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田田
摘要:語言學習不僅是為了應試、交流,更是日后的一項技能。對于培智學生來說,開口說話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學會溝通?!杜嘀菍W校義務教育康復訓練課程標準(2016版)》明確指出,課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滿足學生日常生活及學習活動中溝通交往的需求。體驗參與學習的快樂,促進身心和諧發(fā)展,開發(fā)培智學生潛能,提升生命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guān)鍵詞:新課程標準;培智學生;言語康復;構(gòu)音訓練
一、言語康復訓練前的任務
(一)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知曉學生的喜惡,選擇合適的強化物。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師生之間相互信任,和諧融洽。
(三)訓練氛圍要輕松愉悅,引導學生全身心的放松。
(四)選擇合適的評估工具,評量學生現(xiàn)階段能力發(fā)展水平,發(fā)現(xiàn)學生亟需改善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教學重點。
(五)制作好上課記錄表和課堂實錄,在康復訓練中如實的記錄,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及時更改完善教學內(nèi)容,抓拍學生訓練時成功的精彩瞬間,記錄學生成長的點滴。
(六)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語言訓練是一個長期積累、循序漸進的過程,急功近利反而適得其反,剛剛開始接觸語言訓練時不用過于強調(diào)目的和一定要達到的效果,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和自信心的建立很重要,師長們要放寬心態(tài),耐心引導,靜待花開。
二、言語康復訓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一)手指操與兒歌的結(jié)合
選擇的兒歌涵蓋日常會話及認知學習的內(nèi)容,活潑歡快,生動有趣,適合師生和生生互動。例如,在學習雙唇音ma的發(fā)音訓練時,我選擇兒歌《一只猴子蕩秋千》并編成手指操,一手五指分開模仿鱷魚張大嘴巴要吃掉小猴子同時模仿a的發(fā)音,閉嘴時模仿m的發(fā)音。
(二)繪本
繪本是促進師生和親子溝通的有效工具,它是故事情節(jié)、插畫和文字三者結(jié)合的學習材料,幫助學生將知識點和生活事物聯(lián)系起來,同時沒有刻板嚴肅的說教,而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講故事,把道理融入故事中,這樣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就會思考:如果我是主人公,我會怎么做。師長們也可以在閱讀的時候去提問學生,啟發(fā)學生思考并且表達自己的想法。愿意聽故事做輸入就是很好的開端,而且用一個個小故事傳遞給學生一些美好品質(zhì)的影響真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
(三)動畫
很多學生不愿開口,用動畫片創(chuàng)造語境培養(yǎng)興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先選擇一些劇情貼近生活有趣好玩容易激起學生興趣的動畫片。一次聚焦一部,一部動畫片看十遍比十部動畫片看一遍效果更好。剛剛接觸語言訓練的學生認讀有一定難度,且學生的口腔器官還在發(fā)育,需要一定時間的引導和強化練習。例如,在學習發(fā)音訓練時常常會播放《怪怪拼音歷險記》,有趣的情節(jié)讓學生不覺得枯燥,在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和觀察力的同時有的學生就會主動模仿發(fā)音了。
(四)律動
長時間的語言訓練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參與度降低,在我的課堂上,適時地加入一些活潑歡快的音樂,比如播放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同時師生手拉手轉(zhuǎn)圈走,跟隨歌詞適當?shù)募由虾唵蔚闹w動作插插腰、點點頭等,活躍氣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
三、言語康復訓練的探索和實踐
為了準確理解和日后應用,我在教育教學中總結(jié)出一些建議:
(一)要堅持天天學習。
我把每天學習的重點詞匯塑封做成閃卡,學生家長將詞卡貼到家里每個角落,學生見到的多了自然就會開始認讀;我把周總結(jié)打印出來裝訂成冊,方便家長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時帶領(lǐng)學生指讀復習。
(二)要容錯,不要急于給學生糾正發(fā)音。
盡量避免挫敗感傷害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多多鼓勵學生,及時表揚學生的進步,及時強化,學生會在以后的聽說中自己糾錯的,這是學習的正常過程。
(三)合理利用情景化和生活化的訓練。
1.情景化的訓練
學習雙唇音b的發(fā)音時,學生多次努力都不能很好的掌握bang的發(fā)音要領(lǐng),正在這時我不小心把塑料餅干盒碰掉地上,發(fā)出了bang的一聲,我靈機一動立刻抓住機會對學生們提問“什么掉在了地上?”“餅干”,“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學生們都來了興趣大家一起說出了“bang”。
2.生活化的訓練
疫情期間網(wǎng)絡授課對言語訓練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zhàn),在做唇舌刺激和強化時,靈活的運用薯片等片狀食物在提高學生的興趣的同時改善學生的雙唇閉合的能力。
(四)合理使用音頻或視頻等教學媒介。
在語言訓練的課程中經(jīng)常會有以下情況發(fā)生,比如學生對自己的發(fā)音或聲音不夠自信或者學生對錄視頻的內(nèi)容掌握程度不夠。首先,用積極的方式去鼓勵學生,師長的言語激勵可能比一些物質(zhì)的獎勵(如貼紙)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錄制的時候,不管效果如何,先給予他們積極地肯定,來鼓勵他們“錄制”這個行為(如“今天你錄像的狀態(tài)真不錯啊”或“嗯,某個地方說的很好”)。然后在對于學生所說的內(nèi)容給予評價,注意不要用太直接的負面詞匯,防止打擊他們做事的動力(可以用“如果你……老師覺得會更好呢”的句型)。最后,如果學生還是有困難,師長們可以降低要求,比如只錄一個字或者一個詞語,保證學生能夠完成,之后再循序漸進的增加難度。獲得成就感是學生前進的動力,師長們一定要多多鼓勵。
(五)家校通力合作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能力。
對家長積極宣傳科學的理念,定期對家長給予指導和培訓。與家長積極溝通,取得信任支持和配合,鼓勵家長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輔助引導,陪伴學習,鼓勵學生,給予正面反饋,在合適的時間做輸入,以最好理解的方式傳達給學生,為之后打基礎(chǔ)。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在經(jīng)過大量的練習后,會慢慢建立開口說的自信和學習的成就感,就會越來越愿意交流與溝通。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康復訓練課程標準》課程性質(zhì).
[2]張磊 周林燦 黃昭鳴.語言康復訓練實用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6-18.
(固安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