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山
“大山,中秋環(huán)羊湖,五人皮卡車,費用均攤?!贝蜷_微信語音,彭利君的聲音傳了出來。
我不假思索地回復:“羊湖我都去三次了,換個地方吧!”
“你有我去的次數(shù)多嗎?去和環(huán)是兩個概念。去是到此一游,環(huán)是圍著260多平方公里的羊卓雍錯轉一圈,收獲與感受是不同的。給個明確答復,我做攻略?!?/p>
這是征求我的意見嗎?好像讓我選擇,每次都別無選擇,只有跟著他走。
彭利君1996年從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畢業(yè)分配到西藏,做法語導游。自從在墨脫偶遇以來,我們一起徒步勒布溝中的野狼谷,到哲古草原看星空……他選擇的目的地,要么有異于常規(guī)旅游路線,要么在熟悉的地方挖掘出不一樣的價值。
羊卓雍錯是國人皆知的景區(qū),“錯”是藏語音譯,“湖”的意思。為了好記,人們往往把羊卓雍錯叫作羊湖。彭利君堅持環(huán)羊湖,我把信任與佩服化作兩個字:同意。
上了車,我略感驚訝,同行者唐明金入西藏旅游業(yè)比彭利君還早,張慎云和鄭穎都是多年的西藏導游。這次環(huán)羊湖團隊五人中有四個持有導游證,能與他們一路同行,我的愉悅與期待猛增。
我們駛上環(huán)湖柏油路。
看著前面的貨車車廂里拉著馬,我們感到驚奇。
靠近了,才看清馬的體形、毛色甚至精神狀態(tài)都很好,顯然是經(jīng)過挑選的。馬的周身裹著毯子,兩旁用木條固定。貨車開得慢悠悠的,看得出他們?yōu)榱笋R花盡心思,費盡功夫。他們拉著這些心愛的馬去干什么?見多識廣的導游居然沒人給出精準答案。
按照預案,中午,我們在湖邊支起帳篷。
羊卓雍錯太大了,大得開到哪里都能見到她。從視覺上說,所見水面有限,彎彎曲曲向你展現(xiàn)部分肌膚后又隱于群山之中,正應了“猶抱琵琶半遮面”那句古詩。人們的心理往往是這樣,越是享受部分美好,越想窮盡全部。對常人而言,難以遍覽湖之所有美景,能圍著外圍轉一圈就不錯了。
她的外圍?這樣說吧,如果你了解羊卓雍錯,不需我細說;如果你不了解羊卓雍錯,請看地圖。無論紙質版還是電子地圖,效果都是一樣的。羊卓雍錯的主體位于浪卡子縣境內(nèi)。東西南北水域相隔很遠,又彼此相連,湖中有島,島上有寺。從空中俯瞰,她就是青藏高原上飄起的一朵浪花。
慢慢地欣賞,她的頭彎向縣城,浪卡子縣與貢嘎縣交錯的地方是她的腰肢。在浪卡子縣境內(nèi),從東邊的張達鄉(xiāng)開始,經(jīng)倫布雪鄉(xiāng),過多卻鄉(xiāng),在西邊的打隆鎮(zhèn)往北拐個彎,直到阿扎鄉(xiāng),這分明是她的裙擺。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多海內(nèi)外游客癡迷羊卓雍錯,因為她是一位身著綠色百褶裙的曼妙少女。
靜靜地端詳她,她還是一朵盛開的蓮花。雅魯藏布江自西向東流去,在其南岸,一朵蓮花經(jīng)久不息地開放。蓮的莖從浪卡子縣的白地鄉(xiāng)延伸到貢嘎縣的東拉鄉(xiāng)。浪卡子縣境內(nèi)的張達-倫布雪-多卻-打隆-阿扎一線,組成一簇花瓣??吹缴徎?,自然想起蓮花生大師。不必贅述,人們自然明白羊卓雍錯為什么成為藏傳佛教信徒膜拜的圣湖。
張慎云把我從地圖上拉回眼前。真是人如其名,她對天上的云充滿想象力。在她的提示下,我看到左前方的一朵云像一個煙斗,上方好似有位老人伸出拇指正往里面摁煙葉。右前方稍遠的地方雨云中偏偏拉扯出一縷黑云,猶如一條烏龍往外噴水。高原的天就是這樣,一會兒陽光燦爛,紫外線射得你無處躲藏;一會兒來陣雨甚至夾著冰雹,提示你時值中秋穿羽絨服感覺正好。
光的角度和云的變幻讓湖水色彩斑斕起來。同在羊卓雍錯,不同的人對湖水的顏色有不同的感知,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的效果也不一樣,即使站在同一地點稍微轉換視角都能收獲不同的顏色之美,如果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季節(jié)來到這里,湖水顏色的變化之大甚至讓自己產(chǎn)生懷疑。羊卓雍錯并不任性,擁她入懷的群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映襯著她的臉龐一年四季斑斕色,不同時段顏不同。
圓了在湖邊支帳篷野炊的夢,我們繼續(xù)圍湖而轉。
前面出現(xiàn)一片帳篷,附近凌亂地停放著轎車、皮卡和電動三輪。靠近湖邊一片空地上有盛裝的人們載歌載舞。我們初步判斷為小型物資交易會。經(jīng)詢問,這里的人們正在過“望果節(jié)”。意在莊稼即將成熟,豐收在望,慶祝一下,要不了多長時間就收獲了。
鄭穎感到奇怪,一個多月前就看到有過望果節(jié)的,中秋節(jié)都到了,羊卓雍錯的農(nóng)民還在“望果”呀?
其實這種現(xiàn)象是由高原河谷地帶特有的小氣候造成的。旅游的人常常發(fā)現(xiàn),五月中旬長江中下游油菜收割完畢,六七月份青海的油菜花盛開,來到西藏,八月份拉薩的油菜花迎風搖擺,九月中旬在浪卡子徜徉,一片片油菜花仍在點綴著充滿希望的田野。身在湖畔的我們,眼前有成熟得低下頭的青稞穗,有依然把芒舉得高高的不知何時能收割的青稞。以作物即將成熟的時間來確定望果節(jié)的日期,一年中在西藏大地上最早的望果節(jié)與最晚的望果節(jié)相隔兩個月不成問題。八九月份游客常常與望果節(jié)不期而遇。別說遠道而來的游人對西藏如此多的望果節(jié)感到困惑,就是長期在藏的我們,遇到眼前的望果節(jié),才明白上午坐車的馬匹是來參加望果節(jié)賽馬比賽的。
羊卓雍錯是個好地方,河畔低谷地帶有耕地,適合種植農(nóng)作物;灘涂山坡長茂草,是馬牛羊的樂園。
真是移步換景,剛欣賞了一個村的望果節(jié)民族節(jié)目,又見到了另一個村的村民在割草。
村民割草秩序井然。三四十人排成一排,手持鐮刀,彎腰趨前,只見隊伍向前蠕動,身后倒下一堆堆青草。后面跟著年齡偏大的人,他們是打捆的高手。路旁停著一列電動三輪,是為拉草準備的。這已經(jīng)是一大進步,以前割完草,要靠馬馱回去,甚至人背回家。
更進步的在相隔幾十公里的一片草地上。好遠看到一群人奔忙,有些亂糟糟的。青稞熟了要收割,供人食用,牧草熟了同樣要收割,曬干成為馬牛羊冬天的美味。這個季節(jié)牧草長得快老了,尚未變黃,如果來場風雨或者飄些雪花,三五天就會大變樣,馬牛羊吃起來口感與營養(yǎng)都會差很多。
我們慶幸遇到如此宏大的勞動場面,趕緊下車觀看、拍攝。遠望忙碌的人們往來穿梭,近看才知是有組織的。草地上有割出的一道道長痕,顯然是村民們熟知的界線。讓我們驚嘆的是,手持割草機的大都是婦女,用鐵筢子摟草的也是婦女,老人手忙腳亂地往大袋子里裝草,開拖拉機運草的為男子。
有個中年男子在前面指揮,手指之處,十幾部割草機齊鳴。如果說之前的割草隊伍似蝸牛速度,眼前的割草場景猶如千軍萬馬在戰(zhàn)斗。在內(nèi)地僅用于修剪草坪的割草機,在這里成為村民的生產(chǎn)工具。物盡其用,看得出,對他們而言,手工割草時代一去不復返。
又開了十多公里,見到農(nóng)民收割青稞。同樣以婦女為主,排成隊,如同前面所見手工割草情形。意識到我們站在路旁拍照,有的停下手中活計,直起腰來。她們滿臉含笑,我們笑出聲來;我們招手,她們舉起一把青稞揮舞著回應。
多么淳樸的農(nóng)民姐妹呀。我是農(nóng)民的兒子,也做過農(nóng)活,不由得走到這些姐妹們跟前。
她們的衣服上沾滿泥土,但臉上的高原紅分明透露著幸福。是呀,有什么比收獲更令人喜悅呢!
有幾位青年婦女會說普通話,是意料中的事。
我問她們?yōu)槭裁礇]使用收割機。她們說,這里的地塊小,收割機沒有人靈活,況且收青稞就這一陣子的事,勞動量不大,大家在一起干活,有說有笑,還鍛煉了身體。
我又問為什么基本上都是婦女割草收青稞,男人們到哪里去了。她們說,壯年男子都在建筑工地,那里的工資高,女的收割供人吃、喂牛羊,男的務工掙大錢提高生活質量。
我一抬頭,又看到波光粼粼的湖水。羊卓雍錯真的不錯,是這一片湖水滋潤著這片土地,生長著莊稼和牧草,養(yǎng)育著幸福感不斷提升的人們。
責任編輯:索朗卓嘎