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現今,二胡發(fā)展如火如荼,其作品風格豐富多彩。其中,移植作品《卡門主題幻想曲》更是充分挖掘了二胡的藝術表現力,整首作品富有濃郁的西班牙色彩,同時結合多種高難度的小提琴技巧,將二胡演奏魅力體現得淋漓盡致。
左手的琶音技法是二胡左手技法中較為基本的技法,琶音的練習有助于演奏者對于音準的把握。琶音即分解和弦,對于每一位二胡學習者來說,琶音的練習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夠幫助我們熟練掌握每個調性調式的音階和指序關系。練習琶音最重要的是慢練,只有慢練才能夠將每一個音符的音高聽辨準確,將每個音符串聯(lián)起來時,左手按弦才會有十足的把握,即便是快速的時候也能夠將每個音符演奏到位。在《卡門主題幻想曲》中的序奏、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都有大量運用到琶音,可以看出琶音在左手按弦中的重要地位(見譜例1)。
快速琶音,不僅是一項重要的基本技法,在西方作品中也時常被運用到。因此,我們在繼承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也需要注重兼收并舉。
泛音分為人工泛音和自然泛音兩種。自然泛音是左手手指虛按在琴弦上直接能夠發(fā)出空靈的音響效果。相對于自然泛音來說,人工泛音難度要大很多。人工泛音需要左手兩個手指的配合加之右手運弓的平穩(wěn),左手食指為正常按弦,小指則是虛按在琴弦上,只有兩指之間的音程度數十分精確時,才能夠發(fā)出人工泛音的音響效果。人工泛音多常出現在移植的小提琴作品,《卡門主題幻想曲》也不例外?,F如今,眾多二胡作品也紛紛運用人工泛音這項具有難度的技法到樂曲之中,它的運用不僅能夠豐富旋律的音響效果,而且還能夠提高曲目的演奏難度,使得二胡的發(fā)展更加多元化。在《卡門主題幻想曲》中,就有這樣一段高難度的人工泛音技巧(見譜例2)。
這部分對于二胡演奏來說是極具挑戰(zhàn)性的片段,它不僅對左手的按弦音準有極高的要求,對于右手的運弓也十分嚴格。左手頻繁的換把對于把握這段人工泛音的清晰度來說是十分困難的。所以,要將這段人工泛音演奏好,需要先一弓一音拉清楚,固定住手法后,再按照正常的弓法串聯(lián)起來,由慢至快,直到達到曲目中所要求的速度。
快速跳把對于左手換把音準的要求是其關鍵,并且快速跳把對于左手敏銳程度也十分講究。演奏者要想做到跳把既準確,速度也能夠達到,那么就必須從慢速開始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必須保持松動自如的狀態(tài),即正確的握弓、按音的手型、敏捷的左手換把動作以及準確的兩手配合,這是保證演奏質量的關鍵。所以要練好快速跳把,就必須按部就班地按照科學合理的程序進行各種基礎演奏技巧的練習,才能夠使左右手的配合更為天衣無縫,為高難度樂曲做好技術上的準備。
將快速跳把運用到樂曲中不僅大大增加了演奏難度,而且在抒發(fā)激昂的音樂情感方面有更為淋漓盡致的表現。在《卡門主題幻想曲》中,正是運用了這種快速大跳,使得樂曲顯現得更有張力(見譜例3)。
這個部分是最為著名的哈巴涅拉舞曲,其中運用了快速大跳的技法,展現出女主角“卡門”放蕩不羈的人物性格。這個部分為中速,所以在做快速跳把時,演奏者要做好充分的演奏準備,使左右手的配合更為準確。
二胡顫音又稱“打音”,是指在琴弦上左手的相鄰兩指在琴弦上一起一落,或者是具有蒙古音樂特征的三度顫音。二胡顫音對于左手手指肌能夠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它的重點在于每個手指都具有獨立性并且放松,在琴弦上的打指必須做到富有彈性,這樣音響效果才會達到樂曲中的要求。
不同的顫音手法能夠表現出不同的音樂特征,例如:《長城隨想曲》中第二樂章《烽火操》小二度的顫音表現了音樂中的緊張情緒;《蒙風》的旋律部分和華彩部分則是運用三度顫音,表現出濃郁的內蒙古長調風格等。在《卡門主題幻想曲》中也不例外(見譜例4)。
這個譜例運用了連續(xù)的左手顫音,十分考驗演奏者的手指肌能,如果手指缺乏獨立性,那么樂曲演奏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這段旋律是全曲的第三部分,采用了著名的賽吉地亞舞曲,歡快而流暢。因此,左手的顫音也必須保持流暢性和彈性,才能夠充分展示音樂的內涵。
譜例1:
譜例2:
譜例3:
譜例4:
二胡連頓弓是二胡右手技法中較為困難的一種。由于二胡琴弓嵌于二胡的內外弦之間,因此我們在演奏連頓弓的時候,如果手法不正確就會很容易出現兩根琴弦的聲音、音色不干凈的現象,從而達不到樂曲所需要的音響效果。連頓弓最重要的是右手用力的“點”和右手運弓的慣性。在連頓弓技巧的應用中,有的是一弓兩音,有的則是一弓五音,因此對于右手的控制需要十分的準確。所謂“連頓”,就是強調在連續(xù)的過程中要有頓挫的感覺。在練習的過程當中,在每個音符開始的時候右手需要有意識地做重音,然后放松,再重復相同的動作,由慢至快固定手法和感覺。
連頓弓在速度較快時還能保持發(fā)音清晰,具有一定難度。在演奏連頓弓時,右手大臂會有一些緊張的因素,這是正常的。演奏連頓弓時,右手大臂為支撐,小臂主動。在《卡門主題幻想曲》中,所用到的連頓弓技法見譜例5。
譜例5:
這個地方運用的是連頓弓,一弓四音,因此在練習此處的時候,按照由慢至快的練習原則就能夠達到曲目中所需要的音響效果。此處右手技巧的運用是模仿小提琴的演奏技法,表現出俏皮活潑的音樂性格,同時也增加了二胡技法的難度。練習連頓弓需要花一些時間慢練,先由慢練找到手感,在加速時才能夠使得音符仍然保持清晰干凈,左手的按弦和右手的連頓技法才能夠更好地配合在一起,突出樂曲所需音效。
二胡右手的快弓技法是二胡技法中最常見和運用最普遍的技法之一,快弓的運用主要是突出樂曲中熱烈的情緒和戲劇性的轉變??旃钪匾狞c在于音符的顆粒性和清晰度??旃恰翱焖俟巍钡暮喎Q,演奏快弓的時候,右手手腕不能過于靈活,易導致力度不集中從而顆粒性不好。練習快弓需要右手小臂帶動手腕,呈整體性演奏動作,用中弓貼緊一側琴弦,開始慢練時需要拉均勻的短分弓??焖俟沃v究演奏者兩手的默契配合。在當代二胡作品乃至傳統(tǒng)二胡作品中,二胡快弓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音樂表現技法,快弓技法能夠寄托創(chuàng)作者所要表達的音樂內涵。在《卡門主題幻想曲》中也不例外,在整首樂曲最后一個大部分中,運用的基本是快弓的演奏技法(見譜例6)。
作曲家運用快速弓段來表現整首樂曲在結尾部分中歡快熱烈的情緒,甚至可以用“狂熱”來形容。所以,通過這首樂曲,我們可以得知,對于演奏者來說,快弓不僅是一項具有難度的技法,更是向聽眾傳達熱烈的音樂情緒的一種寫作手法。
譜例6:
在二胡右手演奏技法里,跳弓演奏的音效具有彈跳性。首先需要找到弓段上的最佳彈跳點,其次手腕要放松,大臂支撐小臂主動,多用中后弓。在演奏跳弓時,追求發(fā)音清晰和彈跳性。因此,跳弓要先找到弓段最佳的彈跳點,再開始練習。
在眾多的二胡獨奏曲中,有的樂曲大部分運用跳弓技法,有的則運用跳弓技法加以點綴的效果。比如在《第二二胡協(xié)奏曲》第三樂章《金秋》中,二胡主旋律一開始就是以跳弓技法進行的,是為模仿老北京風味的三弦樂器,凸顯了整首樂曲活潑俏皮的音樂性格。在《流浪者之歌》最后的快弓部分,有的演奏者則使用跳弓技法來模仿小提琴的感覺,使得整首樂曲具備更加濃厚的西洋音樂風格特征。
在《卡門主題幻想曲》中(見譜例7),此部分為全曲第四部分,歡快熱烈,運用跳弓技法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得全曲運弓技法不再單調。同時,也能夠更加充分地展現出二胡所具有的獨特藝術魅力。
綜上所述,在二胡演奏中,左右手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它們不僅是演奏者每天必須練習的基本要素,在樂曲的演奏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關系到整首樂曲的演奏風格和音樂特征。演奏者只有按照科學合理的步驟將這些基本技法練習扎實,才能夠在樂曲的演奏中表現得游刃有余,其二胡演奏水平才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才能夠更好地完成不同風格色彩的作品。
譜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