和存在的冠心病危險因素,即可建立診斷。
中醫(yī)診斷參考《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yī)病證部分》[8]擬定。①寒凝:心胸疼痛,感寒疼痛加劇,肢體寒冷,苔薄白,脈沉緊。②痰濁:心胸窒悶或如物壓,身重困倦,胸脘痞悶,口黏膩不爽,咯吐痰涎,苔白膩或白滑,脈滑。③血瘀:心痛不已,刺痛感,痛處固定,胸悶心悸,舌紫或黯,舌有瘀斑,或舌下絡脈青筋暴露,脈澀。④氣滯:胸痛時作,痛無定處,胸脅脹滿,情志不暢可誘發(fā)或加重,或脘腹脹悶,噯氣或矢氣則舒,時欲太息,脈弦。
1.2.2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西醫(yī)診斷及中醫(yī)證素診斷標準中的任一證素;年齡30~80歲;受試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3 排除標準 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主動脈夾層、左室流出道梗阻性疾病(如主動脈瓣狹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等;急性感染、凝血功能異常者;嚴重肝、腎疾病及腫瘤、精神病患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西醫(yī)標準治療。根據文獻[7]制定方案,進行抗栓治療、他汀類、抗心肌缺血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Bayer S.p.A,國藥準字J20130078)100 mg,每日1次口服;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樂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15)75 mg,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58)20 mg,每晚1次口服;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AstraZeneca AB,國藥準字J20150044)47.5 mg,每日1次口服;單硝酸異山梨酯分散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095)20 mg,每日2次口服。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枳實薤白桂枝湯。藥物組成:枳實12 g,厚樸12 g,薤白9 g,桂枝6 g,瓜蔞皮12 g,瓜蔞仁12 g。日1劑,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溫服。
1.3.3 療程 2組均連續(xù)治療2周。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
1.4.1 中醫(yī)證候評分 參照文獻[8]擬定評分標準。主癥胸痛胸悶分為無、輕度、中度、重度4個等級,分別記0、2、4、6分;次癥心悸、氣短、畏寒、體寒肢冷、痰涎、口黏、善太息、脘腹脹悶分為無、輕度、中度、重度4個等級,分別記0、1、2、3分。舌苔、脈象:舌質淡,舌體胖大邊有齒痕,或苔白滑、白膩或濁膩,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沉緊、脈滑、脈澀、脈弦,舌苔、脈象異常各記2分,正常記0分。
1.4.2 心絞痛情況 觀察并記錄2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每周)和持續(xù)時間、硝酸甘油用量(每周)。
1.4.3 血清MMP-9水平 收集2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肘靜脈血2 mL,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出血清,-80 ℃低溫保存,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MMP-9水平,試劑盒為上海信然實業(yè)有限公司生產。
1.4.4 MMP-9基因表達水平 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測定。①全血總RNA抽提。治療前后收集2組患者靜脈血2 mL,注入2%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抗凝管,加入TRIzol試劑,按照試劑盒(上海博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說明書提取全血總RNA,-80 ℃冰箱保存總RNA提取物。采用BIO-RAD SmartSpecTMPlus核酸蛋白測量儀(美國BIO-RAD公司)測定RNA濃度,相對定量檢測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進行。②cDNA合成。按照TAKARA逆轉錄反應試劑盒[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說明書將總RNA逆轉錄合成cDNA。③實時熒光定量PCR反應。將cDNA加入擴增反應體系,行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采用SYBR?PrimeScriptTMRT-PCR KitⅡ試劑盒[DRR083S,寶生物(大連)工程有限公司],LightCycler?480實時熒光定量PCR儀(美國羅氏)。實時熒光定量PCR反應體系為20 μL,包括2×SYBR?Premix Ex TaqTM,1ng-100 ng cDNA,50 pmol/μL引物。兩步法PCR循環(huán)條件:95 ℃預變性30 s,1個循環(huán);95 ℃變性30 s,60 ℃退火、延伸20 s,40個循環(huán);溶解曲線分析 95 ℃ 1 s,65 ℃ 15 s, 95 ℃ 1 s。④實時熒光定量PCR校正品構建及相對定量分析。采用LightCycler Relative Quantification (Version 1.5)軟件進行相對定量分析,標準化比值計算公式采用2-△△CT法。設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GAPDH)為內參基因。內參基因和目的基因校正品均使用20個健康樣本外周血總RNA?!鰿T (樣本)= CT目的基因- CT內參基因,△CT (校正品)= CT目的基因- CT內參基因,△△CT = △CT (樣本)- △CT (校正品)?!鳌鰿T(2-△△CT值)即為MMP-9基因表達的相對定量值。引物設計由南京金斯瑞公司完成,引物序列見表1。
表1 引物序列
2.1 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分,
由表2可見,治療后治療組胸痛胸悶、心悸、氣短、畏寒、體寒肢冷、脘腹脹悶、舌脈評分及總分均較本組治療前下降,且均低于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胸痛胸悶、心悸、氣短評分及總分均較本組治療前下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2組治療前后心絞痛情況比較 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心絞痛情況比較
由表3可見,治療后2組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持續(xù)時間及硝酸甘油用量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2組治療前后血清MMP-9及其基因表達水平比較 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血清MMP-9及其基因表達水平比較
由表4可見,治療后2組血清MMP-9水平及其基因表達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治療后血清MMP-9水平低于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UA是一種心血管慢性炎癥的急性惡化疾病,其主要病理過程有血管內膜損傷、脂質沉積、斑塊形成、斑塊破裂和血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是對血管內皮損傷的一種保護性炎性反應,表現(xiàn)為纖維增生,如果損傷持續(xù),則回應過度,最終形成斑塊[9]。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整個形成過程中,脂質沉積是早期損傷反應的表現(xiàn)。白細胞和單核細胞激活成活化的巨噬細胞,通過清道夫受體攝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ox-LDL-C),成為泡沫細胞。泡沫細胞死亡后,釋放血漿脂蛋白和膽固醇酯,并沉降堆積,構成斑塊內脂質池。炎性反應繼續(xù),引發(fā)纖維性增生,生成斑塊表面的纖維帽。纖維帽的主要成分是平滑肌細胞,由血管內皮中膜的平滑肌細胞增殖、遷移而成。此類平滑肌細胞無法維持正常的收縮性能,可以分泌膠原蛋白、蛋白多糖和一些整合素,這些物質是ECM的重要組成部分。早期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脂質池小,纖維帽厚,斑塊表現(xiàn)為穩(wěn)定狀態(tài),但伴隨著血漿脂蛋白的沉積,脂質池逐漸變大,與此同時,單核-巨噬細胞或肥大細胞浸潤分泌蛋白酶(具有水解能力),特別是金屬蛋白酶,通過降解膠原纖維和抑制纖維的合成,使得纖維帽變薄,斑塊破裂的風險增大,斑塊由穩(wěn)定向不穩(wěn)定狀態(tài)轉變,外在常見因素有血壓增高、血管痙攣、血管收縮和擴張產生的剪切力,在內、外因素的合力影響下,斑塊破裂,導致UA的發(fā)生。易損斑塊的破裂與纖維帽厚度、脂質核心大小、炎性反應強度有著緊密關系。目前,UA的臨床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如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阿司匹林腸溶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他汀類調節(jié)血脂藥(阿托伐他汀鈣片)、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硝酸酯類藥物(單硝酸異山梨酯)等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調節(jié)血脂,舒張冠狀動脈,改善UA患者心絞痛癥狀,但患者用藥后容易產生藥物不良反應。
MMPs是一組系列蛋白水解酶,其濃度升高與纖維帽降解、ACS的發(fā)生呈線性相關[10-11]。研究表明,MMP-1、MMP-2、MMP-3、MMP-9表達在冠狀動脈斑塊中顯著增加[12]。MMP-9屬于MMPs家族的一員,其基因長7.7 kb,含13個外顯子和12個內含子,位于染色體的20q11.2~13.1,26~27kbp區(qū),其底物包含天然Ⅳ、Ⅴ、Ⅶ、Ⅹ、Ⅺ型膠原及變性Ⅰ型膠原、纖維蛋白原(FIB)和蛋白聚糖等[13]。MMP-9具有MMPs的共同結構特點,是一類蛋白水解酶,在體內以酶原的形式從細胞中釋放出來,通過蛋白酶的級聯(lián)反應被激活,其活性依賴于內源性Zn2+及Ca2+的存在。此外,MMP-9與彈性蛋白和明膠酶有較高的親和力,因而具有較強的水解彈性蛋白和明膠的能力。研究證實,ACS患者MMP-9水平增高,且與斑塊的易損性相關(用頸動脈血管超聲評價斑塊狀態(tài),可分為穩(wěn)定斑塊和不穩(wěn)定斑塊),不穩(wěn)定斑塊中MMP-9的含量高于穩(wěn)定斑塊,對嚴重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運重建、心源性死亡等心臟事件的發(fā)生有預測作用[14]。動物實驗研究也表明,MMP-9在造模成功的動脈粥樣硬化鼠的主動脈中高表達,提示MMP-9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且其濃度與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和狹窄程度呈正相關性[15]。由此可推測,MMP-9可作為易損斑塊的實驗室標志物,對評估冠狀動脈病變程度有一定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可指導臨床診治[16]。相關研究還發(fā)現(xiàn),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MMP-9濃度升高,且與升主動脈彈性降低相關[17]。
UA屬中醫(yī)學“胸痹心痛”范疇?!督饏T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載“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指出胸痹心痛的病機是上焦陽氣虛,下焦陰寒盛,胸陽痹阻,又“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從正虛與邪盛2個方面揭示了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機,強調了上焦陽虛為發(fā)病之本,下焦陰寒、水飲、痰濁等邪氣上逆為發(fā)病之標,為本虛標實之證,標實以寒凝、痰濁 、血瘀、氣滯為主。寒為陰邪,其性凝滯,寒氣侵襲人體,胸中凝結,脈管攣縮,血脈阻滯,發(fā)生胸痹。寒氣侵心,抑遏胸陽,寒氣凝滯,則血不行為瘀,氣不行為滯;寒凝血瘀氣滯使胸陽失運,心脈阻滯,胸痹而痛。氣行不暢而為滯,心氣郁結,運行無力,氣血失暢,痹阻不通而發(fā)心痛。痰源于津不化,瘀源于血不行,痰濁黏膩,阻滯血液運行,血運不暢為血瘀,血瘀則氣機痹阻,氣不行則津不化,津液失于氣化,凝結為痰濁。痰可致瘀,瘀可致痰,痰瘀膠結,更為壅滯,壅塞胸中,猝然心痛欲窒。寒凝、痰濁、血瘀、氣滯等實邪痹阻胸陽,阻滯心脈,發(fā)為胸痹。
枳實薤白桂枝湯宣痹通陽,瀉滿降逆,適宜胸痹偏實證。瓜蔞皮清熱化痰,利氣開郁,寬胸散結;瓜蔞仁清潤化痰;薤白辛散苦降,行氣導滯,溫通滑利,善散陰寒凝滯,通胸陽閉結,《本草綱目》載其“下氣散血”,與瓜蔞皮、瓜蔞仁相配能化痰通陽,行氣止痛,共為君藥。枳實辛行苦降,善破氣除痞,行氣化痰以消痞,破氣除滿而止痛;厚樸苦燥辛散,能燥濕,又下氣寬中、除脹滿,還可燥濕消痰,下氣平喘,《名醫(yī)別錄》云“主溫中,消痰下氣”,兩者皆為臣藥,以理氣通脈。桂枝辛甘性溫,辛散溫通,溫通經脈,散寒止痛,既可溫扶脾陽以助運水,又可溫腎陽,助心陽,通利血脈,為佐藥,奏溫散寒邪、通陽止痛之功。諸藥配伍,振奮胸陽,消除陰寒,降散痰濁,暢利氣機,則諸癥可除。既往研究顯示,枳實薤白桂枝湯能降低UA患者血清MMP-9、升高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1(TIMP-1)的水平,調節(jié)ECM的動態(tài)平衡,提高粥樣硬化斑塊的穩(wěn)定性,緩解心絞痛癥狀,促進心電圖缺血性ST-T段改變的恢復[18-19]。
本研究結果顯示,枳實薤白桂枝湯能夠降低UA患者血清MMP-9水平及MMP-9基因表達水平(P<0.05),且血清MMP-9水平較常規(guī)治療更低(P<0.05),從而更有效地防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纖維帽消化降解,穩(wěn)定易損斑塊,從而發(fā)揮治療作用,較常規(guī)治療更能改善患者中醫(yī)證候(P<0.05),減少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持續(xù)時間及硝酸甘油用量(P<0.05),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