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第四中學 倪永麗
【熱點點擊】
8848.86米!2020年12月8日,中尼雙方共同宣布了珠峰的“新身高”。從1960年到2020年,這是我國第三次完成對世界最高峰的身高測量。
說到珠峰,8848.13米是很多中國人的第一反應。其實,那只是1975年的數(shù)據(jù)。在2005年,珠峰的高度已經(jīng)被更新為8844.43米。2020年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從北坡登上珠峰頂峰!這是時隔15年后,我國再次測量世界最高峰高度,因此備受關注。
【知識鏈接】
1.山峰的誕生要從距今約3.6億年前的遠古時期說起,那時,地球上僅存在兩個超級大陸:北半球的勞亞大陸、南半球的岡瓦納大陸,兩者之間是廣闊的古特提斯大洋。距今約3億年前,隨著板塊運動,勞亞大陸一分為二,形成北美大陸和歐亞大陸,岡瓦納大陸徹底解體,其中的羌塘、拉薩地塊漸漸漂移,跨過赤道最終加入北半球,形成今天青藏高原的核心。
2.大約65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筆直地向歐亞大陸沖來,并最終狠狠撞上歐亞大陸,構成5億年來地球最重要的造山運動。沉睡千年的青藏高原劇烈抬升,形成綿延的喜馬拉雅山脈。珠峰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處在消亡邊界帶上,并且還在隆起抬升。長期來看,珠峰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緩慢升高。這就意味著它10年會升高4厘米左右,30年升高13厘米多。地震對珠峰的高度也會有影響。1934年,尼泊爾發(fā)生了一次8.2級的地震,離珠峰大概只有9.5千米。這次地震就影響了珠峰的高度,使它的海拔降了半米有余。在長達4000萬年的造山過程里,喜馬拉雅山區(qū)巖石的最大抬升高度約有20千米~25千米,被降雨和冰川等各種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掉的巖石則有至少12千米。在當代,珠峰南面的喜馬拉雅山南坡仍然保持著很高的風化速率,每年仍能損失2毫米~5毫米的地表巖石。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峰頂積雪融化,海拔的數(shù)值必然會產(chǎn)生變化。
3.從地質研究的角度看,珠峰并不是一整塊固定的巖石,而是由自上而下的三個部分組成。它們依次是珠穆朗瑪組、北坳組和絨布組。珠穆朗瑪組是山峰的頂部,常年積雪,海拔在8600米以上。珠峰的大部分巖層屬于7000米至8600米的北坳組。北坳組的上部是黃帶,位于8200米至8600米之間;北坳組的下部位于7000米至8200米之間,由黑云母-石英片巖夾雜綠簾石-石英片巖、黑云母-方解石-石英片巖和薄層石英大理石構成。從7000米到山腳是絨布組。
在天氣晴朗的上午,從珠峰北坡大本營望過去,常能看見一條白色的云帶迎風招展,宛如旗狀,這就是珠峰標志性的“旗云”?!捌煸啤笔窃趺葱纬傻哪??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在7000米高原以下的珠峰,表面都被冰雪覆蓋;從7000米以上到峰頂,反而是碎石坡面。太陽出來后,碎石坡面很快被烤熱,熱空氣沿坡面上升,大約上升到峰頂?shù)母叨雀浇_始凝結成云,當云高出峰頂時,就立刻被強烈的西風吹向東方,于是一面“云旗”就高高飄揚在峰頂了。
4.珠峰呈現(xiàn)出南北坡迥異的自然帶,堪稱山地景觀博物館。南坡緯度偏低,受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強烈影響,尼泊爾及我國境內(nèi)的嘎瑪溝、絨轄溝等海拔2000米左右的地方,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沿山谷一路蔓延,構成青藏高原最精華的景觀。相比之下,北坡降水少,氣候寒冷干旱,加之北坡大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導致4000米以下的自然帶缺失,具有典型的大陸性高原生態(tài)。
5.在珠穆朗瑪峰所在緯度,有全球著名的西風急流——副熱帶急流。在冬半年,正常西風速度可以達到40米/秒(12級以上),這個風速已經(jīng)超過臺風的風速。春季后,受夏季風影響干擾,副熱帶西風急流北退,當副熱帶西風急流躍動到青藏高原上空、雨季還沒有開始的這一時段,海拔高度7000米至9000米的高空風較小、降水也不大,最宜于攀登珠峰。6月到9月是珠峰的雨季。由于印度洋暖濕氣流沿山谷而上,易凝結成云雨,所以多出現(xiàn)雨雪交加或大風雪天氣,變化也非常快。5月風季和雨季交替,風雪較小,會出現(xiàn)短暫的適宜攀登珠峰進行測量的好時機。
【提升訓練】
1.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如圖所示。
材料二:1975年,我國國家測繪局公布珠穆朗瑪峰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公布的高程數(shù)據(jù)為8844.43米。
材料三:下圖為珠穆朗瑪峰景觀圖。
(1)簡述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
(2)從2005年與1975年兩次測量的珠穆朗瑪峰的高程數(shù)據(jù)看,其海拔高度下降了3.7米。若不考慮測量技術與手段等方面的誤差,許多學者認為珠穆朗瑪峰實際上是“巖升雪降”。請你分析說明珠穆朗瑪峰“巖升雪降”的主要原因。
(3)珠穆朗瑪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這種外形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 )
A.火山噴發(fā) B.冰川作用
C.流水作用 D.風力侵蝕
2.珠穆朗瑪峰旅游景區(qū)擁有獨特的生物資源、壯麗的自然景觀。珠穆朗瑪峰也是研究高原生態(tài)、板塊運動的寶貴基地,科學價值無法估量。1988年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qū)建立,1994年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2018年定日縣珠峰管理局發(fā)布公告,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絨布寺以上核心區(qū)域旅游。
請分析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絨布寺以上核心區(qū)域禁止旅游的原因。
3.“旗云”為珠穆朗瑪峰上的一種奇觀,因出現(xiàn)時其形如旗,故被稱為“旗云”。珠穆朗瑪峰7500米以下被冰雪覆蓋,7500米以上由于高空風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積,多為碎石坡面。讀圖,回答問題。
(1)“旗云”多在
( )
A.陰雨天出現(xiàn) B.日出前后出現(xiàn)
C.晴朗白天出現(xiàn) D.晴朗夜間出現(xiàn)
(2)下列大氣現(xiàn)象的成因與“旗云”差異最大的是
( )
A.山谷風 B.華北季風
C.湖陸風 D.盛行西風
(3)據(jù)圖可知,“旗云”飄動的位置
( )
A.越向上掀,高空風越大
B.越向下傾,高空風越小
C.與太陽輻射的強弱有關
D.下傾時,不適宜登山
4.2020年5月27日,我國登山隊隊員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開展對珠峰高程新一輪測量。下圖為本次珠峰高程測量擬訂的登頂線路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由大本營到甲地的過程中,登山隊行進在
( )
A.河谷中 B.U形谷中
C.冰斗中 D.V形谷中
(2)圖中大本營處沉積物具有的特點是
( )
A.大小均勻 B.層狀結構 C.棱角明顯 D.磨圓度好
5.中國登山隊于2020年5月第三次對珠穆朗瑪峰高度進行精確測量。讀珠穆朗瑪峰垂直自然帶分布圖譜(圖中①—⑨為不同的自然帶),完成下列各題。
(1)每次測量山峰數(shù)據(jù)都有變化,其原因不包括
( )
A.板塊運動 B.氣候變化
C.流水沉積 D.測量技術
(2)關于珠穆朗瑪峰垂直自然帶的表述,正確的是
( )
A.①處的自然帶為溫帶荒漠帶
B.雪線的位置陽坡比陰坡高
C.北坡因緯度高自然帶數(shù)量少
D.陽坡為迎風坡導致雪線低
6.冰塔林是冰川各部分運動速度的不同或下墊面的變化,在冰川表面慢慢形成一些垂直裂縫和裂隙的現(xiàn)象。近乎直射的太陽光穿過這些裂隙深處,加深這些裂隙,使得冰塔林變得更顯著。近年來,地球某地的冰塔林已經(jīng)退縮到海拔5800米的高度。據(jù)此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關于冰塔林景觀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全球變暖,冰塔林出現(xiàn)的最低海拔可能下降
B.中、低緯度地區(qū)才可以形成冰塔林
C.冰塔林是冰川侵蝕作用形成的
D.消融速度快的海洋冰川更易形成冰塔林
(2)冰塔林對于登山者來說就是災難,原因是
( )
A.坡度較大,不易攀爬
B.表面有融冰,易滑落
C.結構脆弱,易崩塌
D.氣壓較低,空氣稀薄
(3)為了監(jiān)測冰塔林分布面積的變化,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有
( )
A.GPS、RS B.RS、GIS
C.GPS、GIS D.RS、GPRS
(4)下列地區(qū)能夠看到冰塔林景觀的是
( )
A.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B.南極大陸
C.喜馬拉雅山 D.格陵蘭島
(5)珠穆朗瑪峰冰塔林出現(xiàn)高度降低的退縮現(xiàn)象,反映了
( )
A.低緯度地區(qū)降水減少
B.該地區(qū)獲得太陽輻射減少
C.氣候變暖
D.地殼垂直下降運動
參考答案:
1.(1)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印度洋板塊前緣隆起抬升,形成山脈。
(2)珠穆朗瑪峰山體巖層由于地殼運動(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不斷以微小的速度在升高,但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其冰雪層融化,雪面下降。
(3)B
2.游客在旅游活動中,產(chǎn)生了大量垃圾,破壞自然環(huán)境;珠穆朗瑪峰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惡劣,生態(tài)脆弱,容易遭受人類活動破壞;有利于實現(xiàn)生態(tài)保護和旅游經(jīng)濟的協(xié)調發(fā)展。
3.(1)C (2)D (3)D
4.(1)B (2)C
5.(1)C (2)D
6.(1)B (2)C (3)B (4)C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