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敏
紅色家書與紅色文化息息相關,作為紅色文化的一部分,紅色家書所傳承的紅色精神對構建當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對紅色家書的話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論述了紅色家書的精神內涵與當代價值。
中國的家書文化源遠流長,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精神價值。紅色家書作為家書悠久歷史中的一部分,誕生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是老一輩革命家在革命年代和事業(yè)建設過程中寫給親人的書信,其精神內核是仁人志士為了中華民族復興而頑強奮斗過程中形成的愛黨愛國、救國拯民、不畏艱難的革命精神。
一、紅色家書的話語分析
紅色家書是重要的紅色資源,是進行新時代價值引領的重要載體。經過時間的變遷,書信內容或用語會變化,但直抒胸臆的話語表達一直是中國書信的主要特點。紅色家書的話語在后人看來更是一種激濁揚清,明志正己,循循善誘的真情實感。
(一)明志:爭國權以救危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y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在戰(zhàn)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人為中華民族付出了更多、更為艱苦的努力,紅色家書真實地呈現(xiàn)了他們奮斗的思想軌跡。關向應赴蘇聯(lián)學習前,給叔父關成順寫了一份家書,信中寫道:“愿終身奔波,竭能力于萬一,救人民于涂炭,犧牲家庭,拼死力與國際帝國主義者相反抗?!?/p>
在紅色家書中重溫歷史,無異于是對思想的一場洗滌,話語中對國家的熱愛總讓人熱血沸騰。夏明翰被捕入獄后,寫給母親的信也體現(xiàn)出救祖國于危亡的信念以及對祖國未來的期望,“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一字一句都能讓人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艱難困苦和他們發(fā)自內心的堅毅卓絕,印證了革命志士為追求新中國無所畏懼的心路歷程。他們的名字已然與歷經烽火歲月洗禮的家書一起,成為新時代的紅色基因,被世人所銘記。
(二)正己:一切從人民出發(fā)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也應是黨員的終身事業(yè)。紅色家書不僅讓世人看到了仁人志士的愛國情懷,言語中還透露出他們嚴于律己、一視同仁的高尚品質。新中國成立后,一些為國家艱苦奮斗的元勛總會收到一些想尋求特殊照顧的親屬來信。羅榮桓留在湖南老家的女兒羅玉英曾給“當大官”的父親寫了一封信。羅榮桓在回信中勸誡她不要抱有任何特殊化思想:“你爸爸廿余年來,是在為人民服務,已成終身職業(yè),而不會如你所想的,是在作官,更沒有財可發(fā)?!崩弦惠吀锩颐鎸ε畠旱膩硇艆s始終端正自己的位置,恪守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拒絕搞特殊化。
公私分明、為民務實的共產黨人總是相似的?!八麄儊頊抑荒馨蠢写瑑鹤鳛橐还ぷ魅藛T,更不可能破格辦事”“一切均從人民出發(fā),兒竊愿勿愧于此,故不得不反復言之”,這是陳毅1951年在信中一再強調的原則,讓父親轉告來上海探訪的親友們不要有特權思想。在共產黨人的眼里,公與私涇渭分明,所做的事情與決定都要為人民考量,確保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三)教子:不負光陰不負黨
很多仁人志士在書信中將自己忠于國家、忠于黨的思想教授給自己的孩子。
眾所周知,董必武非常關心子女的學習,其子董良羽在入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前,暫時住在招待所內,董必武也寫信勉勵他珍惜時間:“人的生活一天應有學習或工作時間,也應當有休息和娛樂的時間,只不要把應當學習或工作的時間被休息和娛樂所占去了?!贝硕卧拑群谟冢簳r間都有任務,合理分配時間也是珍惜時間。
除了教育孩子要珍惜學習時間,紅色家書還引導讀者不要辜負黨的栽培。譬如,鄧穎超在得知侄子周爾均入黨之后,特地寫了一封信告誡侄子要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今后,你必須加強黨性的鍛煉,克服無產階級的思想,不斷為著黨員的八條標準而奮斗,不要辜負了光榮的共產黨員的稱號?!奔視械囊笠笃谕?、諄諄教誨極大鼓舞了當代新青年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二、紅色家書蘊含的精神內涵
紅色家書是珍貴的紅色文化,必然承載著革命思想與革命精神。對紅色家書話語進行分析后,將其所要傳承的紅色精神歸納總結,筆者發(fā)現(xiàn)紅色家書蘊含三方面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視死如歸、舍家為國。
(一)堅貞不渝的革命初心
仁人志士在中國山河即將破碎,人民于風雨飄搖之際,艱難探索救亡圖存之道。紅色家書就真實記錄著他們?yōu)槿嗣窠夥排c幸福做出的貢獻與犧牲、初心和使命。
很多革命先輩正值韶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即把生命與革命事業(yè)完全融合,抱著為人民解放而奮斗的初心,犧牲前留下遺書和決筆信勉勵著后來人繼續(xù)革命:“我犧牲生命,把一切貢獻于革命,是為了尋找自由,為了全國人民求得解放。”鐘志申懷著為舍身為國、牢記使命的遺志,在遭到背叛的同時也不忘留下紅色真理。讀到此處,人們不禁想起夏明翰的著名詩篇:“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边@些印刻在紅色家書中大義凜然的絕筆皆是革命志士純潔的初心,也正是秉持這一初心,堅信革命事業(yè)必然勝利,才孕育了中國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
(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國家立于危難,方顯英雄本色。在革命年代,不乏救國救民、視死如歸的民族英雄。烈士何功偉在“皖南事變”中被捕入獄,在經受嚴刑拷打之后,當局企圖用高官厚祿來誘惑其出賣共產黨。在獄中,何功偉始終堅信黨的事業(yè),嚴守黨的秘密,在臨刑前寫給父親的書信中表明自己對黨和國家的赤誠之心,“兒獻身真理,早具決心,茍義之所在,縱刀鋸斧鉞加諸頸項,父母兄弟環(huán)泣于身前。此心亦萬不可動,此志亦萬不可移”“夫昔日既未因嚴命而中止救國工作,今日又豈能背棄真理出賣人格以茍全身家性命”。這封紅色家書讓人們看到革命先輩為堅持真理而勇于獻身的浩然正氣,不圖富貴、竭誠盡節(jié)的革命精神。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氣概是紅色文化中最為震撼人心、感天動地的思想品質。
紅色家書傳承的紅色精神是防止民族理想滑坡、信念動搖最豐厚的滋養(yǎng)和最生動的教科書。
(三)舍家為國的愛國情懷
自古以來,愛國家愛人民的政治意識都是中華兒女的基本素養(yǎng),也是中國革命英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革命信念。“七七事變”爆發(fā)后,旅居菲律賓的民盟華僑王雨亭堅持送年僅15歲的兒子王唯真回中國參加抗戰(zhàn),只給他寫了簡短幾句話:“但愿你虛心學習,勿忘我平時所教訓你的‘有恒七分,達觀三分,鍛煉你的體魄,充實你的學問,造就一個強健又智慧的現(xiàn)代青年,來為新中國而努力奮斗?!绷攘葦?shù)語,不僅表現(xiàn)了深深的舐犢之情,還表明了對國家深沉的熱愛。服從并服務大局的意識始終在歷史中閃耀著火熱的光芒。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結底是因為共產黨人具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這種深刻卻無法復刻的政治意識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繼續(xù)滋潤后來人。
三、紅色家書與當代價值的關系
紅色家書不僅記錄了革命先輩與家人互通心意、明志立德的理想信念,還是中華民族古往今來溝通信息和交流思想的紐帶。紅色家書雖然是革命志士的家書,但在當代能夠增強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提升民族的文化自信,擁有歷史研究價值。
(一)紅色家書的思想教育價值
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中的軟實力交鋒日趨激烈,意識形態(tài)領域成為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在科技發(fā)達的21世紀,西方企圖利用網絡傳播的方式和手段,影響、誤導網民的政治認同和價值選擇,動搖網民思想意識形態(tài)。在這種背景之下,青年學生作為網絡的主力軍,如何引導與培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顯得尤為重要。
淺讀紅色家書,即可感受到家書中濃厚的家國情懷,深入解讀后,愈加了解其中涵蓋的建黨、建軍、建國的革命精神。因此,紅色家書具有精神感召的力量,是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一把利器。
紅色家書所具有的魅力源于它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發(fā)展,寫信者皆是意志堅定、胸懷天下、堅強勇敢、甘于犧牲的革命英雄,而其書信有對黨和國家絕對忠誠的堅定信仰,有視死如歸的家國情懷,也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初心使命。面對國際國內形勢帶來的風險和挑戰(zhàn),學習與傳承紅色家書不僅可以教育后人不忘先輩艱苦卓絕的奮斗史,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也使得那些詆毀共產黨員、圖謀分裂國土的不法分子及其否認和篡改歷史的不實言論得到沉重打擊。
人們要將傳承的紅色家書轉化成現(xiàn)實的育人資源,利用家書中的革命志士、英雄事跡、紅色精神來感染、教育、引導當代青年人,使他們在學習紅色文化之后,能夠堅定理想信念,尊重和維護歷史真相,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二)紅色家書的文化提升價值
我國每個時代產生的精神和價值觀都有傳統(tǒng)文化的淵源,這些幾千年來積淀下來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念是中華民族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精神文化,是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標識,這也是中華兒女民族自信的源頭。家書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彼裕谠鰪娢幕孕?,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時代進程中,紅色家書愈加體現(xiàn)出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
紅色家書的存在與黨和國家的發(fā)展有著共時性,它是一個重要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紅色文化資源,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從紅色文化的角度去重溫和審視黨和人民的革命史、發(fā)展史、家庭史,使得紅色家書的內在精神更加深入民心,更好地發(fā)揮紅色文化在提升國民文化自信心的重要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培育和踐行,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要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智慧,又要傳承紅色精神和建設與時俱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實現(xiàn)提升文化自信的最終目的。
(三)紅色家書的歷史研究價值
在還原歷史的真實面貌的史料中,民間流傳的記錄與官方保存的記載都是重要的追溯工具。家書是親友之間的私密通信,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都是真情實感,這樣信中的記述比很多史料記載的真實度高一些,即紅色家書具有歷史價值。
抗戰(zhàn)時期的書信往來為這段時間的戰(zhàn)況以及軍隊情況研究提供歷史依據(jù)。1926年北伐戰(zhàn)爭時期,陸更夫給家人寄了一封信,信中他把從廣東出發(fā),途經湖南、湖北,一步步走到江西南昌,再轉至高安的北伐路線告知家人,供家鄉(xiāng)親友了解戰(zhàn)爭的近況。尤其珍貴的是,陸更夫在這封信的背面繪制了北伐的路線。作為北伐戰(zhàn)爭的親歷者,陸更夫在信中提供了非常有意義的歷史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是人們無法從大背景、大記錄的正史中得到的,而且有助于歷史學家打撈歷史,補充歷史細節(jié),讓歷史研究更深刻、更細致、更真實。
就文物價值而言,紅色家書作為紅色文化遺產,蘊含著多元的文化內涵,表現(xiàn)出個人、社會、國家的歷史軌跡,尚有巨大的歷史價值等待挖掘。
紅色家書是連接不同時空的情感紐帶,其話語彰顯了先輩們的理想信念,體現(xiàn)了他們修身正己的嚴格要求,更是他們教育理念的集中反映。紅色家書中的這些思想精髓和精神實質內含國家未來發(fā)展的核心價值觀念。人們應當不遺余力地傳承和弘揚紅色家書文化,讓其與時代精神相融合,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煥發(fā)出獨特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南昌航空大學)
基金項目:南昌航空大學2019年度校級研究生創(chuàng)新專項資金項目“紅色家書的政治傳播研究”(YC2019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