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
語文作為一種工具,是我們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而要想學好語文,就要培養(yǎng)好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促進語文學習,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從教學實際方面考慮,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發(fā)揮好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平時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要關注引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必將會促使他們在語文學習中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證明,成功的語文教學必須要從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入手。那么,在小學階段要讓學生養(yǎng)成哪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
一、培養(yǎng)學生安排時間、制定計劃的習慣
制定的學習計劃會讓你清楚地知道今天應該做什么以及明天應該做什么,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規(guī)律,更清晰,也更有效率。但制定合理有效的學習計劃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需要結合自己的時間、需要學習的內容等,做出專屬于自己的學習計劃。而老師就應該告訴他們怎么去制定。比如說,早上是一個人腦子轉動最快的時候這個時候可以做一些記憶類的事情,可以記記古詩,中午的時候是大腦最遲鈍的時候,這個時候適合去做一些機械類的事情,比如整理一下筆記,看一看錯題。睡覺之前也是大腦放松的時候,這個時候可以看看沒有背下來的知識點什么的等等,可以把這些小的技巧告訴他們,方便他們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赡茉谛W這個階段還沒有充分體現(xiàn),學生接觸到的知識內容還不多,也比較容易,但是到了中學之后,知識點會變得繁多復雜,如果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學習計劃的話,很容易就會被落下,所以讓學生們知道怎么制定一個合理且易實施的學習計劃是很重要的。
二、培養(yǎng)學生提前預習、定期復習的習慣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币簿褪钦f,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個充分的準備。學習也是如此,在講新課前,如果能提前預習知識點,對授課的內容能加深印象,自己聽課也會認真。同時對自己預習存在的問題會特別注意,有利于新知識點的接受。預習可以是課前、每周、每個學期的。學生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將自己看不明白的做個標記,就能起到重要的效果。同時,定期整理和復習對于學習來說也是有必要的。定期復習可以溫故知新,因為舊知識中蘊涵著新的內容。還可以防止遺忘。將很多表面不相關的知識形成一個系統(tǒng),做到觸類旁通。學生可以每天整理,也可以每周整理,及時將所學知識進行梳理。這在以后總體復習中也會更加輕松。
三、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寫字、自覺識字的習慣
寫字,不僅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而且是一個人文化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俗話說:字如其人。對學生來說認真書寫是最基本的。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要從小讓學生對寫字有興趣,愛好書寫,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要教育學生從小就形成這樣一種習慣:只要提起筆來,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筆一畫地寫,力求做到姿勢端正,筆劃清晰,結構合理,行款整齊,美觀大方。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識字方法、識字規(guī)律以及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把點點滴滴的發(fā)現(xiàn)積累起來,逐步養(yǎng)成獨立識字的能力,進而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在校內,在家里,在社區(qū)等,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欲望,自覺地識記。
四、培養(yǎng)學生主動閱讀、勤于思考的習慣
我們倡導學生們要積極主動地閱讀,不是說“走馬觀花”式的讀,不能大概瀏覽一下就算讀完了,這樣的閱讀是沒有多少效果的,而且如果沒有從中獲得什么內容,也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如果學生在讀書的時候,同時也積極地動腦思考,在邊讀邊想的過程中,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學生的閱讀才會更有效果,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從而鍛煉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五、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糾正錯誤的習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以前,老師會要求學生抄課文,抄詞語,抄做過的試卷等,這種方式早已過期,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如果還用這么老一套的辦法不但沒有效果,而且會引起同學們的反感,我從不布置這樣的作業(yè),所有的生字詞語課文,我只是默讀一遍,要求學生把錯的詞語寫幾遍,我還建議學生建立了錯題集,對于生字以及試卷,練習冊,各種練習批改時出現(xiàn)的錯誤,建議學生重新做一遍,把做錯的題匯集到一起,讓孩子了解發(fā)生錯誤的原因和類型,避免以后再犯同樣的錯誤,也為以后的復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由于長期堅持,每次試題一講完,學生們都會主動地把錯題集拿出來,把做錯的題目匯聚在一起。
六、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隨時記錄的習慣
觀察是啟迪學生思維的最基本的途徑。自然、社會、生活都是語文學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課程資源,要教給學生觀察自然、社會、了解現(xiàn)實生活的方法,使學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聽到的隨時記下來,這對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正像老舍先生說過的,“你要仔細觀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點,隨時注意,隨時記下來。這樣的記錄很重要,它能鍛煉你的文字表達能力。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你也記下來,因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你沒有這些積累,就寫不豐富。這樣日積月累肚子里的貨就多起來。”
七、培養(yǎng)學生完成作業(yè)、自覺檢查的習慣
良好的作業(yè)習慣應該包括:態(tài)度認真、及時檢查驗算、書寫工整、獨立完成、富有創(chuàng)見等。由于學生缺乏良好的檢驗習慣,經常事后后悔,我們習慣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馬虎,其實是學生能力素養(yǎng)培養(yǎng)缺失的體現(xiàn),而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與培養(yǎng)。所以在平時的作業(yè)檢查中,對于一些字跡潦草的學生先進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話,只能進行適當?shù)膽土P,嚴格督促學生逐漸養(yǎng)成自我檢驗的良好習慣。與數(shù)學等學科類似,語文題目的設置也可能存在著“陷阱”,誤入就會造成思路的錯誤,只有通過嚴謹?shù)膶忣}與檢驗才能避免。讓學生掌握的檢驗方法,是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檢驗習慣的首要條件,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教給自主檢驗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應該讓學生了解一些易錯的地方。
習慣是一種在長時間里逐漸養(yǎng)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可見效的,必須在長期的教學中反復訓練,加以深化,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我們相信,每一個教師只要有愛心和恒心,都可以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完全有希望培養(yǎng)出孩子的良好習慣。
3924500338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