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振晶
【教學目標】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登”等7個生字。
2.能正確跟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插圖等方法了解課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講故事,感受司馬光的優(yōu)秀品質。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走進故事
1.熟悉故事,激趣揭題。
(1)出示圖片觀察一幅畫,從而導出司馬光小時候機智救人的故事——《司馬光》。(板書課題)邊寫課題邊講解“司”這個生字,并講解“司”字的筆畫以及書寫注意事項。
(2)學生齊讀課題。
“司馬”是復姓,“光”是名。
怎樣讀?(指名讀,齊讀。)
2.了解司馬光。
司馬光,北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主持編纂了《資治通鑒》。
3.師講“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并告訴這是個歷史故事
【設計意圖】由交流“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導入,利用已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了解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
二、初讀課文,讀好停頓,明確人物
1.學生自讀課文,交流難讀的字。
出示PPT:
難讀的字為:?沒(mò)?迸(bènɡ)?得(dé)
讀準后鼻音:?登(dēng)甕(wèng)迸(bènɡ)
2.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1)出示PPT,教師先用較慢的速度范讀課文,強調停頓處,出示以停頓線標記好的課文。學生畫好停頓,跟讀。
(節(jié)奏感可以給我們快感、美感)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2)教師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讀課文,讀出恰當的停頓。學生跟讀,讀流利。
3.指生讀,教師隨機正音。
4.學生在文中圈出表示人物的詞語,明確文中人物。
(1)教師提問:本文的主人公是“司馬光”,文中哪個字指的是司馬光?
引導學生結合注釋明確“光”就是指“司馬光”。
教師小結:看注釋是學習文言文很重要的方法。(板貼:看注釋)
(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除了司馬光,文中還涉及哪些人?畫出來。(“群兒”“一兒”“兒”)
引導學生區(qū)分“群兒”“一兒”“兒”,明確“一兒”和“兒”所指為同一人。
“群兒”含司馬光在內。
師:同樣的字在文中也有不同的意思。讀文言文還要聯(lián)系上下文,邊讀邊想。
(3)合作朗讀課文(人物—事件):男女生合作讀。小組合作讀。左右排合作讀。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多種指導方法,幫助學生讀準字音、讀好停頓,為理解句意作鋪墊。
三、多種方法理解字詞,感知課文大意
1.了解第一句話的大意。
(1)理解“群兒戲于庭”。
①引導學生說出句子大意。預設: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
②提問:你怎么知道是在庭院里呢?
引導學生結合注釋,了解文言文中的單音節(jié)詞。
“庭”:庭院
提問:誰能給“戲”組組詞?(生:游戲、嬉戲)
教師小結:
文言文真有趣,很多字詞的意思和現(xiàn)代文相近,組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板貼:組詞)
(2)理解“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①過渡:孩子們正玩得開心,這時發(fā)生了什么?
生:“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提問:這句話中的哪些字可以通過組詞的方法理解?
預設:跌——跌倒??沒——淹沒
過渡:你們瞧,這樣讀文言文是不是就沒那么難了?
②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甕嗎?
預設:“甕”就是“缸”
借機出示課件
讓觀察圖片,結合注釋,了解甕是口小肚大的陶器,這里是指“水甕”。也就是“甕”是收口的,而“缸”是敞口的。
”③過渡:現(xiàn)在,請同學們結合對字詞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預設:一個孩子爬上了水甕,一不小心跌倒掉進了水里,被水淹沒了。
(3)朗讀指導,讀好停頓:
指生讀,齊讀。
2.了解第二句話的大意。
(1)理解“眾皆棄去”。
①過渡:面對這么危急的情況,大部分孩子都是怎么做的?
預設:大部分孩子都跑走了。
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眾皆棄去”
提問:“眾”“皆”“棄”什么意思?
“眾”:眾人。
“眾”包括司馬光嗎?
預設:不包括?!氨姟辈话ㄋ抉R光和掉到甕里的小孩
②?你還知道帶有“皆”“棄”字的詞語嗎?
預設:皆大歡喜、人人皆知;放棄、舍棄。
師:想象其他小孩當時是什么表情和反應?
生:有的嚇哭了,有的哭著喊著跑去找大人。
(2)理解“光持石擊甕破之”。
①教師過渡:眾皆棄去,這個時候司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光持石擊甕破之”
師:什么意思?
生:司馬光拿著石頭把水甕砸破了。
②師提問:他是怎么砸的?引導學生邊說邊做模仿做出高高地舉起石頭狠狠地砸向水甕的動作,從而理解“持”“擊”“破”的意思。
生:“持”“擊”表現(xiàn)了危機時刻司馬光的冷靜和機智。
師隨機板書:冷靜和機智
師:?這么聰穎機智、沉著冷靜的孩子,你們喜歡嗎?(喜歡)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注意讀出喜歡的感受,讀出古文的韻味,請幾個同學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由了解當時情況的危急,再對比其他孩子的表現(xiàn),聯(lián)系自身經驗體會司馬光的冷靜和機智。
(3)理解“水迸,兒得活”。
①過渡:故事的結局如何?指生說。
“水迸,兒得活”
②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借助注釋理解“迸”的意思。
“迸”意思是涌出(板貼:看插圖)
預設:水甕破了,水涌了出來,那個孩子得救了。
(4)朗讀指導,讀好停頓: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多種形式練讀:指生讀,比賽讀,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看注釋、結合課文插圖、難字組詞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學習文言文,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借助注釋講故事。
(1)接下來,我們借助注釋講一講這則故事。(同桌之間互相講一講)
(2)推薦一位來講一講。
【設計意圖】走近古文,發(fā)展語言。
4.通過對比,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不同之處,初步感受文言文語言簡潔的特點;
四、總結。
1.讀了課文,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司馬光是個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的孩子。
2.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司馬光》這篇文言文,知道學習文言文的哪些方法:
引導學生說出:
看注釋、插圖
難字組詞
聯(lián)系上下文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不同之處,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通過對文言文學習方法的總結,為學生將來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五、課外延伸。
師:是呀,救人之危,是中華之美德。
習近平主席曾經說過:
出示課件: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chuàng)造和延續(xù)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習近平
文言文是古文之經典,希望我們以后:讀經典古文品中華文化
六、作業(yè):
1.請把這個小故事講給家人聽。
2.搜集其他能反映兒童機智的小故事。
板書設計:
24、司馬光
聰穎機智聯(lián)系上下文
沉著冷靜難字組詞
看注釋、插圖
教學反思:
亮點: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朗讀形式多樣,效果顯著。在朗讀感悟這個環(huán)節(jié)里,我先讓學生自讀,然后由小組長檢查更正,最后分組比賽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不僅沒有對課文的朗讀感到枯燥乏味,而且通過這些方式在潛移默化中背誦了課文,感悟了課文的大意。
本課的教學我沒有很好的利用好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理解課文,這是很大的一個失誤。所以我在細節(jié)問題的處理,在教學課文前一定要深入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才能將課文講通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