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京 邴格格
我們總是看到最終的結果,但不要因此忽略我們歪歪扭扭掙扎走過的路,那是我們?yōu)閴粝肫珗?zhí)過的證明。
我的高中不太主流——我是所謂的“競賽生”,也就是選擇性放棄很多課程,周末出去補課,寒暑假參加集訓,每天刷書的那類學生。
我仍然能清晰地記得第一次瘋狂準備化學競賽的時光——和其他6個人一起關在小黑屋里,沒有課間,從早到晚只做一件事:刷題。聽上去非常刺激,但那時我在上高一,在別人滿腔熱血迎接新生活的時候,我首先被熄滅了熱情。
因為刷書真的非常痛苦,尤其是初次接觸那些高強度高密度的知識,有時一晚上可能只能看一道題。決定參加競賽前我覺得我是全班最聰明的人,參加競賽之后我是全班最傻的人??粗粚懸坏李}的A4紙,發(fā)現(xiàn)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兩個小時,真是一個非常消磨自信心的過程。
第一次考競賽準備得很爛,瀏覽完試卷整個人都不好了,那種頭皮發(fā)麻的感覺至今仍然是我的噩夢??墒俏覜]有因此放棄競賽,自己也說不清楚到底是熱愛化學本身,還是不肯認輸。
我最大的收獲就是給自己打雞血。每周四五十個小時搞化競,在寢室的自習室通宵,我們這些別人口中的競賽生常常在挑戰(zhàn)極限。在紀律嚴明、作息明確、人人都低頭勞碌的重點高中,競賽給我?guī)硪环N叛逆的喜悅,讓我感覺自己像是個特立獨行的勇士。
這種叛逆的喜悅很快讓我付出了代價。我一開始沒有告訴父母參加競賽的事,只當是一種愛好,可是我的成績很快替我告訴了他們。
也許很多學競賽的人會有同感,那就是競賽與高考題會產(chǎn)生一些沖突,常常讓我覺得題目似乎有各種各樣的錯誤和不嚴謹。我的化學成績在高二也急轉直下,我說這題條件不過關,老師說我死鉆牛角尖。
也就是高二,我度過了心理斗爭最嚴重的一年。競賽極其看重結果:省獎國獎,自主招生,省隊國家隊,金銀銅牌,激烈程度并不比高考差到哪去。對于很多競賽生而言,只有名列前茅才算成功,中等都算失敗。就連成功的激動都是短暫的,剩下的便是更大的挑戰(zhàn)和痛苦。
我們學校是競賽大校,每周晚自習有3天補課,周末還要加課。常常在分門別類的化學里渾渾噩噩過了一周,到了最后一節(jié)課只剩下發(fā)呆的力氣。
我不屬于競賽成績突出的學生。事實上我用了整個高二的時間一邊和化學斗爭,一邊思考自己這樣到底值得不值得。厲害的那些人已經(jīng)進了省隊,去了冬令營,而我只是分母,是炮灰?;倢λ麄儊碚f才算真正送來了光明,對我來說則仿佛是折磨。
競賽生之間也天差地別,有人半路出家,有人始終如一,有人天賦異稟,有人勤能補拙。有終于死心決定轉戰(zhàn)高考的,也有已經(jīng)拿了大獎一只腳踏入名校大門的。少有人走的路不確定性更大,我們聽著一個一個消息傳來,小心地預測著自己的命運究竟在哪里。
非常有趣的是,那時我在寢室通宵的自習室認識了一個打算考藝術類的哥們兒。用老師的話來說,他除了學習什么都沒落下。我同他之前并不熟,印象里他總是在學校各個樓層、各個辦公室“上下翻飛”,在各個舞臺、各個場合頻繁露面,主持、演講、唱歌、樂隊、集體活動,學校一切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似乎都與他有關。在很多個夜里,寢室的自習室只有我們兩個人,我做題看資料,他則似乎在寫各種活動的策劃書,或是準備他的那些額外課程。
我知道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倆是一樣的人,都是另辟蹊徑的勇士。我們因為經(jīng)常在自習室相遇而熟悉起來,他告訴我他因為成績問題被班主任找過家長,父母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可他卻比高考出題人心態(tài)還穩(wěn)健。我很羨慕他,他似乎是永遠不會焦慮的那類人,他享受生活。
高三上學期我沒有在班里上課,跑到北京參加培訓。然后就是比賽失利,閉幕,頒了銅獎,簽約失敗——我走了個盛大隆重的過場。那天回到酒店時,我突然一下子無法控制地哭了出來,因為我明白,明天回去之后,我再也不是一個化競生,而只是一個普通的高考生,我要從頭開始。
回校上課的日子里,印象最深的是和同桌吵了一架,因為她說我“搞競賽搞到高三還是什么大獎都沒有,化學模擬卷還沒有我分高”。那種作出犧牲又被淘汰下來的孤立無援、不被理解,是我之前從來沒有體會過,也沒想到是自己需要體會的。
不過或許是因為競賽鍛煉了我自學的能力和對痛苦的耐性,高三的最后幾個月里我學得飛快,周考月考一次次迎面而來,我的成績從中游逆流而上,高考雖然沒能創(chuàng)造奇跡,終究也算是拼盡了全力。
對了,還有那個我在自習室認識的兄弟,我在錄取信息表里找到他的名字,他去了中戲學戲劇文學,而我則學起一門與化學完全無關的文科專業(yè)。我仍然很羨慕他,可以繼續(xù)享受他喜歡的生活。
我在大學同樣遇到了很多當初學競賽的人。我開始發(fā)現(xiàn),競賽光環(huán)其實并不能保證什么。能在競賽中獲得成功的那些人自然是擁有一些讓他繼續(xù)成功的品質(zhì),然而沒有在競賽中獲得成績的人,未必就不擁有這些品質(zhì)。
我們總是看到最終的結果,但不要因此忽略我們歪歪扭扭掙扎走過的路,那是我們?yōu)閴粝肫珗?zhí)過的證明。
聽說從我們這屆之后便迎來了“競賽寒冬”,很多自主招生項目都被取消了。但我知道,仍然會有人想選擇那些不屬于大多數(shù)人的路,這并沒有什么不對之處。你當然可以繞路前行,只要你千萬不是掉頭逃跑。
【心理解碼】
用欣賞為自己轉身
◎文/龔仁坤(重慶育才中學)
追逐在競賽的道路上,既有勇士般在沙場拼搏的快感與榮耀,也有苦行僧般的堅持與付出。每一個競賽生都渴望著能拿到理想的結果,來證明自己付出的價值??蔂N京也讓我們看到了競賽歲月中的迷茫與權衡、堅持與懷疑、短暫的成功與消磨的自信。所有的一切看似如此矛盾,但仍有萬千學子前赴后繼,征戰(zhàn)賽場。直到故事的最后,燦京的競賽歲月在一場大哭中靜止在了我們的回憶之中,冰冷的結果也仿佛冰冷了我們的心。
是不是我們的努力不被證明就失去了價值,是不是我們的夢想沒有到達成就失去了意義?海明威的《老人與?!分校先艘灰箽w來,破爛不堪的船上只剩下筋疲力盡的他和一只碩大的魚骨架。老人沒有如預期一樣滿載而歸,甚至沒能做到平安歸來,但這絲毫不影響他人生中的這段波瀾壯闊、傳奇篇章。我們都曾努力地追逐夢想,而夢最美的地方也許不在于實現(xiàn),而在于我們愛上了自己逐夢的樣子。
佛說一花一世界,一念一人生。當燦京回首再看往事,不再局限于競賽的結果,沉浸于失敗的情緒,反而肯定了對于夢想的偏執(zhí)和永不退縮的青春。我在想:也許這是燦京與自己做的一個和解,是對他多年執(zhí)念的一次轉身。這一轉,他更好地接納了自己,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生而為人,我們總有一些讓自己不滿意的地方。這一念,我想請你用欣賞為自己轉身: 我想請你去欣賞那個努力的你,拼搏的你;也去欣賞那個疲憊的你,焦慮的你,無助的你。因為所有的你都刻上了追逐夢想的樣子,都讓我們成為了最好的自己。
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