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發(fā), 蔡 清, 章秀芳, 張建華, 童 舟, 章左林, 潘 明
池州市人民醫(yī)院 腫瘤內(nèi)科,安徽 池州 247000
結直腸癌是發(fā)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主要發(fā)生于結腸黏膜上皮,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2]。結直腸癌起病隱匿,早期癥狀不明顯,約50%患者確診時已發(fā)展至晚期,甚至發(fā)生遠處轉移,失去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3]。晚期結直腸癌主要采用放化療治療。貝伐珠單抗為分子靶向藥,通過抑制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活性進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可應用于腫瘤治療的各個階段,且療效顯著。貝伐珠單抗與化療相結合的治療方案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為一線治療方案[4]。本研究旨在探討貝伐珠單抗與奧沙利鉑聯(lián)合雷替曲塞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的臨床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池州市人民醫(yī)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3例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結直腸癌診斷標準[3],且經(jīng)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符合腫瘤分期Ⅳ期[5];有可測量的病灶;預計生存時間>3個月。排除標準:藥物耐受性較差者;既往采用雷替曲塞和(或)貝伐珠單抗治療者;合并其他腫瘤者;存在化療禁忌者。依據(jù)不同的治療方式將其分為A組(n=28)與B組(n=35)。A組: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48.09±2.04)歲;腫瘤部位:結腸16例,直腸12例。B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32~68歲,平均年齡(47.79±2.10)歲;腫瘤部位:結腸18例,直腸17例。兩組患者性別比例、平均年齡、腫瘤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颊呔炇鹬橥鈺?。
1.2 研究方法 B組患者采用貝伐珠單抗+奧沙利鉑+雷替曲塞治療。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羅氏制藥有限公司),給藥方式為靜脈滴注,劑量7.5 mg/kg。奧沙利鉑給藥方式為靜脈滴注,劑量130.0 mg/m2。雷替曲塞(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325),給藥方式為靜脈滴注,劑量3.0 mg/m2。A組患者采用貝伐珠單抗+奧沙利鉑+卡培他濱治療。貝伐珠單抗及奧沙利鉑給藥方式同B組??ㄅ嗨麨I(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024),給藥方式為口服,劑量1 000 mg/m2。兩組患者均以21 d為1個治療周期。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1年生存期與疾病進展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采用《實體瘤的療效判斷標準》[6]評價療效:完全緩解,所有目標病灶消失;部分緩解,基線病灶長徑總和縮小≥30%;疾病穩(wěn)定,基線病灶長徑總和縮小<30%或者增加但未達到20%;疾病進展,基線病灶長徑總和增加≥20%或者出現(xiàn)新病灶。
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穩(wěn)定)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A組:部分緩解9例,疾病穩(wěn)定11例,疾病進展8例。B組:部分緩解16例,疾病穩(wěn)定13例,疾病進展6例。A組、B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71.43%(20/28)、82.86%(29/3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EA水平比較 治療前和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EA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EA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EA水平比較
2.3 兩組患者1年生存期與疾病進展時間比較 兩組患者1年生存期與疾病進展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1年生存期與疾病進展時間比較個月)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B組患者惡心嘔吐、手足綜合征發(fā)生率均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百分率/%)
根治手術切除病灶治療結直腸癌的臨床療效較為理想,但由于結直腸癌發(fā)病隱匿,缺乏特異性臨床癥狀,導致患者在確診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轉移,失去最佳手術時機[7]。以5-氟尿嘧啶為基礎的化療方案已成為臨床標準治療方案,但不同藥物化療效果也不盡相同。卡培他濱是常見的化療藥物,因副作用小、效果顯著和給藥途徑方便等優(yōu)勢獲得臨床醫(yī)師與患者的一致認可,該藥可直接由腸道吸收,于細胞內(nèi)代謝5-氟尿嘧啶,從而抑制腫瘤DNA合成,進而控制腫瘤生長[8]。貝伐珠單抗是一種新型的抗腫瘤血管生長藥物,通過阻斷對腫瘤的血液供應、增加血管通透性等機制抑制腫瘤繁殖[9-10]。目前,貝伐珠單抗和卡培他濱聯(lián)合應用治療晚期結直腸癌已成為標準方案,并經(jīng)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wǎng)指南認可。黃志榮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貝伐珠單抗注射液聯(lián)合奧沙利鉑注射劑、卡培他濱片治療晚期結腸癌能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但在臨床應用中,卡培他濱需要口服兩周,用藥周期長勢必會帶來不良反應,增加心臟負擔,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4,12]。雷替曲塞是一種抑制胸苷酸合成酶活性的酶抑制劑,從而導致腫瘤DNA斷裂和死亡,最終發(fā)揮抗腫瘤作用[13]。因雷替曲塞在細胞內(nèi)滯留時間較長,其抗癌活性得以持續(xù)發(fā)揮,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療效顯著[14]。
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B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71.43%(20/28)、82.86%(29/3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兩種治療方式療效相當,均為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的有效手段。兩組患者1年生存期與疾病進展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兩種治療方式均能有效控制腫瘤增殖。B組患者惡心嘔吐、手足綜合征發(fā)生率均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表明,貝伐珠單抗與奧沙利鉑聯(lián)合雷替曲塞治療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可減少化療中的部分不良反應。血清腫瘤標志物對于療效評估及預后判斷具有重要意義。CEA是結直腸癌的特異性腫瘤標志物,隨著病情的進展和腫瘤細胞的繁殖分化,其在血清中含量呈高表達。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EA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表明,兩種治療方案均可降低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均為較理想的化療方案。
綜上所述,貝伐珠單抗與奧沙利鉑聯(lián)合雷替曲塞治療晚期結直腸癌,在臨床療效、1年生存期與疾病進展時間、降低血清CEA水平方面的效果與貝伐珠單抗與奧沙利鉑聯(lián)合卡培他濱相當,但其可減少晚期結直腸癌化療中的部分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