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為廣泛收集大學生對校園廉政建設的意見,并把這些意見反饋給校園文化建設的相關部門,促進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不斷完善和發(fā)展,課題組于2020年6—7 月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收集了來自開封某高校學生的208 份問卷,并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形成此次分析調研報告。
對于“你認為加強校園廉政文化建設重要嗎”這一問題,調查結果見表1。其中,認為很重要,事關價值觀的形成、人格的塑造,為人生打下堅實的道德基礎的學生占20.67%;認為比較重要,但相比學校其他工作似乎不是特別重要的占39.91%;認為不重要,這個與我無關,沒有必要的占17.79%;不知道、對這工作不了解的占21.63%。
表1 加強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對于“你主要通過什么方式關注校園廉政文化建設”這一問題,調查結果見表2。從表2 可知,課堂教學占25.14%;校園網絡占6.02%;微信、微博占18.23%;廉政實踐活動占20.35%;紅色旅游教育基地等人文景觀占15.06%;宣傳欄占12.07%;其他占3.13%。
對于“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是什么”這一問題,調查結果見表3。從表3 可知,學校組織各類廉政文化教育活動占35.01%;堅決抵制校園不良現(xiàn)象和行為(如拉幫結派、入黨動機不純、考試作弊等)占23.12%;鼓勵廉潔自律、誠實守信等行為表現(xiàn)的占21.03%;抑制高校教育腐敗現(xiàn)象發(fā)生(如貪污、受賄、學術不端等)的占15.06%;其他占5.78%。
表2 關注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方式
表3 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
對于“你對以下哪些廉政文化形式感興趣”這一問題,調查結果見表4。從表4 可知,黨紀條規(guī)占10.00%;大政方針占10.03%;反腐案例占10.12%;新聞輿論監(jiān)督報道占10.25%;古文詩詞占15.34%;廉潔警句占10.01%;古今廉政人物及小故事占20.00%;廉潔公益廣告占10.06%;其他占4.19%。
表4 最受學生喜愛的校園廉政文化內容
對于“該校廉政文化建設需要在哪些方面持續(xù)改進”這一問題,調查結果見表5。從表5 可知,宣傳欄、校園網等占6.00%;微信、微博占18.23%;開展豐富的廉政教育活動,如赴廉潔基地參觀學習、廉潔話劇、小品、紅歌會等進校園占30.18%;拓展信息收集、反饋的渠道占12.00%;加大預防和懲治腐敗的力度占16.03%;成立廉潔文化社團,組織學生志愿者占13.00%;其他占4.56%。
表5 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改進方式
調研顯示:39.91%的學生認為加強校園廉政建設比較重要,但與校園其他工作相比似乎顯得不那么重要。可見,高校學生的廉政文化教育意識仍需加強,大學生的廉政意識、廉政觀念直接影響未來中國社會的清廉風氣。學生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和各類實踐活動來了解和關注廉政文化,其次是微信、微博、紅色旅游教育基地。35.01%的學生認為校園廉政文化教育活動是構成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因此,推動廉政文化教育常態(tài)化,創(chuàng)新廉政文化教育方式,應以廉政文化教育促進高校各項事業(yè)發(fā)展。20.00%的學生對古今廉政人物及小故事感興趣,高校應以此為契機,依托各類文化機構,廣泛開展勤政廉政歷史人物事跡的教育活動,深度挖掘其廉政思想及時代意義。多數學生認為,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廉政教育活動能有效加強校園廉政文化建設,建議多組織一些赴廉潔基地參觀學習,廉潔話劇、小品、紅歌會進校園等活動。
所調研的開封某高校在廉政文化建設方面非常重視,近年來舉辦了一系列廉政主題教育活動,包括廉政法制講座、赴廉政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廉政歌曲大家唱、廉政文化進校園征文活動、“5+N”主題黨日活動、廉政故事比賽、廉政書畫、篆刻、攝影大賽等,使高校成為廉政文化宣傳的重要陣地,但仍需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和豐富反腐倡廉教育活動形式,可以依托當地豐富的紅色旅游教育資源和文化設施開展形式靈活的廉政主題教育活動,使廣大師生在參觀游覽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啟迪。
開封作為誕生包公精神和焦裕祿精神的中原名城,在廉政建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優(yōu)勢,如兩袖清風、廉潔奉公、心系百姓、剛正不阿、慎獨為寶等傳統(tǒng)廉政文化,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蘊含著強大的道德力量。北宋時期權知開封府的包拯,因其嚴治京師、不畏權貴、執(zhí)法如山、嚴懲貪官污吏、革除腐敗,被老百姓譽為“包青天”,是古代清廉文化的名人代表[1]。在黨風方面,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思想作風,更是我們建設廉政文化的寶貴財富。曾任開封蘭考縣委書記的焦裕祿,以他那“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自己”的公仆意識和“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清廉本色,為我們樹立了清廉文化的當代楷模,這種以民為本、清正廉潔、勤勉慎獨的作風成為推動清廉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2]。紅色旅游體現(xiàn)的精神與高校廉政文化建設高度契合,在一定程度上創(chuàng)新了廉政教育傳統(tǒng)形式,為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工作、開展實踐活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迪。
北宋時期開封府作為“天下首府”,又稱“南衙”,初建于公元907 年,距今已有1000 多年的歷史。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開封府,是以宋代開封府衙為原型重新修建、以包公文化為主題的文化旅游景區(qū),是國家4A 級景區(qū)和河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樹立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氣,也形成了以“廉政剛毅”為特色的開封府官衙文化。
戒石銘制度源于五代十國的后蜀,確立于北宋。將警戒官吏秉公辦事的文字命人刻于石上,成為中國古代官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封府正廳院內的巨石,南面書寫“公生明”三個大字,意思是只有公正,才能明察秋毫;只有公正無私,才能清正廉明。戒石北面書寫的文字是“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意思是你的俸祿都是人民的血汗,下層民眾雖容易受到虐待,可上天是難以欺騙的。告誡官員們潔身自好,不可貪贓枉法,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官員坐在大堂處理政務,抬頭就可以看見這16個大字,發(fā)揮了警醒、告誡的作用。
開封府西挾屋的主題內容是“包龍圖打坐開封府”。北宋開封府在包拯任長官以前的舊制度是:決不允許告狀人到大堂直接遞狀申訴,而是先將狀紙交給守門的府吏,再由府吏轉呈,叫作“牌司”,案件是否審理以及何時審理,必須聽從府吏的通知。府吏在案件訴訟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府吏通常以此來敲詐勒索,如果訴訟者不送錢給府吏,無論什么冤情,也轉呈不到府門。所以,有句俗話說:衙門門口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府吏與當事人勾結、互相串通來蒙蔽長官的事件非常普遍。即使是清正長官也難免誤判,造成冤假錯案,更不用說草菅人命的貪官污吏了。包拯到任后,大刀闊斧地改革弊政,開正門,廢“牌司”,允許訴訟人直接到公堂上陳述冤情。西挾屋第一幅畫上的場景就是包拯改革后的狀況:跪著的男子將狀紙直接遞到大堂。府吏失去了營私舞弊的機會,沮喪地站在府門口,好像在說:這一改革,可斷了我的財源了!百姓們對于這項改革則是交口稱贊。門口一位老者手拿狀紙,已經跨入了府內,正向大堂走來。
齊民堂是開封府的重要建筑。齊民,就是平民的意思。北宋開封府的齊民堂,取“以民為本”之意,包拯以民為本,體民、恤民、愛民,注意傾聽民眾的呼聲。齊民堂墻上書寫的《宋史·包拯傳》中有一段記載:“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我們從中軸線的東、西挾屋中已經了解到:包拯在權知開封府時,嫉惡如仇,剛正不阿,嚴懲貪官奸吏,嚴打潑皮無賴,嚴審違法權貴,廢“牌司”、開正門,執(zhí)法如山,廉潔奉公,憂國愛民,興利除弊,所以,京師皇親國戚、宦官權貴的違法行為,不得不有所收斂,違法的皇親國戚、宦官,聽到包拯的名字就害怕?!叭艘园Ρ赛S河清”,是說黃河水渾,很難澄清,包公嚴厲,無笑容,看到包公的笑容比見到黃河水清還要難。北宋京師開封的老百姓互相傳話說“關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意思是說,有像閻羅那樣的鐵面包公,開封府的關節(jié)是打不通的,私情也是徇不了的。
開封府的清心樓,取自“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清心樓的東墻上刻的是包拯的言志詩:“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边@首詩的意思是說:“內心清明才能處理好政務,才能當好官;堅持正義才是安身避禍的真正良策。又長又直的木材一定能成為棟梁,只要是好鋼就不會被扭成彎鉤。老鼠和麻雀喜歡在倉庫里亂轉,是因為貪糧食。只要把野草拔凈,兔子和狐貍自然就沒有藏身之地;史書上有無數的教訓可作警戒,決不做那種讓后人千秋笑罵的事情?!边@首詩體現(xiàn)了包拯對政治操守及人格理想的追求。他要求自己做到清心公正、直道而行、堅持正義、剛直不阿、除暴安良,這也是被千年傳頌的包公精神,是中華傳統(tǒng)廉潔文化之精華,對仁人志士具有深遠影響,值得我們敬仰[3]。
2019 年2 月13 日國務院印發(fā)的《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把職業(yè)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和經濟社會發(fā)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和育人機制改革?!保?]隨著高校課程改革不斷深入,不少高校增設了有關廉政教育的專題課程,挖掘本地文化旅游資源中蘊含的廉政教育內容,將其融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相關課程體系中去。開封當地高校可以把包公精神和焦裕祿精神納入廉政文化教育的課程內容中,引導學生學習包公清心直道、以廉為本、以民為本的品格;學習“親民愛民、艱苦奮斗、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最終實現(xiàn)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精神培養(yǎng)的高度融合。
旅游相關專業(yè)師生和社團可以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結合紅色景區(qū)解說、歷史文化介紹和當代理論熱點創(chuàng)作“紅色經典導游詞”,突出文化景點的人文精神,不斷創(chuàng)新景區(qū)廉政文化的展現(xiàn)形式,服務地方發(fā)展。另外,要加強校企合作,利用信息技術推動智慧景區(qū)建設,校企聯(lián)合設計景區(qū)電子解說系統(tǒng),游客只需掃描二維碼、打開網頁鏈接等,就可以收聽景點介紹和廉政故事。此外,可以組織旅游相關專業(yè)學生到廉政文化景點擔任講解員,把旅游與廉政教育有機結合,將廉政元素穿插到導游講解中,提高專業(yè)技能講解,同時使游客在聽清廉故事的過程中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
深入挖掘地方旅游資源中的傳統(tǒng)廉政文化,例如,有口皆碑的清官廉吏、修身勤儉的廉政思想、歷史悠久的廉政制度、千古流傳的廉政楹聯(lián)等,在系統(tǒng)研究整理的基礎上傳承、創(chuàng)新,通過電影、電視、動漫、戲劇、小品、書法、音樂、舞蹈、旅游文創(chuàng)產品等多種形式,將淹沒在歷史遺跡中的清廉素材符號化、故事化、動態(tài)化,生動形象地廣泛傳播,讓清廉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創(chuàng)新,使清廉觀念在師生的心底牢固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