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豐樂寄宿制小學 傅建國
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可以準確反映出教師的綜合素質,也反映了學生知識獲取的質量。所以有效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研究和探討,不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是道德與法治教師的一個永恒的研究主題。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也將成為道德與法治教師長期研究和不斷實踐的任務??梢哉f,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作為一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如何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呢?本文接下來將進行詳細闡述。
從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性質來看,道德與法治正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拥闹麝嚨?。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學校應當把道德與法治擺在突出位置,注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建設。在教師方面,要加強道德與法治師資建設,通過職稱改革、教師培養(yǎng)、教學評價、績效考核等方面,讓教師明確道德與法治在學校課程體系中的突出位置,讓教師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小學道德與法治。在學生方面,要明確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形成學生道德與法治的學業(yè)水平考查和激勵機制,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習中有獲得感,從而能重視道德與法治的學習。這樣,道德與法治教師必定會認真鉆研教材、努力挖掘可用材料、認真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也會端正學習態(tài)度,認真、主動配合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確保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道德與法治教師是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行為的研究者和引導者。教師應立足于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展開有關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引導學生正確學習道德與法治,是道德與法治教師的重要任務,意義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能力。教師在課堂中要實現(xiàn)的目標主要有,激發(fā)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道德與法治教師是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就要研究學生的生活范圍、方式,了解學生學習基礎,以及最近發(fā)展區(qū),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順著學生的思路展開教學,化被動為主動,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明確自己的定位與教學任務,能夠使得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更具有效性。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中,“課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條即是“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是課程的核心”。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是一個人公民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關鍵就在于是否引導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品德,是否促進了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是否讓學生準確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是否使他們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行為習慣、堅定理想信念和個性品質的公民。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綜合素質,是提高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內在要求和外在形式。一堂道德與法治課,從教學設計開始,只有緊緊圍繞著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能力與方法、知識與技能四個目標進行設計,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真正成為提高公民綜合素質的主要陣地,這樣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才是有效的。
一方面,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明白,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活動是道德運用能力提升的一個過程,是以學生現(xiàn)有知識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為起點和基礎;以思想道德認知和行為能力提高為目標;以道德情感的認識和實踐訓練為載體的。另一方面,教師要緊緊抓住道德與法治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中建立課堂活動的正面引導觀念,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按照語言與行為合乎道德規(guī)范地參與課堂實踐活動。這樣,一堂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就能使學生的公民綜合素養(yǎng)真正得到提高,使學生堅定正確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從而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想有效的組織一節(jié)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師生的關系就顯得十分重要。師生關系的和諧可以使學生充分發(fā)揮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怎樣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呢?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對學生充滿信任感,尤其在處理學生學校生活問題上,要巧妙的使用一些語言或行為,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和關愛,使得學生能對教師直抒胸臆,建立互相尊重的師生關系。其次,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身作則;要善于使用帶有鼓勵和激勵性的評價語去評價學生的展示成果;對在課堂“開小差”的學生進行適當提醒,讓學生知道自己隨時在關注他。此外,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還要提醒自己,正確處理自己情緒,理解和尊重課堂教學活動中每一個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允許學生犯錯,努力體現(xiàn)課堂教學活動的真實性,在此基礎上進行指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活動任務。師生之間的關系融洽了,學生必然會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表現(xiàn)得更加自信。
總之,只有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保證最佳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最好的學習狀態(tài),最大限度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小學生道德認知能力處于初始階段,小學道德與法治是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所以教師要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特別是注重從學生生活中挖掘課程資源。教育家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道德與法治教師要融入學生生活、認真觀察,結合課時目標,注意選取典型案例,在充分利用課本上的案例,理解課本案例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通過教師搜集的真實案例,在討論或情境模擬中達成教學目標,加深學習效果。
比如在教學六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學會尊重》一課中,在充分利用課本中圖片內容,讓學生認識到:有成就的人要受到人們的尊重,那些默默無聞的人更要受到人們的尊重后,教師可讓學生自由說一說自己身邊各行各業(yè)的人們的價值,必要時,教師可以出示自己搜集的圖片,比如開商店的阿姨、鋤地的農民、學校里的勤雜工等,讓學生更充分地認識到這些平凡人的貢獻,喚起學生對他們的尊重。對于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例,學生會更加了解,回答也會更加積極。基于學生的這個特點,圍繞課程目標,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場景,通過學生的交流,教師的引導,就可以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機智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中,為適應課堂教學活動,充分利用自身知識經驗,而巧妙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能力。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機智的應用會更好地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比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活動中第一個參與討論交流的學生,機智的引導他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再結合教師春風化雨的激勵性評價,加強學生的情感感染力,引起其他學生的性感共鳴,引導大家用準確的語句進行情感表達。這樣,所有的學生的正確的情感表達水平和道德認知都會有進步。又如,教師也可以想法設法的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從學生生活經歷中發(fā)掘學習素材,幫助完成教學任務。只有教師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多動腦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利用教學機智,才可以使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關鍵在于教師。教師要在教學中牢牢把握道德與法治課的課程目標。注重教學細節(jié),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注重經驗積累,巧妙地使用教學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