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麗 李春林 雷美霞
(四川省內(nèi)江市中醫(yī)醫(yī)院內(nèi)8科,四川 內(nèi)江 6410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種器質(zhì)性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以活動耐量和心臟泵血功能下降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1]。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CHF是心肌舒縮功能障礙和心室擴大導致的結(jié)果,臨床治療主張拮抗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增強心肌舒縮力、減輕心臟后負荷和改善前負荷為主,臨床療效迅速、確切,缺點是患者往往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藥物副作用增加,經(jīng)濟負擔較重,部分患者依從性較差,可能中途停藥或者換藥,導致臨床療效不理想[2-3]。CHF屬中醫(yī)學“心悸”“喘證”“水腫”范疇,多表現(xiàn)為本虛標實證,本虛為氣虛和陽虛,標實為血瘀和水飲。并且中醫(yī)證型往往伴隨疾病的發(fā)展而變化,與心功能有較好的一致性[4]。益氣溫陽活血利水中藥聯(lián)合西藥能顯著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5]。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們在西藥治療基礎(chǔ)上聯(lián)合益氣溫陽活血利水方治療CHF患者62例,并與西藥治療62例對照,觀察療效及對中醫(yī)證候、血清B型利鈉肽(BNP)和心功能的影響,結(jié)果如下。
1.1 病例選擇
1.1.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6]。①心臟功能障礙相關(guān)的心血管病史;②CHF相關(guān)臨床癥狀及體征;③影像學顯示肺淤血及心影變大;④超聲心動圖顯示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50%。
1.1.2 中醫(yī)辨證標準 參照《慢性心力衰竭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7]辨證為陽氣虧虛血瘀兼痰飲證。①陽氣虧虛血瘀證主癥:心悸,乏力,氣短,喘息。次癥:倦怠懶言,易勞累,冷汗,面色、口唇紫黯。舌脈:舌質(zhì)紫黯,苔白,脈沉。以上主癥、次癥各具備2項,同時結(jié)合舌脈可確診。②痰飲證:面浮,肢腫,咳嗽,咯痰及胸滿腹脹。舌脈:舌質(zhì)淡胖嫩,舌苔潤滑,或滑脈。以上具備1項,同時結(jié)合舌脈可確診。
1.1.3 納入標準 年齡18~75歲;符合CHF西醫(yī)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為陽氣虧虛血瘀兼痰飲證;既往未進行中醫(yī)中藥治療;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1.4 排除標準 非缺血性心力衰竭、非心源性心力衰竭;有嚴重肝、腎、肺等功能障礙、營養(yǎng)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惡性腫瘤者;同時參與其他研究。
1.1.5 剔除標準 研究中途退出者;治療中存在嚴重不良反應(yīng)終止治療者。
1.2 一般資料 全部124例均為我院內(nèi)8科CHF住院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齡46~74歲,平均(55.9±8.8)歲;病程1.5~9年,平均(5.4±2.1)年;美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8]:Ⅰ~Ⅱ級28例,Ⅲ~Ⅳ級34例;原發(fā)性高血壓26例,2型糖尿病9例。對照組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齡44~73歲,平均(55.6±8.7)歲;病程1~10年,平均(5.5±2.3)年;NYHA心功能分級:Ⅰ~Ⅱ級30例,Ⅲ~Ⅳ級32例;原發(fā)性高血壓24例,2型糖尿病1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西藥治療。厄貝沙坦片[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49]150 mg,每日1次口服;酒石酸美托洛爾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390)25 mg,每日2次口服;螺內(nèi)酯片(杭州民生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070)20 mg,每日1次口服。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chǔ)上聯(lián)合益氣溫陽活血利水方治療。藥物組成:黃芪30 g,黨參15 g,白術(shù)10 g,茯苓10 g,丹參10 g,葶藶子9 g,桑白皮9 g,云苓皮9 g,桂枝6 g,防己6 g,車前子6 g,水紅花子6 g,赤芍6 g,五加皮6 g。日1劑,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
1.3.3 療程 2組療程均為3周。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 ①中醫(yī)證候評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9]對主癥(心悸、乏力、氣短、喘息)、次癥(倦怠懶言、易勞累、冷汗、面色口唇紫黯)進行評分,主癥各項按照無、輕、中、重分別記0、2、4、6分,次癥各項按照無、輕、中、重分別記0、1、2、3分。②血清BNP水平:2組治療前及治療1、2、3周均清晨空腹采集肘靜脈血3 mL,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BNP水平。③心功能:2組治療前及治療1、2、3周采用DC-N2S彩色多普勒超聲系統(tǒng)(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檢測患者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情況。④預(yù)后:統(tǒng)計2組治療結(jié)束后28 d的預(yù)后情況,包括死亡率、心力衰竭再住院率,采用Cox回歸分析預(yù)后情況。
1.5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9]。顯效:中醫(yī)證候評分下降≥80%;有效:中醫(yī)證候評分下降60%~79%;無效:中醫(yī)證候評分下降≤59%或增加??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2組療效比較 見表1。
由表1可見,2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分,
由表2可見,治療后2組中醫(yī)證候各項評分及總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后治療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
2.3 2組治療前及治療1、2、3周血清BNP水平比較 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及治療1、2、3周血清BNP水平比較
由表3可見,治療1、2、3周2組血清BNP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治療2、3周2組均較本組治療1周降低(P<0.05),治療3周2組均較本組治療2周降低(P<0.05),且治療1、2、3周治療組血清BN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同期(P<0.05)。
2.4 2組治療前及治療1、2、3周LVEDD、LVESD、LVEF比較 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及治療1、2、3周LVEDD、LVESD、LVEF比較
由表4可見,治療1、2、3周2組LVEDD、LVESD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LVEF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P<0.05),治療2、3周2組LVEDD、LVESD均較本組治療1周降低(P<0.05),LVEF均較本組治療1周升高(P<0.05),治療3周2組LVEDD、LVESD均較本組治療2周降低(P<0.05),LVEF均較本組治療2周升高(P<0.05),且治療1、2、3周治療組LVEDD、LVESD均低于對照組同期(P<0.05),LVEF均高于對照組同期(P<0.05)。
2.5 2組死亡率、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比較 見表5。
表5 2組死亡率、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比較 例(%)
由表5可見,治療組死亡率、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2.6 2組近期預(yù)后情況Cox回歸分析 見表6。
表6 2組近期預(yù)后情況Cox回歸分析
表6經(jīng)Cox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對照組治療方式發(fā)生死亡風險幾率是治療組的29.169倍[B=3.373,Exp(B)=29.169,P<0.05]。
CHF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60歲以上人群每增加10歲,CHF患病率增加至少1倍。研究顯示,心肌收縮力降低及心臟負荷過重為CHF的主要病因,且受利尿劑抵抗影響,CHF患者炎癥細胞因子活化后可導致心室重構(gòu),促進炎癥因子生成,進而加重心臟損傷,影響患者預(yù)后[11]。故心肌細胞的重建為其治療的關(guān)鍵點。既往研究指出,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ACEI)類藥物、噻嗪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等具有強心、利尿及擴血管作用,對CHF的治療效果肯定[11]。但有報道指出,CHF預(yù)后差,單一藥物治療對于CHF死亡風險的降低效果有限[12]。本研究中,厄貝沙坦片在抑制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的同時,能夠激活血管緊張素Ⅱ型受體,進而達到抑制血管擴張作用;酒石酸美托洛爾片具有阻斷β-受體作用,可抑制兒茶酚胺的釋放,降低心臟損傷,減慢心率;螺內(nèi)酯片與醛固酮的化學結(jié)構(gòu)相似,其可作用于遠曲小管,具有排鈉保鉀的利尿與心室重塑作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中醫(yī)治療CHF以辨證論治及整體調(diào)節(jié)為核心,對患者癥狀的緩解及心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CHF屬中醫(yī)學“心悸”“喘證”“水腫”等范疇。其主要責之五臟,心氣不足、脾腎陽虛為其主要病因[13]。中醫(yī)學認為,CHF系本虛標實之證,其中本虛以陽虛及氣虛為主,標實以痰瘀阻滯心脈為主[14]。且“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此即道出氣為全身運化的主要動力,氣虛則運化無力,陰陽虧損,復(fù)因外邪、勞倦或飲食不節(jié),可致機體陰陽失調(diào),氣血虧損。氣虛則水濕運化乏力,氣化受阻,可致水濕聚集而化為腫。此外,《醫(yī)學入門》記載“血隨氣行,氣行則行,氣止則止……”《素問·五臟生成論》曰“諸血者,皆屬于心”,提示氣行則血行,若心氣、心陽及心陰虧損,則無力運血,可致瘀。若心腎陽虛,則心氣不足,既不能下溫腎水,亦不能上濟心火,致使陽氣不足,水火不濟,引發(fā)氣虛血瘀,造成心功能損傷[15-16]。故益氣溫陽、活血利水為CHF中醫(yī)治療的關(guān)鍵。益氣溫陽活血利水方中黃芪、黨參為益氣之要藥,可補氣升陽[17];白術(shù)、茯苓健脾益氣利水,可祛痰飲,發(fā)揮健脾化痰、利尿消腫之功效;丹參活血化瘀通絡(luò);葶藶子利水消腫;桑白皮燥濕利尿;車前子平喘瀉肺利水;另中醫(yī)學認為心肺同源,一損俱損,水飲阻肺,肺氣上逆則咳喘,動則心悸喘憋,桂枝降逆平?jīng)_,溫通心陽;赤芍、水紅花子活血利水,通血脈;茯苓皮利水消腫;防己祛風止痛,利水消腫;五加皮祛風濕,補益肝腎,利水消腫。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溫陽、瀉肺利水、活血通絡(luò)之功效。全方標本兼治,可達到活血通絡(luò)、益氣溫陽效果[18]?,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黃芪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減少心肌氧耗,改善心室重構(gòu)作用[19];雙白術(shù)內(nèi)酯在離體豚鼠心房肌實驗中有較好的負性肌力和負性頻率作用[20];丹參可靶向改善心臟微循環(huán),提高機體耐氧能力,增強心肌收縮力[21];葶藶子可促進心肌收縮力,降低心室率,進而增加心輸出量[22];桂枝中含有豐富的桂皮醛,利于血管擴張,降低氧自由基造成的心肌細胞損傷[23]。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中醫(yī)證候各項評分及總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后治療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益氣溫陽活血利水方可效改善CHF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臨床療效。
BNP對心力衰竭預(yù)后的評估價值已得到臨床證實,有研究指出,BNP可作為無癥狀心力衰竭及心力衰竭早期的篩查指標,其水平隨心功能衰竭程度而升高,且BNP每增加3%,心源性死亡的風險增加10%[24]。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1、2、3周2組血清BNP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治療2、3周2組均較本組治療1周降低(P<0.05),治療3周2組均較本組治療2周降低(P<0.05),且治療1、2、3周治療組血清BN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同期(P<0.05)。提示益氣溫陽活血利水方可有效降低CHF患者血清BNP水平,緩解患者心肌損傷。
LVEDD、LVESD、LVEF均為心室功能指標,可反映心室收縮能力[2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1、2、3周2組LVEDD、LVESD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LVEF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P<0.05),治療2、3周2組LVEDD、LVESD均較本組治療1周降低(P<0.05),LVEF均較本組治療1周升高(P<0.05),治療3周2組LVEDD、LVESD均較本組治療2周降低(P<0.05),LVEF均較本組治療2周升高(P<0.05),且治療1、2、3周治療組LVEDD、LVESD均低于對照組同期(P<0.05),LVEF均高于對照組同期(P<0.05)。提示益氣溫陽活血利水方可有效改善CHF患者心功能。
此外,治療后28 d隨訪,治療組死亡率、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Cox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對照組治療方式發(fā)生死亡風險幾率是治療組的29.169倍(P<0.05)。提示益氣溫陽活血利水方利于CHF患者心功能提高,改善患者預(yù)后。
綜上所述,益氣溫陽活血利水方輔助治療CHF可有效緩解患者癥狀,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清BNP水平,改善患者預(yù)后。本研究雖體現(xiàn)出了益氣溫陽活血利水方治療CHF的優(yōu)勢,但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且樣本量較小,未對CHF患者遠期預(yù)后情況進行隨訪統(tǒng)計,可能對結(jié)果產(chǎn)生一定的偏倚,因此仍有待行大樣本遠期隨訪結(jié)果加以研究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