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成
(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歡城鎮(zhèn)中心小學 山東 濟寧 277600)
多元評價體系是針對傳統(tǒng)單一評價體系而提出的一種新型評價概念,近些年發(fā)展勢頭明顯,這種評價體系適應當前的新型教育理念,是對傳統(tǒng)評價體系的一種改善和創(chuàng)新。突破了單一評價體系的不足和缺失,也入了更多的主體,并建設了多維度的評價方式。除了傳統(tǒng)的教師維度之外,還增加了學生維度、家長維度和學校維度,甚至還有一些多元評價體系包含社會維度。通過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價、教師評價等多元環(huán)節(jié)來體現科學的理念,提高組織的有效性。
小學生正處于認知自我探索世界的關鍵階段,他們本身的年齡較小,需要外界不斷的反饋才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存在感與價值感,讓他們對自我的邊界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小學體育構建多元評價體系,可以讓學生正確的認知到自己的身體素質發(fā)展情況,體育理論知曉情況,以及自己的體育觀念正確程度。通過多元評價引導小學生對自我的體育能力作出評價,對他人的體育能力作出評價,并且在這種他人與自我的相互碰撞過程當中,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于片面化的評價感知能力不足,而他們本身對于身體的感受確實比較明顯的,這正是應于體育學科的特點,通過構建多元評價體系,可以讓小學生全面的認知到體育對自己的作用,從而激發(fā)出更加飽滿的學習熱情,推動小學生在體育學習上提升主動性。
評價體系構建最大的意義就是對當前的成果進行總結,檢驗教師和學生的成長進步情況,通過多元評價體系,讓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都參與到這個評價的過程當中來,可以讓教師和學生根據小學年齡段的不同層次了解自己的實際水平。而學生在進行自我評價時,也可以了解到自己近一階段的學習出現了哪些的問題。通過科學系統(tǒng)的量化評估方法,從感知的層面認知到一些理性層面或概念層面的問題。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形式、訪談形式以及多樣化的互動形式,來促進學生通過資料搜集、角色扮演等方式,了解自己現階段的體育知識內容。這更有利于學生在自我評價的過程當中產生一個深刻的認知,全面的總結自己學習當中的不足,更加配合教師開展的設計學校。逐步引導學生養(yǎng)成科學合理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認知水平。
傳統(tǒng)的以課堂為主的評價體系,最大的特點就是教師為主導,課程結束之后再進行評價,往往一個學期結束之后才能夠開展系統(tǒng)性的評估,而評估的結果要在下一年度才能夠反饋出來?;凇盎ヂ?lián)網+”開展多元評價是一種實時性非常強的評價方式,它利用互聯(lián)網的快速特點,組合不同評價主體的信息。通過“互聯(lián)網+”的聯(lián)系方式,可以構建成一種以學生自我成長為主要驅動性的自我評價體系,讓學生在這種成長之樹上填寫自己的成長點,了解自己的不足,教師和學生在評價的過程當中就可以看到評價反饋的結果,計算機也可以進行實時的評價結果計算,快速的給出學生反饋,并對學生的分值情況進行不同的評估,引導學生根據這個評價的結果提高自己日后體育學習的針對性,讓學生對于評價結果有一個實質性的感受,而不僅僅是一個單調的評分。
一方面,傳統(tǒng)的體育評價模式會影響學生的發(fā)展,教師是傳統(tǒng)評價的主題,但是這種單一片面的評價方式會影響學生的自我認知,很多學生體育學校的效果并不那么理想,身體素質的發(fā)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久而久之,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會使學生厭倦體育學習,不愿意參與日常的體育訓練,身體素質也會每況愈下。加之很多家庭目前都是獨生子女,對于小學生保護意識比較強,不愿意學生在體育運動的過程當中,出現肌肉酸痛等正常的現象,認為這樣的運動會損害自家孩子的身體,因此家長也并不支持,長此以往,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本質上來看,體育評價的最終目標是引導學生發(fā)掘自己的體育特長,使學生達到國家相關的體育標準,但這有可能會抑制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一部分學生在一些體育學校上并沒有專長,但是在另一些體育學校上卻表現出了極高的天賦,如果采取單一的評價方式,那么這個學生必然是不合格的。然而實際上,如果能夠通過多元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開發(fā)自己的特長,激發(fā)自己的運動潛能,很大程度上對于學生的綜合成長有好處。
另一方面,傳統(tǒng)的片面單一評價方式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每一個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天賦和特長都不是完全一致的,有一些學生的綜合素質較好,就能夠達到良好的評分,但有一些學生可能擅長的項目過于突出,不擅長的項目又極為短板,這就影響了學生的綜合評價水平。還有一些學生平時上課非常主動認真,但是考試的時候卻非常緊張,不能夠展現出良好的運動能力,表現時肌肉緊張,甚至會存在受傷的風險,因此這種評價方式也是不夠科學的。單一的評價體系并沒有注意引導學生通過體育學校來實現自我認知,這種不公平、不合理的評價體系很容易讓學生陷入到自卑和怯懦當中。然而實際上,體育學校本質上就是激發(fā)人的自信、自尊自強,讓學生不斷的追求超越自我,這種單一評價體系反而影響了學生的積極心理,讓學生感到受挫就本末倒置,影響了綜合評價的效果。
在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當中,學生之間的互評與學生的自評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地樹立這種自我剖析的意識。首先,在多元評價體系構建過程當中,應借助“互聯(lián)網+”建設一個多元互動的平臺,學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記錄自己每一次體育課程、體育鍛煉或者是課外體育學校之后的真實感受,可以通過發(fā)朋友圈的形式、QQ空間的形式,上傳一些圖片,記錄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在年終評價時,都可以將這些數據匯總在一起,做出一個綜合評價和打分,來反饋自己每一周、每個月的運動次數、運動頻率。教師也可以根據這種情況來了解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真實運動水平。
其次,在多元評價體系構建的過程當中,教師要積極的轉變心態(tài),應用更加靈活的互聯(lián)網工具和現代化的意識手段,掌握學生的具體發(fā)展。例如,通過互聯(lián)網問卷的形式,在朋友圈或者是微信、微博、抖音等賬號上對學生開展一些個性調查,既可以引導學生來完整地填寫問卷,也可以匯總學生的一些朋友圈留言。抖音上面的私信評論通過這種方式來匯總數據,借助一些互聯(lián)網的數據分析模塊自動的上傳數據。當然,在問卷調查的時候,教師不能夠采用一些模棱兩可的答案,例如,你認為自己的運動表現好不好,而是要涉及一些具體的評價,例如,你踢足球的時間有多長?你在運動完之后是大汗淋漓還是微微出汗?通過這樣可量化的標準來引導學生做出精準的回答。除此之外,教師也要設計一些更多的人性化的問題,引導學生更加細致地了解自己的實際運動情況,再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以及實際的課堂反饋來建設一個多元互聯(lián)網評價樹,讓學生根據這個思維導圖來填寫自己的日常表現,對學生進行綜合打分。
一方面,在評價的過程當中,教師要采取多元化的評分體系,突破常規(guī)的分數評價機制,引入更多元的評價標準。參考體育項目的考核設計一個游戲類型的進階類型的打分體系。在傳統(tǒng)的評價當中,一般是以一個學期為一個周期,一學期考評一次或兩次,很少針對學生的每一次運動情況、每一堂課程的實際開展情況進行考評,這并不利于學生掌握自己的運動狀態(tài),也不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表現狀態(tài)。在基于互聯(lián)網的多元評價體系構建當中,應建設一個多頻次、高效率的互動評價體系,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打分。例如,在一場籃球比賽當中,每一個隊伍的成員都要對自己隊伍和其他隊伍來進行打分,場邊的候補隊員也可以根據自己在場上的觀察情況對其他同學進行打分。
另一方面,在多元互動評價體系構建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更加細致地觀察學生的日常學習學校,例如,在體育理論課堂當中表現是否積極,在熱身學校當中是否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在一些運動環(huán)節(jié),心肺耐力如何?肌肉張力如何?柔韌性如何?對這些細致的內容進行區(qū)分和評價,來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運動水平,增進學生的競爭。教師在多元評價體系構建的過程當中,要與學生開展真實的互動,例如在學生的一些評價、留言之后給予學生答復,讓學生的自信心可以得到維護,學生的存在感可以得到尊重,那么他們就會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自評和互評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根據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堂課程表現來進行打分,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的一些自動評價體系來降低自己的工作壓力,但是又要對學生采取積極的鼓勵。
構建多元評價體系還需要家長和社會的參與,才能構建一個多形態(tài)、多主體的雙向互動評價體系。在評價的過程當中,要與家長合作開展家校共育的體育機制。例如,讓學生自動填寫在家庭運動中的一些情況,讓家長通過互聯(lián)網的方式來上傳學生的一些運動小視頻,在家庭當中與學生進行體育學校的實際情況等等,并且了解學校開展的一些體育學校的實際情況,引導家長來更加科學地為學生設計家庭體育學校。
綜上所述,多元評價對于小學體育的有效開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學校要基于自評、互評、家長評價、社會評價等多個因素,對學生進行立體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