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永海
(惠州市實驗中學 廣東 惠州 516008)
大學物理基礎實驗是理工科學生的必修基礎課程,針對李薩如圖的實驗教學是重要的基礎實驗之一.目前,觀察李薩如圖形時,常借用兩臺單獨的信號發(fā)生器產(chǎn)生正弦信號送入示波器來實現(xiàn),由于示波器工作機制的限制,各分振動的初相位不可控制,這樣做很難得到穩(wěn)定的、不同相位差、不同頻率比的李薩如圖形.
為了解決上述困難,科研工作者開發(fā)出仿真模擬平臺供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實驗體驗所用.基于LabVIEW的李薩如圖仿真平臺、基于Matlab_GUI的李薩如圖形仿真平臺[1]、 基于Labview 虛擬儀器平臺等,這些仿真平臺經(jīng)過熟悉相關軟件的科研工作者編寫,生成可以獨立運行的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
GeoGebra是一款功能強大的數(shù)學軟件,用該軟件制作李薩如圖仿真平臺,只需要一個工具和一組代碼,制作非常便捷,功能卻十分強大.學生可以利用GeoGebra 自制“教具”來探究規(guī)律,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有重要意義.
簡諧振動是物體振動的最基本形式.在一定條件下,兩列相互垂直的振動疊加形成李薩如曲線.兩個傳播方向相互垂直的簡諧波的振動疊加時,如果兩列波的傳播頻率比值成簡單整數(shù)比時,兩列波的合成軌跡是規(guī)則的圖形,叫李薩如圖形(Lissajous-Figure).
x方向的振動方程為
x=A1cos(n1ωt+φ1)
(1)
y方向的振動方程為
y=A2cos(n2ωt+φ2)
(2)
為了簡化操作和圖形的對稱性,我們設A1=A2=1,由于我們主要關注相位差,因此,設φ2=0,φ1=Δφ,ω=1.
上述式(1)、(2)分別簡化為
x=cos(n1t+Δφ)
y=cos(n2t)
下面我們開始創(chuàng)建李薩如圖形模擬平臺.操作非常便捷,只用一個工具和一組代碼,就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可控的李薩如圖仿真平臺,該平臺可以控制兩個振動的頻率和相位差而獲得相應的李薩如圖形.
打開GeoGebra 軟件,窗口如圖1所示.初次接觸該軟件的讀者要熟悉它的界面,便于后續(xù)的操作.
圖1 GeoGebra窗口
2.1.1 創(chuàng)建控制相位差的滑動條
選擇“滑動條”(圖1中工具欄第10個),點擊繪圖區(qū),出現(xiàn)屬性對話框,選擇“角度”,默認名為α,可以不改動,用它代替相位差Δφ,如圖2所示,點擊“確定”.
圖2 創(chuàng)建控制相位差Δφ的變量
2.1.2 創(chuàng)建控制x和y方向振動頻率的滑動條n1
選擇“滑動條”,名稱欄內輸入n_1:點擊繪圖區(qū),出現(xiàn)屬性對話框,選擇“數(shù)字”,3個輸入框中,最小值輸入1,最大值輸入8,增量輸入1.
再次選擇“滑動條”,名稱欄內輸入n_2:點擊繪圖區(qū),出現(xiàn)屬性對話框,選擇“數(shù)字”,3個輸入框中,最小值輸入1,最大值輸入7,增量輸入1.
在GeoGebra的命令欄(圖1的最下部)內輸入如下代碼便可產(chǎn)生李薩如圖.
曲線[cos(n_1*t+α),cos(n_2*t),t, 0, 2π]
代碼輸入提示:除了中文,其他要在半角下輸入.符號“_”是下角標標示符號,用“Shift+ -”輸入.
繪圖區(qū)出現(xiàn)李薩如圖,如圖3所示.點擊“平移”工具(如圖1工具欄第一個),然后點擊繪圖區(qū),隱藏坐標和網(wǎng)格,把李薩如圖移動到合適位置.也可以改變李薩如圖的線條粗細和顏色.
圖3 李薩如圖
先點擊“平移”工具,再點擊α滑動條,右鍵,在下拉菜單里勾選“啟動動畫”,看到相位差逐漸變大時動態(tài)的李薩如圖.通過拖動n1和n2來改變x和y方向振動的角頻率值,觀察圖形變化.需要靜態(tài)圖形時,點擊繪圖區(qū)左下角的“啟動、暫?!卑粹o.至此,我們就制成了頻率比和相位差可控的李薩如圖模擬實驗平臺.
在電工和無線電技術中,可以利用示波器觀察李薩如圖,根據(jù)已知振動波頻率和相位,來測定未知振動波的頻率和相位差.下面我們尋找如何從多變的李薩如圖中尋找頻率比的方法.
把圖2的“增量”改為45°后通過拖動滑動條改變Δφ,n1,n2,獲得不同的李薩如圖,如圖4所示.
圖4 不同頻率比和相位差的李薩如圖
3.2.1 探究1
如圖5所示的兩個圖形,可以看出如下規(guī)律:n1的大小和李薩如圖左、右側的“峰”的個數(shù)相同,n2的大小和李薩如圖上下側的“峰”的個數(shù)相同.可以歸納出如下規(guī)律:x方向的振動頻率和y方向的振動頻率之比等于李薩如圖左(右)側和上(下)側“峰”的個數(shù)的比值.
圖5 不同頻率比和相位差為90°的李薩如圖
3.2.2 探究2
如圖6所示,頻率比為4∶3和8∶6的李薩如圖是相同的.因此,頻率比要進行約分后得到頻率比的不可約分數(shù),該不可約分數(shù)和“峰”數(shù)比值才相等.可以進一步完善規(guī)律的表述:x方向的振動頻率和y方向的振動頻率的比值(不可約分數(shù))等于李薩如圖左(右)側和上(下)側“峰”的個數(shù)的比值.
圖6 頻率比相同的李薩如圖相同
3.2.3 探究3
李薩如圖有曲線“不閉合”現(xiàn)象,如圖7所示.我們發(fā)現(xiàn),一根線要計數(shù)1,一個“峰”要計數(shù)2,這樣“峰”數(shù)比和頻率比才能相等.為什么呢?下面我們繼續(xù)探究.
圖7 不閉合的李薩如圖
以頻率比為5∶4的李薩如圖為例,相位差每隔15°截取一圖形,如圖8所示.從動態(tài)的李薩如圖中可以觀察到一個現(xiàn)象,好像一簇線條在“三維空間”里繞豎直軸轉動,當“前后”的線條出現(xiàn)遮蔽時就出現(xiàn)了線條不閉合的現(xiàn)象,如圖8的右邊3圖,這些有端點的線條實際是一個“峰”,從側面看變成線了.圖中的一個“峰”背后“遮擋”另外一個“峰”,因此,當遇到李薩如圖的有端點圖線時,我們的計數(shù)方法是:一根“斷線”計數(shù)1,一個“峰”計數(shù)2.
圖8 頻率比為5∶4相位差不同的李薩如圖
GeoGebra既有電腦版,還有網(wǎng)頁版和手機版,讀者可以在網(wǎng)頁或手機上制作李薩如圖,探究其變化規(guī)律,為實驗操作做準備[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