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華
排列、組合是高中數(shù)學中的重要知識,也是高考的必考內(nèi)容.排列組合問題對同學們的抽象思維和推理分析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在解答這類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遺漏”或者“重復”一些排列順序,由于答案涉及的情況比較多,很難進行檢驗,所以這類題目是比較容易丟分的題目.對此,筆者對解答排列組合問題的手段進行了分析和歸納.
一、特殊元素法
若題目中對某些元素或位置有特殊的要求,則需采用特殊元素法,先討論這些特殊元素的位置,將其順序安排好,再分析其他沒有特殊要求的元素,最后運用分步計數(shù)原理求得問題的答案.
例1.將10顆玻璃珠和10個紙盒分別用數(shù)字1,2,3,4, , 10標記好,在每個紙盒中放入一個玻璃珠,那么剛好有3 個玻璃珠的號碼和其所在紙盒的號碼不同的情況有多少種?
解析:題目的特殊元素為與所在紙盒的號碼不同的3 個玻璃珠.需采用特殊元素法求解,先將這3個玻璃珠優(yōu)先安排,再排其他的玻璃珠的位置.
解:從10 個紙盒中挑選出3 個,有C310 種挑法,再將與這3 個紙盒的號碼不相同的玻璃珠放進去,假設所選的紙盒為1號,2 號,3 號,如圖所示,1號玻璃珠只能放進2、3號紙盒里面,有2 種放法;而剩下的2 、3號玻璃珠只能有一種放法,因此,一共有:C310 ×2×1=240 種可能的情況
二、插空法
有些題目要求某些元素不相鄰,則需采用插空法進行求解.運用插空法解題,需先安排其他元素的位置和排列順序,然后確定這些元素之間的空隙的個數(shù)(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要考慮兩端的位置),再將要求不相鄰的元素插入空隙中,最后根據(jù)分步計數(shù)原理求解.
例2.街道的一側(cè)放有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的4個垃圾桶和3個黑色垃圾桶(垃圾桶大小一致),要求相鄰垃圾桶的顏色不同,則一共有多少種放法?
解析:由“相鄰垃圾桶的顏色不同”可知本題為不相鄰問題,需采用插空法求解,先將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的垃圾桶的順序排列好,再將黑色的垃圾桶插入其間隙中,就能保證相鄰垃圾桶的顏色不相同.
解:先將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的4個垃圾桶排列,有A44=24種放法;
這4個垃圾桶中間一共有3個空隙,將3個黑色垃圾桶插入3個空隙和兩端的位置,有C35 =10 種放法.因此,一共有A44C35 =240 種放法.
三、先選后排法
有些排列組合問題較為復雜,在解題時可以考慮采用先選后排法求解,先將某些元素選出,再對元素的順序和位置進行排列.解答此類問題需靈活運用分類計數(shù)原理和分步計數(shù)原理.在解題時,不僅需要明確哪些元素屬于同一類,哪些元素需要作分類處理,在選出元素后需不需要分類進行討論,還要明確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分多少個步驟,再逐步進行討論.
例3.用0,1,2,3,4這五個數(shù)字,可以組成多少個滿足下列條件的沒有重復數(shù)字的五位數(shù)?
(1)比21034大的偶數(shù);
(2)左起第二、四位是奇數(shù)的偶數(shù).
問題(1)中要求所組成的數(shù)是比21034大的偶數(shù),因此需先選出末尾數(shù)字,以便確保組成的數(shù)字為偶數(shù),再選擇首位、千位、百位、十位上的數(shù)字;問題(2)中要求所組成的數(shù)從左起第二、四位是奇數(shù)的偶數(shù),就需先選出末尾數(shù)字,再選擇第二、四位上的數(shù)字,最后再排列其他位置上的數(shù)字.
總之,無論運用哪種方法解題,我們都需挖掘問題的本質(zhì),明確問題中的元素是否有特殊要求、是否要求相鄰、是否要分類、事件是否要分步完成,然后靈活運用分類計數(shù)原理和分步計數(shù)原理進行求解.
245650051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