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沈玲玲
聽說能力是英語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中非常重要的兩項能力。聽的能力處于首要地位,教師應以英語新課程新理念為指導,通過多樣化、多元化的方法、策略,使學生在“聽”的基礎上大膽地“說”英語,以不斷地增強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從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良性發(fā)展。
對小學生而言,“聽”是獲取英語知識最有效的途徑。小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聽”英語的能力,才能有信心“說”英語,用英語與他人交流。
入門時,教師應向小學生講明白“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養(yǎng)良好的“聽”的習慣。教師應從英語學習的首堂課開始就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例如,在第一節(jié)英語課上,教師應該說一些英語教學中需要用的課堂用語,借助語言與形體動作讓小學生明白課堂用語的意思,如“Stand up!”“Sit down!”等,并讓學生用動作表示。教師應及時表揚、鼓勵、贊賞表現好的學生,并利用聽、做訓練,增強學生“聽”懂英語的成就感與自豪感。
平時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在讓小學生學習英語新知識時,切記需要有“Listen Point”與“Listen Do”的過程。只有在這樣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中,小學生“聽”的習慣與能力才能日漸形成。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經?!奥牎毕嚓P的英語錄音,“看”相關的英語教學視頻等,讓小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聽”的習慣與能力。
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構建多樣化“說”的情境。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構建靈動、真實的語言交際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鍛煉英語語言技能,提升英語核心素養(yǎng)。其一,師問生答。例如,教授了學生“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的句型之后,教師可以與學生展開相關的對話。同時,在英語課前的“greeting”中,教師應與學生進行常規(guī)對話,以強化對學生“說”的能力的訓練。其二,生問師答。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經常開展“Guess”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教師可以依據所學的句型,讓學生問自己。例如,教學了“What is it?”“Is it a kite?”的句型后,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游戲用的圖片或實物進行相關的語言練習,直至學生猜對圖片或實物是什么后才替換下一個,接著做游戲。在游戲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從兩樣東西開始讓學生去猜,再逐步增加數量。這樣的游戲能有效地激活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且這種由易到難的訓練能讓學生理解、掌握與運用所學的英語句型。其三,生問生答。這樣的形式最受學生歡迎,最能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也能讓學生在用英語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與運用能力。教師應給足學生互問互答的時間與空間,當學生間出現交際困難時,教師應及時給予指導、給予幫助。尤其是對于接受能力慢、口頭表達能力弱的學生,教師更應予以個別輔導,讓這類學生也能大膽、勇敢、主動地參與英語交際活動。教師對生問生答中學生表現精彩之處應予以贊美、鼓勵和夸獎,以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正能量,教師應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發(fā)展水平,力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發(fā)展。其四,情境表演。運用情境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學習英語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等。學生間通過情境表演的方式共同完成相關的英語學習任務,能有效地提高表演技能與英語交際技能。在學生理解、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英語語言詞匯、句型的基礎上,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自由組合、自由搭配,自主或合作創(chuàng)編情境表演的內容。例如,當學生學習了“Happy birthday”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過生日”為情境開展相關的英語表演活動,學生則會興致勃勃地投入其中。
第二,利用課外時間為學生構建多元化“說”的情境。首先,編排英語短劇。教師可以引領、點撥、指導學生自主或與同伴合作創(chuàng)編一些比較簡單的英語短劇。必要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全班學生參與英語短劇表演比賽,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體驗能聽懂英語與會說英語的樂趣,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的強烈欲望。其次,開展“英語角”活動。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英語角”活動中圍繞一定的話題自由地說英語,以進一步訓練學生說英語的能力。
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為學生構建多樣化的“說”的情境,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讓學生體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