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青松
大家好,我是洛陽,坐落于“天下之中”,是建都最早、歷時最長的都城。古時候的我在各個朝代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名字,如斟(zhēnxún)、西亳(bó)、洛邑、成周、王城、雒(luò)陽、神都、京洛、洛京、洛州、中京等,洛陽成了我流傳到今天的名字。
在我今天的“下屬”偃師市,有一個叫二里頭的地方,這里有一座夏文化的都城宮殿遺址,被看作我的“出生證明”。據學者研究,我很可能就是最早的夏代都城“斟”和商代的都城“西亳”。西周初年,我受到周公旦的青睞,得到了很好的建設,為后來的周平王順利遷都奠定了基礎。后來,西漢(僅兩年)、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武周、后梁、后唐等朝代和一些割據勢力均把都城定在了我這里。其中東漢的光武帝劉秀光復漢室,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施行一系列改革,一代女皇武則天稱帝等,均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有這么多的政權在我這里定都,而大家又對這些政權的看法不一,所以關于我這里“到底有多少朝代建都”的問題還沒有定論。其中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武周以及后梁、后唐這九個朝代在我這里建都沒有什么爭議,所以我被授予了“九朝古都”的榮譽稱號。
我這座都城有點兒特別,因為時不時還要當個陪都,肩負起護衛(wèi)都城的責任,起補充、配合等輔助性作用。西周、新莽、隋唐、北宋和金這幾個朝代都曾把我當作陪都?!皷|都”(隋唐)、“西京”(北宋)、“中京”(金代末年)這些稱呼,都被打上了陪都的烙印。我最后一次做陪都是在1932 年。那一年,日本在上海發(fā)動了“一·二八”事變,靠近上海的南京受到了威脅。國民政府決定將我作為陪都以防不測,但隨著戰(zhàn)事的結束,我也完成了陪都的使命。
為何我能夠被這么多帝王看重,成為他們居住、辦公之地呢?想來是因為我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
我的四周被群山環(huán)繞,北據邙(máng)山,南望伊闕,東據虎牢關,西控函谷關,有伊水、洛水、瀍(chán)水和澗水等河流穿過。為了我的安全,歷代帝王在我的周圍修建了許多雄關。所以,我還有“八關都邑”的稱號。
我的北面可以通向山西,南面穿過南陽盆地和漢水后可以通向湖北,西面可以通向富饒的關中大平原,東北面可以通向河北平原。大運河開通以后,我的東南面可以連接長江、淮河。因此,我這里是“八方輻輳”與“十省通衢(qú)”之地。
正因為我的地理位置重要,也成了兵家必爭之地。一旦天下大亂,我這里會首先遭受戰(zhàn)亂。歷史上的永嘉之亂、隋末的農民起義、安史之亂等,均使我受到了不小的摧殘。
所以,我見多了英雄豪杰的遺聞軼事,也看慣了政權的更迭。
我這里有中國最早的排水管道、中國最早的圖書館、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也是在我這里完成的。白居易、劉禹錫、歐陽修、邵雍等人都曾在我這里駐足,留下了流傳千古的著作和詩篇??梢哉f,洛陽的每一處風物,都散發(fā)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而號稱“洛陽三絕”的龍門石窟、牡丹和水席,則更是讓我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烙印。
龍門石窟和白馬寺是我對佛教興盛的見證。從北魏孝文帝時開始,龍門石窟的營建歷時400余年,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形成了南北長達1千米、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和碑刻題記2800余件的規(guī)模。龍門石窟的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所以龍門石窟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你可以在里面看到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儀態(tài)雕刻的盧舍那大佛,孝文帝為馮太后造的古陽洞,李泰為長孫皇后造的賓陽南洞等。龍門石窟使石窟藝術呈現(xiàn)出了中國特色,是中國石窟藝術的“里程碑”。你還會在其中發(fā)現(xiàn)歐式的紋樣、古希臘式的石柱等,所以龍門石窟也是國際化水平最高的石窟。而創(chuàng)建于68 年的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
在我這里種植牡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隋代,因為我這里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土地肥沃,加之歷代園藝大師巧植善種,牡丹的名品與日俱增,所以到了北宋時,洛陽牡丹已經譽滿全國,有了“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名。北宋哲學家邵雍有詩詠嘆:“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花開未當花,須是牡丹花盛發(fā),滿城方始樂無涯?!?/p>
最后,再給大家講講我千年以來的“吃貨”經驗。洛陽水席,這名字有趣!從名字我們能大概猜到它的含義:一是全部熱菜都有湯;二是吃完一道熱菜再上一道,菜品會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當然,除了這最有名的洛陽水席,我這里還有胡辣湯、羊肉湯、燙面角、牡丹燕菜等,你來洛陽時可千萬別錯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